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天文历法 PPT
中 国 古 代 历 法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产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社会的国家 之一(最早种植粟、水稻的国家),而 农业生产要求有准确的农事季节,所以 古人观测天象非常精勤。
❖《尚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 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说明在传说中的帝尧(约公元前二 十四世纪)的时候已经有了专职的 天文官,从事观象授时。
二十四节气的传统含意
❖ 冬至:进入“数九”寒天,白天短,夜晚长 ❖ 小寒:气候已比较寒冷 ❖ 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候
❖ 每个节气有三个候。一个候是五日有奇。古人所谓 “时候”(“岁候”),就是指时令和节候。
❖ 梁简文帝《业刘孝绰书》:“玉霜夜下,旅雁晨飞,想凉燠 得宜,时候无爽。”
❖ 《文选》颜延之《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诗:“岁候初过 半,荃惠岂久芬!”
❖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组成六十个单位,称为六十甲子。(最 早见于甲骨文)
❖ 古人用干支纪日,例如《左传·隐公元年》:“五月辛丑, 大叔出奔共”。
干支的意义
❖ 干者犹树之干也。 ❖ 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
曲。 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燃着,见而光明。 丁: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盛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繁 荣。 己:起也,纪也,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 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 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 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 支者犹树之枝也。 ❖ 子: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 丑:纽也,寒气自屈曲也。 寅 :濥也,正月,阳气动,去黄泉,欲上出,阴尚强也。 卯:冒也,万物 冒地而出。 辰:伸也,万物舒伸而出。 巳:巳也,阳气毕布已矣。 午:仵也,阴阳交相愕而仵。 未:眛也,日中则昃,阳向幽也。 申 :伸束以成,万物之体皆成也。 酉:就也,万物成熟。 戌:灭也, 万物灭尽。 亥:核也,万物收藏,皆坚核也。
❖ 最后规定为二十四个节气,在《淮南子》中,二十四个节 气已经具备。
二十四节气
❖ 二十四节气:系统是我国旧历特有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春雨惊春清天谷,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 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
古代计时
❖ 古人纪时常用日晷、刻漏、更鼓等方法计量一天的时刻。
❖ 古代主要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时段,日出时叫旦早 朝晨,日入时叫夕暮昏晚,所以古书上常常出现朝夕、旦 暮、晨昏、昏旦并举。太阳正中时叫日中,将近日中的时 间叫隅中,太阳西斜叫昃。
❖ 古人一日两餐,朝食在日出之后,隅中之前,这段时间叫 做食时或蚤食;夕食在日昃之后,日入之前,这段时间叫 晡时。日入以后黄昏,黄昏以后是人定。
❖《尧典》中“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 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 ”“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四句话,说的就 是根据黄昏时南方天空所看到的不同恒星, 来划分季节。
古人的天文知识相当普及。
❖ 顾炎武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 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 ,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
二十四节气的传统含意
❖ 小暑:正当初伏前后,气候开始炎热 ❖ 大暑: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 ❖ 立秋:秋季开始,气温逐渐下降 ❖ 处暑:“处”有躲藏、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 ❖ 白露:因夜间较凉,空气中的水气往往凝成露水 ❖ 秋分:秋季的中间,昼夜平分 ❖ 寒露:气温明显降低,夜间露水很凉 ❖ 霜降:开始降霜 ❖ 立冬:冬季开始 ❖ 小雪:开始降雪 ❖ 大雪:降雪较大
❖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不同的视位置确定的。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二十四节气的传统含意
❖ 立春:春季开始 ❖ 雨水:降雨开始 ❖ 惊蛰:开始响雷,冬眠动物复苏 ❖ 春分:春季的中间,昼夜平分 ❖ 清明:气候温暖,天气清和明朗。 ❖ 谷雨:降雨量增多,对谷类生长有利 ❖ 立夏:夏季开始 ❖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渐饱满 ❖ 芒种:芒种忙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 夏至:夏天到,此时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见《日知录·卷三十》“ 天文”条。
❖ "七月流火"见《诗经·豳风·七月》,"三星在户"见 《诗经·唐风·绸缪》,"月离于毕"见《诗经·小雅· 渐渐之石》,"龙尾伏辰"见《左传·僖公五年》。
❖夏、商、周三代以上是尧舜治世,是我国古 史中的黄金时代。但那时没有钟表和月历, 要知道时间、季节、方位,都得仰看日月星 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作息时间表画 在天上。所以"人人皆知天文"。
❖ 综前所述:所谓岁实,是一岁(一个太阳年)实行 之数。八等分为八节(分至启闭),二十四等分为 节气、中气。七十二等分为候。
古代计日
❖ 古人用干支纪日。干支就字面意义来说,就相当于树干和 枝叶。我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相连叫天干 ,地和支相连叫地支,合起来叫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 天干有十个,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 、癸。 地支有十二个,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 、申、酉、戌、亥。
❖现在说天文,一讲就是"大爆炸",就是"黑 洞",早已脱离古时有诗意的广寒宫和神话 般的牛郎织女了。这样的天文,要"人人皆 知",诚斯难矣。
பைடு நூலகம்
四时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三月 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 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 ;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 欧阳修《醉翁亭记》:“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者,山间之四时也。”
二十四节气
❖ 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古代叫做“节”,或叫做“气”。每 月有两个节气,在前者叫做节气,在后者叫做中气。
❖ 最初的时候,大约只规定了四个节气,即春分、夏至、秋 分、冬至。简称“分至”。
❖ 后来,增加到八个节气,即《左传.僖公五年》所谓“分至 启闭”。“分”指春分、秋分;“至”指夏至、冬至;“ 启 ”指立春、立夏;“闭”指立秋、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