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学 医学科研设计
来自:受试对象、研究者、实验条件
随机误差
又称为偶然误差,在排除了系统误差后仍 然存在,由一系列有关实验因素微小随机波动 引起的方向不定又可相互抵偿的误差,该误差 决定了测量的精密度。
一次测量中,随机误差的大小与方向不 可预言,但大量重复测定中,随机误差的出现 具有统计规律性。
实验误差的控制
根据误差产生的来源,控制实验误 差,必须遵循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常用对照形式
7、历史对照(潜在对照):以过去的研究 结果作对照,仅适用于非处理因素对实验 效应影响较小的研究中,一般不宜使用, 用是特别注意资料的可比性。
常用对照形式
8、安慰剂对照:对照组采用一种无药 理作用的物质,但剂型或处置上不能为 受试者识别。
安慰剂对照的优点
1、使用安慰剂对照有助于防止对照组与实 验组产生不同的心理作用,最大限度地减 少受试者和研究者的主观期望效应和偏倚; 2、消除疾病自然进程的影响,直接度量实 验组与安慰剂组间的疗效和安全性
实验设计基本要素
处理因素 受试对象 实验效应
处理因素(treatment)
指对受试对象给予的某种主动施加 或客观存在的外部干预或措施。
确定处理因素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处理因素的数目与水平----根据研究目的确定处理因素 数目与水平。一次研究中,可有一个或几个处理因素。一般 处理因素过少,不易提高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同时孤立地设 置一个因素的传统研究,常意味着对该因素的水平限定带有 主观倾向,将使研究结论受到一定限制。研究中同时观察几 个因素,不仅节省时间,而且可分析几个因素间相互作用, 如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但一次研究中不能考察太多因素;
指处理组与对照组的受试者要有一定的数量, 即样本含量。
重复最主要的作用是估计实验误差,降低实 验误差,从而提高精密度。
但也不是指样本含量越多越好。样本含量估 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有待统计工作者不断 探索和研究。
样本含量太少,实验结果可以受个别极端 值影响而产生较大误差,而样本含量太多, 将加大实验规模,人力、物力、时间耗费 加大,系统误差出现可能性也增大。因此, 在保证研究具有一定代表性与可靠性的条 件下,具有最少的样本含量原则是实验设 计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
医学研究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科研工作全 过程的计划与安排。根据研究者是否主动安排 处理因素,对观察对象施加干预,医学研究分 为实验研究与调查研究二类。
医学研究分类
实验研究
指研究者能主动地安排实验因素,控制实验条件,排 除非实验因素干扰的研究;
调查研究
研究者较被动地进行观察,希望尽可能减少或控制非 实验因素干扰的研究。 实验研究与调查研究在设计上不尽相同,但在实际工 作中彼此存在联系,调查研究常为实验研究提供线索, 而实验研究成果又须回到现场实践中去验证。
注意的问题 1、局限性; 2、不同种系的动物有不同的生物学特点 3、意外死亡
实验研究分类---临床试验 (clinical trial)
临床试验:在人群中,通过比较干预组与 对照组的结果,确定某项治疗或预防措施 的效果与价值的一种前瞻性研究
实验研究分类---临床试验
意义 动物实验不能取代临床试验: 动物实验结果有效,对病人不一定有效;动 物不能表达自我感觉,如头痛、不适、无力; 有些副作用可能在用药后几年或几十年出现, 不可能由动物实验得出结论
实验研究分类---临床试验
分期:临床试验阶段的划分
I期试验:试验对象为少数自愿者,主要观察有 关药物的耐药性、毒性、安全用量。
II期试验:探索适应类型,最适剂量、以及研 究的价值。第一步,少量患者的预试验,主要 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确定是否进一步试验; 通过了预试验后,取较多的患者,对疗效提供 较准确估计。
对照组:胰岛素
两各组50人,但试验开始后有40名实验组的患
者转入对照组,n1=10 问题:
n2=90
对于一项课题的要求
1.先进性 2.新颖性
专业设计
3.可行性
4 .可靠性 5 .科学性
统计设计
பைடு நூலகம்6 .有效性
统计设计
通过合理地安排实验,正确地考察 实验效应, 获得真实的实验结果。
统计研究设计(statistical study design)
实验设计的原则
1、对照 2、随机、盲法 3、重复
实验设计原则1------对照(control)
实例
20世纪20-30年代,采用金制剂疗法治疗 结核病长达15年之久,印度名医为此发表 论文数以百计,并曾作为定论编入医学院 的讲义,在沿用15年后,由于采用了有对 照的临床试验,才对它作了否定的评价。
