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建筑施工知识点复习大全

(完整版)建筑施工知识点复习大全

第一章土方工程

1.土方工程是建筑工程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之一。

2.土方工程施工具有以下特点:土方量大,劳动繁重,工期长;施工条件复杂;

3.粉土Ip≤10,粉粘土Ip>10,粘土 Ip>17,粉质粘土10<Ip≤17

4.淤泥e≥1.5,淤泥质土1≤e<1.5

5.岩石按其坚硬程度分为坚硬岩、较硬岩、软硬岩、软岩和极软岩;按其风化程度分为未风化岩、微风化岩、中风化岩、强风化岩和全风化岩

6.碎石土根据粒组含量和颗粒形状又分为漂石、块石、卵石、碎石、圆砾和角砾

7.砂土根据粒组含量不同又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

8.人工填土:素填土、压实填土、杂填土、冲填土

9.可松性:自然状态下的土经过开挖后,其体积因松散而增大,回填以后虽经压实,仍不能恢复原来的体积,这种性质叫土的可松性

10.土的渗透性:水流通过土中孔隙难易程度的性质,称为土的渗透性

11.原排水系统是指原自然排水系统和已有的排水设施,临时排水设施应尽量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

12.地下水的处理方法:止水法、降水法

13.降水法包括:集水坑降水法、井点降水法

14.流砂的防治:发生流砂现象的重要条件是动水压力的大小与方向。

防治途径:一是减小或平衡动水压力;二是设法使动水压力的方向向下,或是截断地下水流

具体措施:A、在枯水期施工B、抛大石块C、打板桩D、水下挖土E、井点降低地下水位

15、井点降水法:是在基坑开挖前,预先在基坑四周或基坑内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利用抽水设备在开挖和开挖过程中不断地抽水,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坑底以下,直至基础工程施工完毕为止

16、井点降水法适用于降水深度较大,土层为细砂、粉砂或软土的地区

17、井点降水法包括: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深井井点

18、抽水机组常用的有:干式真空泵井点设备和射流泵井点设备

19、轻型井点的平面布置:当基坑或沟槽宽度小于6m,且降低深度不超过5m,可采用单排井点

20、轻型井点的高程布置:轻型井点的降水深度,在井点管底部处,一般不超过6m,对井点系统进行高程布置时,应考虑井点管的标准长度及井点管露出地面的长度,而且滤管必须埋设在透水层

21、水井的类型:无压完整井、无压非完整井、承压完整井、承压非完整井

22、轻型井点抽水设备一般多采用干式真空泵井点设备

23、轻型井点系统的施工,主要包括施工准备、井点系统安装与使用

24、轻型井点的正常出水规律是“先大后小,先混后清”

25、基坑支护按其受力状况分为:重力式、非重力式

26、挡墙:钢板桩、混凝土灌注桩挡墙、深层搅拌水泥土桩挡墙、加筋水泥土桩挡墙、地下连续墙

27、冠梁: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挡墙、水泥土墙和地下连续墙等顶部设置的一道钢筋混凝土连梁,称为冠梁,也称为压顶梁

28、止水法:是指沿基坑四周设置防渗帷幕,截断地下水流,将地下水阻止在基坑外面的一种地下水处理方法

29、止水法的种类:设置深层搅拌水泥土桩、水泥旋喷桩、压密注浆与地下水续墙等

30、集水坑降水法:是指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在基坑底设置集水坑,并在基坑底四周或中央开挖排水沟,使水流入集水坑内,然后用水泵将水抽走的一种地下水处理方法

31、回灌井点的含义:是在降水井点与需要保护的原建筑物等之间设置的一排回灌井点,在降水的同时,从其中向土层内灌入适量水,形成一道隔水帷幕,使原建筑物下的地下水位基本保持不变,从而防止井点降水对领近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32、影响基坑边坡大小的因素:土质条件、开挖深度、地下水位、施工方法及开挖后边坡留置时间长短、坡顶有无荷载以及相邻建筑物情况等因素

