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地热资源分布规律

广东省地热资源分布规律

广东省地热资源分布规律作者:梁家海来源:《地球》2013年第05期[摘要]广东省地热资源丰富,天然温泉出露有300多处。

地热方面未来的主攻方向将是深浅结合,随着新一轮地热勘查的实施,归纳和总结已有地热资源的分布规律,有积极的前提意义。

本文就天然温泉与深大断裂、岩浆侵入体的关系,温泉水化学分带,中、新生代盆地储热条件等进行了分析;根据地温异常指标,判定广东省地壳深部可能存在丰富干热岩地热资源。

[关键字]广东省地热资源天然温泉深大断裂岩浆侵入中新生代盆地干热岩[中图分类号] P31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5-18-31前言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已日益强大,同样作为“清洁能源”的地热能在利用仅停留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水平,且方式单一、工艺简单、能效较低。

随着国外浅层地温能和深部干热岩开发研究,并带来的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国家和地方近年再度重视地热勘查工作。

[1]2008年7月,“全国地热资源现状评价与区划技术要求”出台,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始着手部署全国的地热资源调查工作。

广东省目前正在进行的项目有“广州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和“珠三角及周边地区深部控热地质构造调查研究”,今年正式启“动广东省地热资源调查评价与区划”项目。

未来地热方面的主攻方向将是深浅结合,即加强深部隐伏地热勘探,包括高温地下热水及干热岩的研究和勘探,以及对浅层地温能的勘查和开发利用工作。

与此同时,广东省政府亦启动相应的开发计划,于2012年2月印发的《广东省地质勘查“十二五”规划》中,对省内的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进行部署,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工程被列为重点工程;而2012年8月份由省政府办公厅发出的《关于促进地质矿产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亦将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列为重点发展的领域。

目前,广东省地质部门掌握的浅层地热资源资料极为全面丰富,分析浅层地热资源现状的分布规律,对进一步查明和研究广东省深部隐伏高温地下热水、干热岩及浅层地温能,有积极的重要前提意义。

2地质构造、地貌特征2.1 地质构造特征从地质环境来看,广东省地处欧亚大陆的东南边缘,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运动的综合作用和影响,境内断裂构造发育,岩浆侵入、火山喷发、地震、新构造活动剧烈且持续,特别是深大断裂的反复活动、岩浆的多期次侵入(喷发),为广东地热资源的形成与赋存、温泉出露创造了有利的地质环境。

[2]2.2 地貌特征广东省地貌属于各期大地构造运动形成山地丘陵为基本格局,经历次褶皱、断裂、隆起、拗陷、岩浆侵入、差异性风化及侵蚀作用,形成现今地貌。

广东省北依南岭、南临南海,山川纠结,地多丘陵,地势大体北高南低,总体由北向南依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的顺序分布,以丘陵地貌单元为主。

3地热资源概况广东是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出露温泉点最多的省份之一,温泉点的数量仅次于西藏、云南,居全国第3位;从单位国土面积储量计算,仅次于台湾、云南、亦居全国第3位。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发现温度≥30℃的天然温泉点约319处(约占全国总数的10%)、隐伏地热区4处。

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日前除东莞市还没发现有温泉外,其余20个地级市均有温泉分布。

据初步统计,全省地热资源可开采量约64.2万m3/d,其中:天然温泉约23.8万m3/d,盆地型隐伏地下热水约40.4万m3/d。

广东浅部地热资源属于水热型,其中:受断裂构造控制、呈带状分布的天然温泉属于隆起山地对流型(或称断裂深循环型)地热资源;储存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中的隐伏地下热水属于沉积盆地传导型地热资源。

根据《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T1615-2010)的温度分类标准,区内发现的地下热水绝大多数属于低温地热资源,中温地热资源较少,未发现高温地热资源。

据统计:水温30~90℃的温泉点有312处(见表3),约占温泉点总数的98%;水温>90℃的温泉点(包括地热勘探孔)7处,钻孔揭露300m孔底最高水温104℃(阳江新洲)。

雷州半岛、茂名、三水、广花等断陷盆地型地热田的地下热水温度一般为40~68℃,多属于低温地热资源的温热水。

4广东地热资源分布规律纵观广东省目前掌握的隆起山地对流型天然温泉和传导型沉积盆地地热资源,具有受深、大断裂的控制,受岩浆侵入控制,水化学分带明显等分布特征。

4.1 温泉出露明显受深、大断裂的控制据统计分析,广东省内大约有3/4的温泉分布在北东向或东西向深、大断裂及影响带附近(见图4.1)。

深、大断裂大部分由一组大致平行的断裂组成,其宽度一般达数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加上这些深大断裂切割深度大、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经历过多次剧烈的构造运动和岩浆多期次的沿断裂带入侵,致使断裂带及附近产生次级断层或岩体破碎、张性节理裂隙,为地热流体的储存和运移提供了空间和通道。

温泉的出露位置大部分位于断裂带中或两组断裂的交汇处,北东向与北西向、东西向与北东向交汇部位温泉常常成群出露,直接在断裂带中出露的温泉点往往呈线状分布。

区内各主要断裂构造带控制的温泉情况见表4.1。

4.2 岩浆侵入控制温泉点的分布和出露广东省境内有大小不等的花岗岩体500多处,约有238处温泉(占75%)出露于岩浆岩体边缘、后期入侵的岩脉附近或岩体与其他沉积地层的接触带上(图4.2),从岩石裂隙中流出。

