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生活化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生活化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生活化
摘要〕21 世纪的历史教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史实教授,而是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如何让学生在对于过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史实的学习中,体验到情感的共鸣,做到一般规律的总结和历史能力的内化呢?我想,历史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则是这一切的源泉。

只有贴近生活的历史才是真正能让学生接受和理解的历史,才是真正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历史,才是真正能得以传承的历史。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生活化
“历史之为历史,在于其留给人有血有肉的回忆和启迪”。

近年来,随着新课
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课堂教学一改过去那种生硬、陈旧、传统的说教方式,代之以注重对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但历史总是过去的,生动
的历史场景和活生生的历史人物与学生有着难以逾越的时空距离,使学生对历
史失去兴趣,很难产生共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了。


克服这一点,拉近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学生真正走进历史,这就要求历史
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必须将学生课堂学习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即将日常生活中的知识和现象引入课堂教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加强书本
知识与学生生活世界的相互联系,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
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帮助学生
更深刻地理解历史、开拓思维,从而使新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这就是历史课
堂教学的生活化。

1 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事情的能力
这是历史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

“历史是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流动的历史”。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与掌握,注重知识体系的
完整,脱离现实生活和实际,只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主体
能动性的发挥和个体潜能的发展,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阻碍了学
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这种脱离生活的历史知识已经完全失去了它固有的精神智
慧与丰富的生命内涵,只能局限于僵化、枯燥、干瘪的教材内容,无法生动地揭
示历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也就无法给学生以“鉴古知今”的启迪。

所以,在当代
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将教材上的历史知识点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
起来,以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讲授《中国近代现
代史》上册第五章第一课《新文化运动》时,我出示了一组关于2005 年9 月 28
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组织的全球范围的祭孔盛典的图片和一组关于1914
年袁世凯祭孔大典的图片,在两组图片的出示之后,我提出问题:“同样是祭孔,为什么一个受到国人甚至全球的肯定和推崇,而另一个却遭到国人的强烈反对,并在当时的思想文化界掀起巨大波澜———新文化运动?”不仅由此导入了新课,而且为后面如何正确对待民族文化以及对孔子精神的讨论埋下伏笔。

对于在不
久前刚刚发生的全球祭孔,同学们明显地表现出很浓的兴趣,并且知道了孔子
不仅是中国的先哲,而且备受世界的推崇与尊敬,都不由地生出一种作为中国人
骄傲。

这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孔子的精神在21 世纪有何现实意义?”因为有了前面导入的铺垫,同学们在思考这个问题时能把孔子精神
放在21 世纪和全球的背景之下,得出要发扬孔子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在全球
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恐怖主义,在中国坚持“一国两制”,和平解决台湾问
题等等。

这样的一堂历史课,不再是仅仅停留在对于过去90 年的事情的再现上,而且加上了现实生活中学生们都非常感兴趣的新鲜元素,不仅落实了教材上的
知识点,同时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将课本的知识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鉴古知今”。

因此,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将其生活化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2 发掘生活中的历史资源,充实历史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从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

引导学生发掘生活中的历史资源,是让历史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手段。

共和国刚刚诞生六十周年,这六十年的历史是鲜活的,它储存在很多人的记忆里,活跃在很多人的口中。

学习八年级下册历史时,共和国的见证者是一座非常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库,我用聊天预习作业的形式让学生们对宝库进行了发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乡镇寄宿式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的很多内容都与农村息息相关,周五最后一节历史课我会根据进度适当布置几道聊天预习作业:与爷爷奶奶年龄段的老人聊一聊关于……的话题,需要重点了解的内容我会打印成小纸条,或写在黑板上。

我布置过的聊天作业有:
聊一聊老人们所知道的土地改革,了解建国前至今土地的所有权先后有过哪些变化?﹙为第3 课、第5 课和第9 课做准备﹚聊一聊生产队、供销社的事情。

(为第5 课、第6 课和第9 课做准备)
胡阳镇以前还叫过哪些名字?(为第6 课做准备)
聊一聊58 年“大跃进”和挨饿的事。

(为第6 课做准备)
聊一聊文革时期的事情。

(为第7 课做准备)
聊一聊我们家生活的变化,了解我们这地方的人能够吃饱穿暖逐渐富裕起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原因是什么?(为第8 课、第9 课、第10 课做准备)这些聊天作业一改以往的读、写、背等形式,用口头方式轻松完成,极受学生欢迎。

它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增加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实现了新课改让“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生活化”的理念。

把聊天作业穿插在新课的相应内容中,让课本中的历史补充深化聊天的结果,历史便在这些共和国接班人的头脑中也鲜活起来。

总之,中学历史教学生活化是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走向,中学历史教学要在立足于新课改的基础上,特别关注“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贯通,实现生活化教学,真正做到“通古知今”、“彰往察来”,从而使学生从历史的探究中真切感悟生存智慧,逐步做到“学会学习、学会观察、学会做人、学会合作”进而“学__ 会发展、学会生活”。

当然,实现中学历史教学生活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既没有现成的理论,也没有成熟的实践经验,这就需要广大的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摸索,为历史教学开辟一方新的天地。

作者单位:四川省渠县第三中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