33、边坡坡面的防护方法:抹水泥砂浆护坡、挂网喷射混凝土护坡、浆砌片石护坡

34、基坑支护结构的类型及适用范围:A重力式支护结构a:在深层搅拌水泥土桩挡墙,适用于深度不大于6m的基坑支护b:水泥旋喷桩挡墙,适用于深度不大于6m的基坑支护B非重力式支护结构a:钢板桩,适用于基坑深度不太大的软土地层的基坑支护b:混凝土灌注桩挡墙,适用于较弱土层中两层地下室及其以下的深基坑支护。c:地下连续墙,适用于地下水位高的软土地基,或基坑开挖深度大,且与邻近的建筑物、道路等市政设施等相距较近时的深基坑支护d:H形钢桩挡墙,适用于深度为8~10m的基坑支护

35、排桩式挡土兼止水支护形式:当有挡土要求又有挡水要求时,可采用交错式排桩挡墙,还可采用在间隔式排桩外面加深层搅拌水泥土桩挡墙组成止水帷幕,也可采用排桩间加密注浆止水等组合结构

36、深层搅拌水泥土墙支护形式有:壁式、块式、格栅式

37、基坑支护结构的组成由挡墙和冠梁组成;设有撑锚体系的支护结构由挡墙、冠梁和撑锚体系三部分组成

38、土钉墙支护结构的含义:是指在土体内设置一定长度的钢筋或钢管并与坡面的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面板相结合,从而起主动嵌固作用,增加边坡稳定性,使基坑开挖后,坡面保持稳定的一种基坑支护方法

39、边坡坡度与坡度系数的区别:前者是指边坡高度与底宽之比,后者是指边坡底宽与高度之比,二者互为相反数

40、边坡塌方的原因及其防护措施:

原因:由于土质及外界因素的影响,致使土体内的抗剪强度降低或剪应力增加,使土体中的剪应力超过其抗剪强度

措施:a:保证边坡大小与坡顶上荷载符合规定要求b:施工中做好地面水的排除,并防止地表水、施工与生活用水等侵入基坑边坡c:基坑内的降水工作应持续到地下结构施工完成,坑内回填土完毕为止d:雨季施工时更应注意检查基坑边坡的稳定性,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或设置支护结构

41、钢板桩的打设方法:单独打入法、围檩插桩法,亦称屏风式打入法

42、深层搅拌桩的施工工艺:A定为B预搅下沉C制备水泥浆D喷浆,搅拌,提升E重复搅拌下沉和喷浆搅拌提升F成桩完毕,桩机移至下一个桩位施工

43、土层锚杆的构造组成及施工顺序:组成:锚头,套管,钢拉杆,锚固体

顺序:钻孔、安放钢拉杆、灌浆和张拉锚固 44、土钉墙的施工方法:a:开挖工作面后修整坡面b:埋设喷射混凝土厚度控制标志c:喷射第一层混凝土d:钻孔,安设土钉,注浆e:绑扎钢筋网,安设连接件f:喷射第二层混凝土g:设置坡顶,坡面和坡脚排水系统

45、土层锚杆施工的质量关键:灌浆是土层锚杆施工的一个重要工序

46、放坡开挖的含义及适用范围:放坡开挖是指在无支护措施下,从放坡后外边缘内的土方挖至设计基础底标高的基坑开挖方法

放坡开挖适用于基坑四周空旷、足够的放坡场地,周围没有建筑设施或地下管线的情况

47、挡土开挖适用于基坑较深、土质较差的情况

48、“中心岛”式开挖的含义:是先挖去基坑中心部位的土,而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土暂不开挖,以平衡支护结构外面产生的侧压力,待中心部位挖土结束,浇筑好混凝土垫层或施工完地下结构后,在支护结构与岛式部位之间设置临时斜撑或对撑。然后进行支护结构内四周土方的开挖和结构施工

49、盆式开挖的含义:是采取与岛式开挖相反的施工顺序,即先开挖基坑四周或两侧的土,中间留土墩,再进行周边支撑,浇筑混凝土垫层或地下结构施工,然后进行中间余留土墩的开挖和结构施工

50、填土压实的方法:碾压法、夯实法、振动压实法

51、影响填土压实的主要因素:土料的种类和颗粒级配、压实机械所做的功、土的含水量及每层铺土厚度与压实遍数

52、基坑土方开挖施工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成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第二章桩基础工程

1、按桩上的荷载传递机理可分为: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

2、预制桩混凝土的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5%后方可起吊;达到100%才能运输和打桩