主要与岩浆的多期次侵入造成原岩体和接触带岩石破碎、节理裂隙发育有关。

如:沿佛冈岩体及边缘接触带出露温泉点达28处,沿大东山岩体及边缘接触带出露温泉15处,沿九峰岩体及边缘出露的温泉有10处。

4.3 温泉的水化学分带明显广东境内分布的温泉水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其水化学类型主要有氯化钠型、硫酸盐型、碳酸型和重碳酸盐型四类(图4.3)。

氯化钠型温泉主要分布于汕头—电白一带沿海地带,矿化度较高,一般为1~5g/L,最高可达12.33g/L;硫酸钠型温泉主要分布于粤北和粤西石灰岩地区;碳酸型温泉集中分布于河源,即紫金—博罗大断裂的北段;重碳酸钠型地热流体分布最广,矿化度低,一般为0.2~0.5g/L,雷州半岛、茂名、三水盆地的传导型地下热水也属此类型。

4.4 温泉的平面分布密度特征广东省的温泉大体主要集中分布于粤东北韶关-河源-汕头和粤西南信宜-珠海2个区域,分别占温泉总数75.5%和19.7%,单位面积出露的温泉数量分别为2.71处/103km2和2.06处/103km2,其余地区较为稀落(见表4.4和图4.4)。

4.5中、新生代沉积盆地蕴藏中低温地热资源沉积厚度大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往往蕴藏有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资源。

目前在广东省境内沉积厚度较大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发现浅层地热资源的主要有:雷州半岛(雷琼断陷盆地的中、北部)、茂名盆地、广花盆地、三水盆地等,这些沉积盆地在浅层已经揭露到丰富的低温传导型地热资源。

4.5.1雷琼盆地地热特征雷琼盆地面积约16000km2,不仅是我省分布面积最大、地下水资源最丰富的盆地,而且也是一个储藏有丰富地下热水资源的、第三纪时期发生过火山喷发的断陷盆地,基底深度1000m~3000m以上。

1985年,广东省地质局水文工程地质一大队开展了“湛江地热田低温地热资源详查”项目工作,勘查面积2337km2。

查明地热异常区的地热增温率达7~10.5℃/100m,地下400~800m深度一般都可揭露出40~60℃的地下热水;仅湛江市区地热田,已探明水温40.5~47℃(平均42.8℃)的低温地热资源可开采量达26.8万m3/d。

4.5.2 茂名盆地地热特征位于粤西的茂名、高州、化州等地,总面积2000km2,盆地受吴川-四会深断裂带与信宜-廉江大断裂的横张断裂所控制,呈北西向展布,是一个总体向北东倾斜的断陷盆地。

盆地由白垩系、第三系所组成,前者厚达2000m,后者厚约2800m。

1990年开展的茂名地热田地热资源普查工作,查明地热资源分布面积为260km2,地温梯度3.3~10.6℃/100m,在深度750m以浅钻孔水温34~55℃的低温地热资源,可开采量达11.6万m3/d,获得地热资源储量0.44亿m3/a、地热能为172MW。

据推算,在盆地底部地下热水最高温度可能大于90℃。

4.6 深部干热岩地热资源前景总体来说,我国对深部地热资源特别是干热岩的研究及开发利用基本上还属空白。

莫霍面隆起、热源岩石、沉积盆地、地温异常和强烈的构造运动是圈定干热岩的有利标志,中国东南大陆的大地热流值平均为59mV/m2,而广东境内大部分地区大地热流值都超过60 mV/m2,如汕头地区为63.1mV/m2,珠江三角洲为75mV/m2,阳江为97mV/m2,雷南为71mV/m2。

三水盆地地温梯度为2.8~7.0℃/100m,茂名盆地地温梯度为3.3~10.6℃/100m,雷琼盆地地热增温率达7~10.5℃/100m,均超过我国南方现今区域地温梯度平均值2.41℃/100m。

利用二氧化硅地热温标预测广东沿海部分地热田热储温度还达到干热岩的温度(150℃),如中山虎池围地热田地下热储温度为156℃,电白咸田坡地热田为160℃,阳江新洲地热田为162℃等。

由此可见,地壳深部存在丰富干热岩地热资源可能性相当大。

5结语广东地热资源丰富,从研究成果来看,存在如下特征。

天然温泉明显受深大断裂和岩浆侵入活动控制,并沿岩浆侵入体、深大断裂或其次级断裂出露和分布;温泉水化学分带明显,氯化钠型温泉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带,硫酸钠型温泉主要分布于粤北和粤西石灰岩地区,碳酸型温泉集中分布于河源,重碳酸钠型地热流体分布最广;天然温泉主要集中分布于粤东北韶关-河源-汕头和粤西南信宜-珠海2个区域;沉积厚度大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蕴藏有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资源;从大地热流值、地温梯度值和二氧化硅地热温标预测来看,广东省地壳深部存在丰富干热岩地热资源的可能性相当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