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基于C51单片机的声光报警器设计院(系):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姓名:学号:2009021986指导教师:设计日期:2012年11月29日报告书写要求1、报告封皮标题栏为宋体小三号居中,下划线需右边对齐。
2、报告的撰写要求条理清晰、语言准确、表述简明。
报告中段首空两个字符,中文字体为宋体五号,数字、字符、字母为Times New Roman五号,且单教研室主任意见:3、报告中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技术容正确。
每个图都应配有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
图题(宋体小五号)置于图下居中,其中图号按顺序编排,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写。
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a)、(b)等置于分图之下。
4、报告中插表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表相符,技术容正确。
表格不加左、右边线,每个表应配有表题(由表号和表名组成)。
表题(宋体小五号)置于表上居中,其中表号按顺序编排,表名在表号之后空一格排写。
5、报告中公式原则上居中书写。
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定”等),文字顶格书写,公式仍居中写。
公式末不加标点。
公式序号按顺序编排,如报告中第一部分的第一个公式序号为“(1-1)”,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或“由公式(1-1)”。
6、参考文献反映报告的取材来源,是报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参考文献数量一般为8~10篇。
引用文献标示应置于所引容最末句的右上角,用小五号字体。
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 ]”中,如“二次铣削[1]”。
参考文献应按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排,常用参考文献编写项目和顺序规定如下:(1)著作图书文献:序号└─┘作者.书名.版次.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第一版应省略(2)翻译图书文献:序号└─┘作者.书名.译者.版次.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第一版应省略(3)学术刊物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4)学术会议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编者名.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5)学位论文类参考文献:序号└─┘研究生名.学位论文题目.学校及学位论文级别.答辩年份:引用部分起止页7、若设计完成实物制作需在报告后附录硬件电路原理图和实物测试图,附录的序号采用“附录1”、“附录2”等,并注明附录的容。
8、设计报告应按如下容和顺序A4纸双面打印(标注页码)、左侧装订成册。
4、设计容(应用的技术原理及具体的实现方法)一、系统硬件实现1 主控电路设计硬件设计中最核心的器件是单片机80C51,它一方面控制A/D转换器实现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另一方面,将采集到的数字电压值经计算机处理得到相应的二进制代码,与设定的值作比较。
整个系统的软件编程就是通过汇编语言对单片机80C51实现其控制功能。
1.1 80C51的基本结构80C51单片机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1)CPU系统8位CPU,含布尔处理器;时钟电路;总线控制逻辑。
(2)存储器系统4KB的程序存储器(ROM/EPROM/Flash,可扩至64KB);128KB数据存储器(RAM,可再扩64KB);特殊功能寄存器SFR。
(3)I/O口和其他动能单元4个并行I/O口;2个16位定时/计数器;1个全双工异步串行口;中断系统(5个中断源,2个优先级)。
1.2 80C51单片机的的封装和引脚80C51系列单片机采用双列直插式(DIP).QFP44(Quad Flat Pack)和LCC(Leaded Chip Caiier)形式封装。
这里仅介绍常用的总线型DIP40封装。
40个引脚按引脚功能大致可分为4个种类:电源、时钟、控制和I/O引脚,在这里不作详细介绍。
1.3 80C51单片机的时钟(1)振荡器和时钟电路80C51部有一个高增益反相放大器,用于构成振荡器,但要形成时钟脉冲,外部还需附加电路。
80C51的时钟产生方法有以下两种。
a 部时钟方式利用芯片部的振荡器,然后在引脚XTALl和XTAL2两端跨接晶体振荡器(简称晶振),就构成了稳定的自激振荡器,发出的脉冲直接送入部时钟电路。
外接晶振时,Cl和C2的值通常选择为30pF左右;Cl、C2对频率有微调作用,晶振或瓷谐振器的频率围可在1.2MHz~12MHz之间选择。
为了减小寄生电容,更好地保证振荡器稳定、可靠地工作,振荡器和电容应尽可能安装得与单片机引脚XTALl和XTAL2靠近。
图1 80C51时钟电路接线方法b 外部时钟方式此方式是利用外部振荡脉冲接入XTALl或XTAL2。