3、沉(打)桩前的准备工作:现场准备工作、平整场地、定位放线、确定打桩顺序

4、在定位放线时在打桩现场附近需设置不少于2个水准点,用于抄平场地和控制预制桩顶的水平标高

5、根据桩的密集程度,打桩顺序一般有以下三种:A、由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亦称逐排打设)B、由中间向四周进行C、由中间向两个方向对称进行(分段打设)

6、根据沉桩设备和沉桩方法不同,一般有锤击沉桩、振动沉桩、静力压桩、射水沉桩

7、打桩有两种方式:一是“轻锤高击”,二是“重锤低击”,锤击沉桩时宜采用“重锤低击”

8、静力压桩的桩头连接方法:焊接法接桩、浆锚法接桩、

9、混凝土灌注桩是直接在桩位上成孔,然后灌注混凝土而成的桩。按其设备和方法不同可分为:非挤土桩、挤土桩。非挤土桩有:钻孔灌注桩、冲孔灌注桩、挖孔桩。挤土桩有:锤击沉管沉孔灌注桩、振动冲击沉管灌注桩

10、灌注桩与预制桩相比,具有节约钢材、造价较低,且可做成大直径、大深度的桩,使单桩承载能力大等优点,但是容易产生孔壁塌陷、孔底沉渣厚度过大、桩身劲缩或断裂现象

11、钻孔灌注桩是指根据钻孔机械在桩位上成孔,然后灌注混凝土而成的桩 12、灌注桩的成孔方法根据桩位处地下水位高低情况而定:当桩位处于地下水位以上时,可采用干作业成孔方法,若处于地下水位以下,则可采用泥浆护壁成孔方法

13、泥浆护壁的泥浆制备应选用高塑性粘土或膨润土

14、振动沉管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单打法、复打法、反插法

15、单打法适用于含水量较小的土层,复打法时须在单打成桩的混凝土初凝前完成,且两次打入的轴线应重合,反插法适用于饱和土层,在流动性淤泥中不宜使用反插法

16、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的问题:护筒周围冒浆、孔壁坍塌、导管堵塞

17、沉管灌注桩施工中常见的问题:断桩、缩颈桩、吊脚桩

18、人工挖孔灌注桩时为了保证施工安全,桩孔需在设置护壁的条件下开挖。在一般土质条件下,多采用砖护壁或混凝土井圈护壁

19、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桩孔开挖时,若桩净距小于2倍桩径且小于2.5m,应采用间隔开挖、排桩跳挖的最小施工净距不得小于4.5m

20、确定预制桩吊点位置的原则与方法:吊点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未做规定,可按吊点间的跨中正弯矩与吊点处的负弯矩相等的原则来确定吊点位置

21、确定沉桩顺序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打桩时土体的挤压位移对桩基的施工质量及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22、选择桩锤重量时考虑的因素有:地质条件、桩的类型与规格,单桩极限承载力及现场施工条件等

23、锤击沉桩的质量检测与控制:A、贯入度或桩尖标高是否满足设计要求B、装的质量检测是否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24、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主要施工过程:A、测定桩位、埋设护筒B、钻机就位、钻进C、泥浆护壁成孔D、 清孔E、吊放钢筋笼F、吊放导管、浇筑泥浆下混凝土

25、护筒的作用:定位、保护孔口和提高孔内所存储的泥浆水头,以防坍塌孔

26、泥浆的作用:护壁、携带土渣、润滑钻头、降低钻头发热和减少钻进阻力等作用

第三章砌体和脚手架工程

1、扣件的基本形式:直角扣件、回转扣件、对接扣件

2、钢管外脚手架的搭设高度:H≤25m单排,H≤50m双排,H>50m应分段搭设

3、门式脚手架又称为多功能脚手架,是目前国内外应用较普遍的一种脚手架

4、门式脚手架由门架、剪刀撑、水平梁架或脚手板构成

5、脚手架分类:A、按功能:结构脚手架、装修脚手架、支撑脚手架B、按构造形式:扣件式、门式、碗扣式、桥式、插口式、悬挑式、吊式及附着升降式C、按材料:木脚手架、竹脚手架、金属脚手架D、按搭设位置:外脚手架、里脚手架

6、钢管外脚手架分类: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门式钢管脚手架、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挑吊式脚手架、附着升降式脚手架

7、砖砌体所用的材料主要有砖和砂浆

8、砖砌体所用的砖有: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沙砖、粉煤灰砖

9、现场检验砖含水率的简易方法是断砖法,当砖界面四周融水深度为15~20mm视为符合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