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开展全成本核算的主要方法

医院开展全成本核算的主要方法

医院开展全成本核算的主要方法
作者:张加新
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年第18期
[摘要]本文介绍医院开展全成本核算的具体做法,总结了开展全成本核算的一些经验,以及所取得的成效,认为通过全成本核算管理,可以提高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 医院;全成本核算;实践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0 . 18. 016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0)18- 0038 - 02
多年以来,各级医院相继开展了科室核算工作,促进了医院社会效益的提高,也从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医院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随着现代成本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兴起了开展医院全成本核算的热潮,这对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将会给医院管理带来丰硕的成果。

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是湖南西部最大的一所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是较早开展科室核算的医院之一。

我院经过一段时期的准备之后,从2009年1月起,在全院全面推行全成本核算管理,探索和实践新时期医院经营管理模式,有效地促进了两个效益的显著提高。

我院自从开展全成本核算管理以来,业务收入同比出现大幅度增长,创造历史新纪录,而且快于业务支出的增长速度,管理费用占总支出的比例有较大幅度的下降,门诊人次、出院人数、手术数均有了较多的增加,平均住院日缩短,病床使用率提高,增强了医院发展内劲,提高了我院在医疗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 领导重视,最为关键
成本核算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成本核算是医院在深化卫生改革的大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医院全成本核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触及各方经济利益,工作量大,工作千头万绪,各种矛盾纷繁复杂,如果领导不重视,将会寸步难行。

我院新一届的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全成本核算工作,院长亲自抓,分管副院长具体抓,齐抓共管,真正把成本核算工作的每一个阶段都抓实,确保取得实效,为我院全成本核算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健全机构,夯实基础
医院全成本核算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涉及多方面的切身利益,医院应建立一个有序的成本核算组织,以保证全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我院充分认识到全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齐抓共管,向管理要效益。

一是建立组织领导体系。

院长担任全成本核算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副院长任副组长,配备了兼职或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经管部门具体抓落实,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具体工作任务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支持与密切配合。

二是规范支出管理。

建立了支出的计划、审批、采购、验收等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管理流程。

建立部门节支考核目标,明确了考核方法,落实了考核责任,为全面做好节支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节支意识,必须强化
节支的潜力,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会有的。

我们经常通过院长办公会、周会,反复强调各部门、科室、班组增强节支意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对主要成本项目进行分析,使员工了解医院经营成本的基本构成、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可变因素对成本的重要影响,让各级负责人及职工了解成本核算包括的主要内容,学习增收节支的常用方法,以及绩效奖金发放与科室成本之间的关系,促使其主动加强成本管理,追求节支降耗的目标。

财务系统的工作人员还就医院在经营中如何改进财务规章制度、有效降低成本以及其他相关业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各岗位的工作,也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成本控制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4 成本软件,必备工具
卫生领域全成本核算工作十分复杂,购买全成本核算软件成为一种必然。

由于国内医院全成本核算软件品牌很多,价格都比较高,因此,如何购置全成本核算需要的软件,做到既实用又节支,是全成本核算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4.1选择合适的全成本核算软件
我们经过对多个软件的精挑细选,最后选择了《华致医院成本核算与经营管理系统》4级分摊V4.50。

该软件整合医院现有信息资源,推出医院全面成本多级分摊技术,具有成本数据采集、全面成本多级分摊、全成本分析、经营决策支持等功能,尤其是分析功能较多,为绩效工资改革提供业务统计、经济核算、质量效益等考核指标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院的成本核算和经营管理水平。

但由于种种原因,当时并没有购买病种成本核算和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功能模块。

4.2自主开发病种成本核算功能
实行单病种收费将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合理测算单病种的成本,能从单病种成本的角度来控制医院医疗成本的上涨。

