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天气现象的观测仪器
22
7.4 闪电定位系统(续) 2、定义
天电:是大气中闪电放电产生的电磁波。 阴极射线定向仪:是—种无线电定向仪,其中有两 个相同的、指向相配合的天线系统用来按收信号, 并在一个双通道按收机中放大,然后加到阴极肘级 管的电子束偏转系统上。 天电源地:是一群天电的源地(风暴中心)。 当地闪电计数器:记录一个站周围闪电总次数的仪 器。 天电定位:是从天电观测中推断的电闪估计位置。 源:是天电发生源地。
序
云和天气现象这类目测内容将改为仪器观测 天气现象大致分为六类:
1. 地面凝结 2. 降水 3. 雾 4. 雷电 5. 光 6. 强风相关
1
7.1 降水量的测量
雨量筒:
构造 放置
使用
2
7.1 降水量的测量(续)
翻斗式雨量计:
构造 原理
缺点
3
7.1 降水量的测量(续)
①
② ③
能分辨出云地闪击和云间闪击;对云、对地 闪击应能分辨出首次以及随后各次的闪击。 对于大的闪击,如峰值电流在16KA以上的 闪击探测效率为90%。 闪击落地的定位精确度应到天气现象仪测的小型元件。
34
7.5.1 下垫面状态探头
这种探头首先使用于高速公路的自动站系统中,英 文称 Pavement Surface Sensor。 它实际上是一个组件,包括:
20
7.3 能见度仪(续) 7.3.2 散射式能见度仪
后向散射仪,通常在其壳体的上面、下面或
里面彼此并排并且几乎是平行地安装发光器 和收光器。 这类仪器优于前面所述仪器之处,就在于其 对大气的采样体积要比前者大得多。
21
7.4 闪电定位系统 1、引言
天电,可定义为大气中闪电放电产少的电磁波。 闪电常常迅速释放居大能量,因而有可能对几千公 里远的天电源定位。 人们已经查明,一些其它现象如阵雪也能产生类似 的效果,但它们只是局地性的。 —般来说,天电源的定位是探测雷暴的一个手段, 能为天气分析与预报提供有价值的观测资料。
17
7.3 能见度仪(续) 7.3.1 透射式能见度仪
这类仪器在操作和使用方面的特点,使它特
别适合于航空气象观测的需要。 但是这并不排除在基本天气观测或气候观测 方面的使用,因为此测量简而易行。 缺点是此仪器所测的大气注长度常小于气象 光学视称,一般认为这个距离太短。不过这 可以通过扩展观测时段,在该时段内进行一 系列观测而部分地得到弥补。
当选定的目标物情况有改变,或被其它物体遮蔽而 不能继续观测时,应另选目标物代替,并将情况记 入能见度日标物(灯)登记表的备注栏。
12
13
7.3 能见度(续) 7.3.2 白天能见度观测
三、白天能见度的观测 应在固定地点观测,根据“能见”的最远目 标物来决定观测时的能见度的级数,计入观 测薄。 在拍发天气报告的时间还应加计能见度的米 数。如果各方向能见度不一致,则应以当时 的有效能见度为准。
降水性质的信息。
5
7.2 激光云高仪
原理:
发射低功率的激光束遇到云层将往下反射或者散
射回波,检测发射激光与回波信号的时间差 △t , 即可得到检测云层的高度 h = c△t/2 (c为光 速)
工作原理框图7.7 最大探测高度可达7.5km。
6
7.3 能见度
能见度反映了大气透明的程度。
14
7.3 能见度(续) 7.3.3 夜间能见度观测
夜间由于光照条件限制,能见度观测最好是
用发光物体(如灯光)作为目标物,根据灯光强 度和距离,查出相应的能见距离。在无条件 利用目标灯进行观测的情况下,则只能根据 天黑前能见度的变化趋势、当时天气现象和 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结合实践经验加以估 计。 夜间观测能见度时,应先在黑暗处停留至少 五分钟,待眼睛适应环境后进行观测。
31
7.4 闪电定位系统(续) 6、法国Dimensions公司的闪电定位
这种天线系统的定位精度优于十字正交磁场
天线4~5倍。 Dimensions公司同时把接收频段设在无线电 波成直线传播的VHF波段,大约在 110~118MHz,避免了Impact系统的许多缺 点。
32
7.4 闪电定位系统(续) 7、闪电定位技术要求的指标
23
7.4 闪电定位系统(续) 3、天电观测的目的与应用
借助于天电数据对雷暴活动区的定位,为气
象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补允资料。 对于观测站稀少的广大海洋或其它地区,这 种资料尤为可贵。 它也能提供气团的不稳定性以及锋面、飑线、 热带风暴和龙卷的位置和移动的线索,并能 帮助对过去天气过程的研究。
光学雨量计:
工作原理:测量雨滴经过一束光线时,由于雨滴
的衍射效应引起光的闪烁,闪烁光被接收后进行 谱分析,其谱分布与单位时间通过光路的雨强有 关。 光学雨量计的结构图
4
7.1 降水量的测量(续)
仪器的输出接口:
RS 232 RS 485
模拟电压
仪器输出信息号通过带通滤波器。 输出信号的数值及其组合可以得到降水强度及其