HMOS和CHMOS单片机外时钟信号接入方式不同。
表1 80C51单片机外部时钟接入方法芯片类型接线方法XTAL1 XTAL2HMOS 接地接片外时钟脉输入端(引脚需接上拉电阻)悬空CHMOS 接片外时钟脉冲输入端1.4 80C51单片机的复位在整个声光报警系统中,要进行实验,必须对整个系统先复位。
复位是单片机的初始化操作。
单片机系统在上电启动运行时,都需要先复位。
其作用是使CPU和系统中其他部件都处于一个确定的初始状态,并从这个状态开始工作,因而,复位是一个很重要的操作方式。
但单片机本身是不能自动进行复位的,必须配合相应的外部复位电路才能实现。
单片机的外部复位电路有上电复位和上电和按键均有效的复位两种。
我们在设计单片机复位时,选用上电复位。
上电复位利用电容器的充电实现。
图2-1是80C51单片机的上电复位电路。
图中给出了复位电路参数。
图2-2是80C51单片机的上电+按键复位电路。
上电要求接通电源后,单片机实现自动复位操作。
上电瞬间RST引脚获得高电平,随着电容的充电,RST引脚的高电平将逐渐下降。
RST引脚的高电平只要能保持足够的时间(2个机器周期),单片机就可以进行复位操作。
该电路典型的电阻值和我电容参数为:晶振为12MHZ,电容值为10uF,电阻值为8.2K。
图2-1上电复位电路图2-2上电+按键复位电路复位状态:初始复位不改变RAM(包括工作寄存器R0~R7)的状态,复位时,ALE和成输入状态,即ALE== 1,片RAM不受复位影响。
复位后,P0~P3口输出高电平且使这些双向口皆处于输入状态,并将07H写入堆栈指针SP,同时将PC和其余专用寄存器清0。
此时,单片机从起始地址0000H 开始重新执行程序。
所以,单片机运行出错或进入死循环时,可使其复位后重新运行。
2外围接口电路设计2.1 NIS-09声光传感器简介在设计中我们之所以选用NIS-09声光传感器,是因为它的输出模拟量与我们所用的A/D转换器输入等级相符合。
(NIS-09声光传感输出电压是5.6+0.4v,A/D转换器的输入量程是0~+10V)在本次设计中,我们选用NIS-09声光传感器。
它是离子式烟雾传感器,是日本NEMOTO公司专为检测延误而精心设计的新型传感器。
检测方式:离子型,一源两室。
放射参数:电源电压是DC 9v,输出电压是5.6+0.4v电流损耗是27+3pA ,灵敏度是0.6+0.1v。
特性参数如下表所示:a灵敏度特性(根据UL217标准风速0.1M/秒)b电源电压特性(25℃60﹪RH)c温湿度特性温度特性(温度60﹪)d温度特性(温度25℃)源:放射元素是媚241,放射量是平均33.3KBq.=0.9uCi(29K——37KBq)。
工作环境:电源电压是DC6.0-18.0V,最大24V;温度是0-50℃,最大-10-60℃,温度95﹪。
保存温度-25-80℃,温度95﹪。
AD574AAD574A型快速12位逐次比较式A/D转换器为美国模拟器件公司产品。
一次转换时间为25μs,转换速率为40MSPS,分辨率12位,非线性误差小于±1/2LSB。
采用28脚双立直插式封装,各引脚功能如图3-6所示,图3是其管脚图。
图3 管脚图AD574A引脚功能:DB11~DB0:12位数据输出线。
DB11为最高,DB0为最低,它们可由控制逻辑决定是输出数据还是对外成高阻状态。
12/8:数据模式选择。
当此引脚输入为高电平时,12为数据并行输出;当此引脚为低电平时,与引脚A0配合,把12位数据分两次输入。
应该注意,此引脚不与TTL兼容,若要此引脚为高电平,应直接按脚1;若要此引脚为低电平,应接引脚15.A0:字节选择控制。
此引脚有两个功能,一个功能是决定方式是12位是8位。
若A0=0,进行全12位转换,转换时间为25us;若A0=1,仅进行8位转换,转换时间为16us,另一个功能是决定输出数据是高8位还是低4位。
若A0=0,高8位数据有效;若A0=1,低4位有效,中间4位为“0”,高4位为高阻状态。
因此,低4位数据读出时,应遵循左对齐原则(即:高8位+低4位+中间4位的‘0000’)。
CS:芯片选择。
当CS=0时,AD574A被选中;否则AD574A不进行任何操作。
R/C:读/转换选择。
当R/C=1时,允许读取结果;当R/C=0,允许A/D转换。
CE:芯片启动信号。
CE=1时,允许读取结果,到底是转换还是读取结果与R/C有关。
STS:状态信号。
STS=1表示正在进行A/D转换,STS=0表示转换已完成。
REFOUT:+10V基准电压输出。
REIN准电压输入。
只有此脚把从“REFOUT”脚输出的基准电压引入到AD574A部的12位DAC(AD565),才能进行正常的A/D转换。
BIPOFF:双极性补偿。
此引脚适当连接,可实现单极性或双极性输入。
10VIN:10V量程模拟信号输入端。
对单极性信号为10V量程的模拟信号输入端,对双极性信号为±5V模拟信号输入脚。
20VIN:20V量程输入端。
单极性信号为20V量程模拟信号输入端,对双极性信号为±10V 量程模拟信号输入脚。
DG:数字地。
各字电路(译码器、门电路、触发器等)及“+5V”的电源地。
AG:模拟地。
各模拟器件(放大器、比较器、多路开关、取样保持器等)地及“+15V”和“-15V”电源地。
VLOG:逻辑电路供电输入端,‘+5V’.VCC:正电源端,VCC=+12~+15V。
VEE:负电源端,VEE=-15~-12V。
AD574A的单极性和双极性输入如图4所示图4-1单极性输入图4-2 双极性输入单极性输入电路:如图4-1所示是AD574A系列的模拟量单极性输入电路。
当输入电压为VIN=0~+10V时,应从引脚10VIN输入,当VIN=0~20V,应从20VIN输入。
数字量D为无符号二进制码,计算公式为D=4096VIN/VFS。
图中电位器RP1用于调零,即保证在VIN=0时,输出数字量D为零。
双极性输入电路:电路图如图4-2所示。
图中RP2用于调整增益,其作用与图4-1中RP2的作用相同。
图中RP1用于调整双极性电路输入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