为了进一步完善医院成本核算与经营管理系统,我们在科室全面成本多级分摊的基础上,自主开发病种成本核算功能,按照病种分类方法,将多级分摊后的门诊与住院成本采用一定的方法做进一步分摊,分别核算各病种成本,既可以分析考核病种成本,又为按病种收费和医保按病种核算打下了基础,推动医院逐步通过按病种收费,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4.3自主开发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功能
物价部门为了制定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标准[1],每年在各级医院进行医院医疗服务成本测算的定点抽样调查,这也说明了医疗项目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为了进一步完善医院成本核算与经营管理系统,我们在科室全面成本多级分摊的基础上,自主开发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功能,将多级分摊后的门诊与住院成本采用一定的方法做进一步分摊,分别核算各医疗项目的成本,为国家统一医疗服务价格标准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从而有效地解决“看病贵”问题,更好地控制医疗成本。

5 成本数据,必须衔接
全成本核算的成本合计数据与会计报表中的支出总计往往不一致,为了确保全成本核算数据的正确,我们采用了一定的方法进行成本数据的衔接。

(1)对于需要作为移库处理的材料,在会计核算中要先做好移库的账务处理,在实际消耗时才列费用支出。

例如,管道维修材料、电工维修材料等。

(2)全成本核算中的收入总计与会计报表中的收入总计必须相等。

(3)全成本核算中的成本总计与会计报表中的支出总计不一定相等。

全成本核算中的成本总计=会计报表中的支出总计-财务会计核算中需剔减的提取数+财务会计核算提取数中需增加的开支数。

例如:全成本核算中的支出总计=“收入支出总表”本期支出数-提取的修购基金-提取的科研费-提取的培训费+“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开支数+“专用基金——提取的科研基金”开支数
+“专用基金——提取的培训基金”开支数等。

6 成本结果,绩效挂钩
在医院全成本核算中,如果没有将成本管理同每个人的利益直接或间接挂钩,就难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临床和患者意见多,责、权、利关系不能明确,必将影响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因此,成本核算结果必须与科室、个人绩效工资挂钩。

6.1 做好全成本核算的分析工作
全成本分析的意义不言而喻。

医院成本核算人员可用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成本分析法,我们重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经济分析与技术分析相结合、成本分析与落实经济责任制相结合[2],对各科室的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摸索医疗成本费用的构成、分布及变化规律,并查找成本升降原因,协助科室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院部也调整了临床与医技部门之间部分收费项目的开单配比率,有些科室还主动对喷墨打印机消耗的专用墨水改用价廉物美的墨水进行替代,努力控制成本,不断堵塞漏洞,获得了好评。

6.2全成本核算与绩效工资挂钩
众所周知,虽然不能单纯以全成本核算的结果作为绩效工资考核的依据,但是,如果全成本核算结果不与绩效工资挂钩,那医院的成本控制只能说是纸上谈兵。

我们以有关的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岗位风险系数、出勤情况等指标为基础,结合全成本核算结果的有关指标进行绩效工资考核,将全成本核算与绩效工资分配有机地结合起来,职工自觉、主动节支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7 根本宗旨,提升服务
加强成本监督、考核,要防止因节支而降低医疗质量、服务质量。

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成本控制理念不是单纯地降低成本和片面地追求医院暂时的利益,而是以医院长远发展和医疗市场竞争的视角,降低患者就医的诊次成本、床日成本,减轻患者负担,将成本控制与保证医疗服务质量联系起来,缓解患者“看病难、看病贵”,把有限的资金用在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技术和设施上,提高服务质量的内在动力,调动医务人员为病人服务的积极性,提高为病人服务的满意率。

实施医院全成本核算后,门诊人次、实际占用床日、出院人数等业务指标都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缓解医患矛盾、创造和谐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院核心竞争力[3]。

虽然我院开展全成本核算的时间不长,某些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但确实做到了良好的效果,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主要参考文献
[1]罗嘉典,谭孝厚. 实用医院经济管理[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2]罗飞.成本会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3-48.
[3]张鹭鹭,李静,徐祖铭.高级医院管理学[M].第2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