19
7.3 能见度仪(续) 7.3.2 散射式能见度仪
由于不需要长的光程,在没有用以估计气象
光学视程的目标物成光源可用时,这种仪器 应是有用的。 但它有缺点,即观测时的空气采样体积非常 小,可能不能完全代表外部的空气。这一缺 点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克服的,办法是取相 当数量的读数的平均值。如果要想使空气的 有效体积大大增加,则应采用测量后向散射 的仪器。
二、能见度的定义 气象能见度的定义:
正常人的视力,在当时天气条件下,所能看到的
以天空为背景的绝对黑体目标物(视角较大)的 最大水平距离。
有效能见度的定义:
四周视野中二分之一以上范围里都能看到的最大
距离。
9
7.3 能见度(续) 7.3.2 白天能见度观测
一、能见度目标物的选择 1. 目标物颜色越暗越好 2. 目标物应投影到天空背景上 3. 目标物的视角不应小于0.3° 4. 目标物的高度角应小于6 °
观测能见度是通过辨别目标物(距离为已知
的)的能见与否,来进行的。
“能见”就是能将目标物的轮廓从天空背景上分
辨出来; “不能见”就是目标物完全与天空背景融合,连 它的大概情况都看不出时,才算“不能见”
地面气象观测中,主要观测水平能见度,以
能见距离米数或相当级数来记录。
7
7.3 能见度(续)
11
7.3 能见度(续) 7.3.2 白天能见度观测
目标物的距离、方位测定后,应按表的格式进行登 记,并绘制能见度目标物分布图。
绘图方法:一般是先在纸上画九个同心圆。圆心代表观
测点,自近而远地每圈分别代表0.1,0.2,0.5,1.0,2.0, 5.0,10.0,20.0,50.0千米的距离。然后把所有目标物 按其所在方位、距离,分别标在相应的位置上。近距离 的目标物也可单独绘制,以使图象更为清晰。
它接收的是闪击电磁波的LF波段信号,以地波传
播为主,因此地形的起伏,下垫面的干湿程度均 会导致传播时间的误差,对仪器的接地要求很高。 它没有分辨云内正极性闪电的能力。
弥补:另1/3探头只有电场天线,只应用时间
到达定位技术的LAPTS探头,它可以探测云 地和云内的闪击。
30
7.4 闪电定位系统(续) 6、法国Dimensions公司的闪电定位
10
7.3 能见度(续) 7.3.2 白天能见度观测
二、目标物图的编制 目标物选定后,要测定观测点与目标物的距 离和目标物所在的方位。
对近距离的目标物,可用卷尺、测绳等方法测定
距离; 远距离的目标物可用经纬仪、平板仪、测距仪(测 远机或激光测距仪)等测定,或从大比例尺的地图 上量取。 目标物的方位可用经纬仪或指北针测定。
15
7.3 能见度仪
大多数的能见度测量仪器,是根据下述两个原理之 一来设计的:
(a)测量一个长空气柱的衰减系数或消光系数; (b)测量一个小空气体积对光的散射。
这两类仪器,包括用眼睛进行测量的仪器和用光电 装置进行测量的仪器。 视觉型测量的主要缺点是,如果观测员未能用充分 时间使他的眼睛习惯于黑暗环境,观测就会有相当 大的误差。
16
7.3 能见度仪(续) 7.3.1 透射式能见度仪
这类仪器,在聚光镜焦点处放有光电装置。
当距仪器远至几百米处的小发光器发出光束 时,由光电装置测定其辐射出射度的减弱情 况。 除了上述发光器外,只要对主要光电装置采 取妥善的防光措施,使之不受其它光线的照 射,这类仪器就不仅用于夜间也可在白天使 用。现在这类仪器已被广泛采用,甚至在阳 光充足的条件下也在使用这样的仪器。
仍是利用方位定位法,但抛弃了十字正交形磁场天 线。 天线组共有8根天线单元,布置在一个圆环上,严 格均匀分布在360度之内,保持各个天线单元相距 在45度。 闪电电磁场处在不同方位时,各个天线接收的信号 产生一定的相位差。如果设置两组天线分别测量水 平和垂直平面上的相位差,可以测定闪击的方位角 和仰角,比较简单地分辩出对地闪击以及云内闪击。
7.3.1 影响能见度的因子和能见度的定义
一、影响能见度的因子 1. 大气透明度 2. 目标物和背景的性质—亮度对比 K
K=1 目标最清晰 K=0 目标不能见
3.
观测者的视觉性能—眼睛的对比视觉 ε
K > ε 目标物才能见
8
7.3 能见度(续)
7.3.1 影响能见度的因子和能见度的定义
18
7.3 能见度仪(续) 7.3.2 散射式能见度仪
光在大气中的衰减虽然是由大气中尘埃、烟雾和气 体微粒的散射和吸收效应两者所引起的,但吸收效 应常常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而消光系数就可被认 为等于散射系数。据此,测量散射系数的仪器就可 用来得到气象光学视程。 最方便的测量方法是把一束光汇聚到一小块气体体 积里,再用光度测定法确定光在足够大的立体角里 和在非关键方向上的散射比例。只要能完全遮蔽来 自其它光源的干扰,这样的仪器在白天和夜间就都 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