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装配式建筑PC预制构件之模具设计要点(2017)

装配式建筑PC预制构件之模具设计要点(2017)

装配式建筑PC预制构件之模具设计要点
编制: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2017年11月
目录
3前言.................................................................................................................................
一、装配式建筑PC预制构件特征 (5)
二、装配式建筑PC预制构件模具详解 (9)
9
1、外墙板模具设计要点..........................................................................................
9
2、内墙板模具设计要点..........................................................................................
10
4、楼梯模具设计要点............................................................................................
6、底模设计要点....................................................................................................
11
7、综合管廊模具设计要点 (11)
前言
随着我国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行“工业化住宅”的研
发和生产,追求“像造汽车一样的造房子”,将房屋分解为多个模块在工厂加工
成半成品,现场只要进行装配施工即可变为成品住宅,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离不开
PC构件(即“预制装配式建筑混凝土构件”的简称,是以构件加工单位工厂化制
作而成的成品混凝土构件,经施工现场装配、连接并结合部分现浇而形成混凝土
结构,具有优质、高效、节能、环保等优势,是实现住宅产业化的重要途径。

),而PC构件的生产离不开PC模具。

在许多发达国家由于人工
成本很高,工业化生产的住宅
不但品质好、施工速度快,甚
至比传统的现场施工造价更
低,其成熟的技术已经得到广
泛认可,并逐渐成为住宅生产
的主流方式,其中用预制混凝
土构件(precastcomponents,
简称PC)建设的PC住宅以优良的性价比在不同国家受到普遍欢迎。

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
不同的零件构成。

模具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

而PC模具是应用于PC构件生产中的PC构件成型的。

PC模具包括底模、侧模、端模及窗模等重要组成部件,将装饰墙砖、窗框、及各类接驳器等配件全部
定位于模具中并浇注混凝土,有利于构件及建筑物质量的整体提升。

PC构件作为
住宅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C模具的作用至关重要。

PC模具是构件生产的主要要素之一,其设计形式是否先进合理会直接影响构件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PC模具应该在保证质量和构件外型尺寸的前提下做到:拆卸方便,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模具通用性和周转次数,降低采购成本;采用全激光下料,提高模具质量。

一、装配式建筑PC预制构件特征
中国的PC住宅结构特征主要就是
“两块板”——墙板和楼板,其中的PC楼板与国外大同小异。

由于外墙板兼具
维护、防水、隔声、采光、通风、保温、装饰等多项复杂功能,不同的构造方法、
生产工艺和安装工法决定了不同的PC住宅技术路线和结构体系,这也是PC住宅发展的关键。

为了解决好质量、进度、成本之间的矛盾,众多的国内企业纷纷从
日本、德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引进各种不同的PC技术。

各国的PC 住宅之间的技术和性能差异很大,行业内也产生了“中国的PC住宅主体结构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技术体系?”的争论。

其实,PC墙板的安装技术无外乎“后安装法”(日本工法)、“先安装法”(香港工法)两种主流的安装方式。

所谓“后
安装法”即待房屋的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再将预制好的PC墙板作为非承重结构安装在主体结构上,其中主体结构可以是钢结构、现浇混凝土结构、预制混凝
土结构,这样的非承重PC墙板又称为外墙挂板。

此做法在欧美日非常多,尤其
以日本发展的最为成熟。

“后安装法”的特点是,由于
安装过程会产生误差积累,因此对
主体建筑的施工精度和PC构件的
制作精度要求都非常高,导致主体
施工费用、构件模具费用和安装人工费用都很高;而且构件之间多数采用螺栓、
埋件等机械式连接,构件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缝隙”,为了美观往往将这些缝
隙设计成明缝,必须要进行填缝处理或打胶密封。

这种工法必须进行细致的施工,否则容易在防水、隔音等方面出现问题。

“后安装法”适合与钢结构或高精
度的PC结构主体相结合,其现场施工时
基本是以“干作业”为主,可以说“后安装法”是PC建筑发展的高级阶段。

美国一般是配合钢结构主体或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使用,而敬业的日本人可以把PC构件做得像钢结构一样的精准,把后装工法发挥到了极致,因此将“后安装法”称为“日本工法”亦当之无愧。

所谓“先安装法”即在进行建筑主体施工时,把PC墙板先安装就位,用现浇的混凝土将PC墙板连接为整体的结构,其主体结构构件一般为现浇混凝土或
预制叠合混凝土结构。

先安装法的PC
墙板既可以是非承重墙体,也可以是承
重墙体,甚至是抗震的剪力墙。

“先安
装法”的特点是,在施工过程中,用现
浇混凝土来填充PC构件之间的空隙而
形成“无缝连接”的结构。

现浇连接施
工的过程是消除误差的机会,而不会形
成“误差积累”,从而大大降低了构件生产和现场施工的难度,更易于市场推广。

同时,构件之间“无缝连接”的构造增强了房间的防水、隔音性能。

香港房屋署
在发展PC住宅的过程中,先是从法国和日本引进了“后安装法”,结果普遍出
现了缝隙漏水的情况,给后期维护带来了难度。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们从新加坡
引进了“先安装法”,整体无缝连接的结构彻底解决了香港房屋外墙渗漏的维修
之苦,因此香港房屋署将这种工法不断改进和推广至今。

现在香港已经有几千万
平方米公屋和居屋采用先安装法的PC外墙,因此“先安装法”又被叫做“香港
工法”。

究竟哪种工法更符合我国PC住宅的发展需求呢?面对这一疑问,众多
国内外企业对两种工法进行了实践探索,特别是万科和长沙远大都在实际工程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