III期实验:较大样本的验证性试验,必须设立 对照。
IV期实验
实验研究分类---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以人作为观察对象,不同于动物实验, 其特点为: 1、必须在不损害人体健康的原则下进行; 2、受试者知情同意:研究者必须向受试者说明 有关临床试验的详细情况,如自愿原则、个人隐 私的保密、可能的受益和风险等 3、受试者逐个进入实验,难以配伍; 4、研究者、受试者心理作用对实验结果可能产 生影响;
实验研究分类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常将实验研究分为 三类: 1、动物实验 2、临床试验 3、社区干预试验
实验研究分类---动物实验
为探讨某些处理因素对人体组织、器官系 统及功能的影响,必须事先进行有效的动 物实验,复制成功的动物模型,而后进行 人体观察。如毒理实验、预防接种、免疫 制品、药品鉴定、疗效观察、手术效果等。
实验设计(experimental study design)
实验设计: 完成实验全过程所依据的一系列规则,如实验设计基 本要素(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实验效应)与基本原 则(对照、随机、重复)。 目的: 合理安排实验因素,控制误差,排除干扰,考察效应, 以最少人力、物力、时间耗费达到实验目的。 常见实验设计方案包括: 完全随机设计、配伍组设计、配对设计、交叉设计、 拉丁方设计、裂区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
5、空白对照:是指不给予任何处理的对 照,这在动物实验以及实验室方法学研究 中常采用(如空白管的设置),以评定测 量方法的准确度,以及观察实验是否处于 正常状态。
常用对照形式
6、实验对照:仅空白对照不能控制影响结 果的全部因素,需设置不施加处理因素, 但施加某种与处理因素有关的实验因素。
如
赖氨酸添加实验中,实验组儿童的课间餐 为加赖氨酸的面包,对照组为不加赖氨酸 的面包。
医学科研设计基本知识
一、为什么要进行“设计”
医学研究的对象是生物体(包括人、动 物),由于生物体的“变异”特性,常 常使很多规定性被偶然现象所掩盖,如 果缺乏良好的设计,就会使研究结论出 现偏倚,这种偏倚表现在研究的全过程
例 目的:研究苦瓜制剂治疗糖尿病效果 观察对象:糖尿病患者 研究方法:实验组:服用苦瓜制剂
常用对照形式
2、配对对照:将受试对象按非处理因 素条件一致的配成一对,然后采用随机 分组方法将他(它)们分别置于实验组 与对照组
常用对照形式
3、自身对照:对照和处理在同一受试 者身上进行
常用对照形式
4、组间对照:将受试对象随机分为两 组或多组,并对各组进行不同的处理, 比较组间差异。
常用对照形式
(2)处理因素的标准化----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处理因素必 须相对固定,统一标准;
(3)控制非处理因素----考察处理因素的同时,应控制非处 理因素,避免混杂效应。
受试对象(study subjects)
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的观 察目标总体,是处理因素作用的客 体。
受试对象
1、动物实验对象 2、临床(现场)试验对象
实验设计原则1------对照 (control)
在确定接受处理因素的实验组时,要同时设立不 施加处理的对照组。通过对照消除非处理因素对 实验结果的影响。
设置对照时应满足均衡原则,即对照组与实验组 除处理因素不同外,其余影响实验效应的非处理 因素应尽量均衡一致
常用对照形式
1、标准对照:不设立专门的对照组,以 现有标准或正常值作对照;
实验研究分类---动物实验
优点:动物实验与临床试验相比有其独特优点。 1、可以严格地控制实验条件; 2、可以对肌体有害或可能有害的处理因素进行研 究 3、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得反映实验效应的样本, 4、动物传代快,可以培育基因型明确的纯系或有 遗传缺陷的品系,为遗传、免疫、肿瘤等研究提供 了方便;
实验研究分类---动物实验
实验效应(experimental effects)
处理因素作用于受试对象的反应, 是研究结果以指标形式的最终体现, 所选指标应具有: 客观性、特异性、敏感性、精确性
实验误差
1、系统误差 2、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
在一定条件下,由于某种偏因使得观测值出 现倾向性的偏差,表现为恒定偏大或偏小, 或周期性变化。
安慰剂对照的缺点
1、伦理问题 2、依从性差
实验设计原则2----随机化(randomization)
将实验对象的实验顺序及分组进行随机分 配,这是保证非处理因素均衡一致的另一 重要手段。 常用的随机化方法: 抽签法、随机数字表、随机排列表、计算 机产生伪随机数
实验设计原则3----重复(rep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