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讲 国学经典与教育

第一讲 国学经典与教育

第一讲国学经典与教育——师德与修养
主讲:曹廷华
一、国学与经典
1、什么是国学与经典?
国学是中国在晚清到民初提出的虚拟性概念。

学数、学文、学理,中国之学是学文化,重在学文的综合和缜密。

国学就是我们说的传统的思想文化成果,包括,文、史、哲、经等。

2、教师学习什么?
教师主要学习它的教育思想方法,领悟其中包括的教师道德修养。

二、国学的起源与内涵
1、师德修养的四个字:
师:师发自然,自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自然是我们学习的对象,自然教会了我们学习。

因此,教师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老师可以教人学习,能者为师,二是让人学习,是学习的榜样,是学习的表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

发现好的向他看齐,发现不好的就对照改正嘛。

)。

师的本意是学习,老师总能让人学习,能者为师。

德:古人讲:德者得也。

就是说如果你有人格修养,你就要进步、就有收获,这个得不是物质性的,而是精神和心里有是升华,这个得应从正道当中来,不能走歪门邪道,道德是人内在心灵的体现,是人格追
求的体现,是文化高低的体现。

修:按规律、原则规范自己的原则,规范自己的待人处事、职业行为、道德行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不能光说不练。

所以要实实在在的去修。

养:滋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把学好的东西去滋润别人,要有信仰、有追求,始终保持成长、向上的趋势,养而有成。

所以“养”要相伴终身。

2、为什么教师要道德修养?教师的职业决定,师德是师业之魂,身教重于言教,没有师德就没有师魂。

三、国学与教师的关系
1、修养好应有的社会公德
2、认真坚守职业道德,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最重要的是爱学生。

3、个人自身修养,追求人格品味,生活情趣。

出污泥而不染,得意而不忘形,失败而不气馁。

师德是师才之本
师德是师风之根
第二讲国学经典与教学思想
主讲:熊笃
一、关于教育的作用
1、治国。

教育比政令刑法更为有效,良好的政治不如良好的教育,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