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8章 异种材料的焊接

第8章 异种材料的焊接


1、焊缝成分的稀释(熔合比)
母材溶入焊缝后使其合金元素比例发生变化:
稀释:焊缝中合金元素比例减小
合金化:焊缝中合金元素比例增加
稀释或合金化的程度取决于熔合比,
即基体金属在焊缝中所占的百分比 应尽量选择熔合比小的焊接方法
1、焊缝成分的稀释(熔合比)
1、焊缝成分的稀释(熔合比)
1、焊缝成分的稀释(熔合比)
热性、耐腐蚀性和耐磨性等
5)为了改善异种金属焊接性能,对不能形成固溶体的 异种金属,可在两种被焊金属之间加能形成固溶体 的中间过渡层
8.2 异种钢的焊接_
8.2.1 异种钢的焊接性分析_
1、焊缝成分的稀释(熔合比)
2、熔合过渡区的形成
3、接头区应力状态
8.2.2
异种钢的焊接工艺特点_
1、焊接方法及焊接材料 2、焊接工艺要点
体的焊接,通过选择焊接材料可以避免马氏体组织的产生;
③ 隔离层堆焊法:为了防止碳迁移层的产生,可采用含碳化物 形成元素(Cr、V、Nb、Ti)的焊条氏体焊条,预先在珠 光体钢一侧坡口上堆焊一隔离层,再用奥氏体焊条堆焊第二 隔离层。
广泛用于不锈钢管与低合金钢管的焊接
图8-10 在珠光体钢一侧堆焊隔离层
图8-4 Q235+1Cr18Ni9焊接舍夫勒图
2、熔合过渡区的形成 (1)熔合区马氏体脆性层 焊接珠光体钢与奥氏体钢接头时,熔池边缘的 液态金属温度较低,流动性较差,导致熔化的母 材与填充金属不能充分地混合。在靠近珠光体钢 一侧熔合线的焊缝金属中,形成一层与内部焊缝 金属成分不同的过渡层。过渡层中的高硬度马氏 体组织会使脆性增加,塑性显著下降,从而降低 了焊接结构的可靠性。 熔合区马氏体层的宽度与焊接工艺和填充材料有关
104~106倍;
② 碳在α-Fe中的扩散系数比在γ-Fe中大,碳将由 溶解度低而扩散系数高的铁素体相母材向奥氏体相 焊缝中扩散。 ③碳在液态铁中的溶解度大于固态铁中的溶解度,碳将 由溶解度低的固态母材相溶解度较高的熔池过渡; ④ 奥氏体焊缝比珠光体母材含有更多的碳化物形成元素, 促使碳原子扩散到焊缝中,形成稳定的碳化物。
(2)碳扩散迁移层 定义:异种钢在焊接过程中,存在碳的扩散迁
移,碳从低合金母材向高合金的焊缝中迁移,在低 合金一侧的母材上形成脱碳层,在高合金焊缝一侧 形成增碳层,这种脱碳层和增碳层总称为碳扩散迁 移层。
(2)碳扩散迁移层 形成原因:碳化合物形成元素的差别
① 碳原子扩散能力很强,其扩散性比其他溶质元素大
如低碳钢-铬钼耐热钢,1Cr18Ni9Ti与高Ni奥氏体钢之 间的焊接,这一类实际上属于同种钢焊接构件,但当采用的 焊接材料与母材的成分差别较大时,也会产生类似于异种钢 焊接中的问题
(2)母材金相组织不同的异种钢焊接构件
如珠光体钢-铬镍奥氏体钢、珠光体钢-高铬铁素体钢
(3)复合钢焊接构件
用低碳钢或低合金钢作基层,用不锈钢或有色金属(Ti、 Cu、Al)作复层,采用复合轧制、爆炸焊、堆焊等制成的双 金属板材。
倾向增大。 ④ 高温下长期运行过程中,在脱碳层容易产生晶间腐蚀
化学成分对碳扩散迁移层的影响:
① Cr: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焊缝金属中Cr的质量分 数从0.6%增加到5%时,显著增大珠光体母材脱碳层 的宽度,进一步提高Cr的含量影响减小; ② Ni:焊缝金属中Ni具有石墨化作用,能有效地阻止碳 的迁移,显著减小脱碳层的宽度, 同时也减小了焊缝一 侧增碳层宽度;
2、熔合过渡区的形成
焊缝Cr、Ni含量较高, 单相奥氏体
焊缝Cr、Ni含量较低, 快冷时可能形成M
距离μm
图8-5 低碳钢与Cr25-Ni20焊缝熔合区附近合金元素的分布
Cr5Mo-Ni13焊缝熔合区附近合金元素的分布
图8-5 Cr5Mo-Ni13焊缝熔合区附近合金元素的分布
(a) 母材比例的变化
不同用途的异种材料的焊接
用于耐磨的异种金属焊接构件
如高碳钢、各种合金钢、高锰钢、硬质合金等
用于耐热的异种金属焊接构件
如不锈钢、耐热钢、镍基合金、钴基合金等
用于耐腐蚀的异种金属焊接构件
如不锈钢、镍基合金、铜、铝、钛及其合金等
用于减轻装备重量的异种金属焊接构件
如钛、铝、镁及其合金等,主要用于航空航天、运载火箭等
熔合比取决于多种因素:坡口形式、焊接参数和金属 的熔化特性、导热性等。
坡口角度越大,熔合比越小,熔合比在各堆焊层之间 的变化很大;
坡口角度越小,熔合比越大,熔合比在各堆焊层之间 的变化很小;
珠光体钢对焊缝金属的稀释作用:
珠光体钢合金元素少,奥氏体不锈钢元素多, 在焊接过程中珠光体钢母材的熔化会对焊缝金属 有稀释作用,使得焊缝金属中含Ni量、Cr量减少, 焊缝金属奥氏体化元素含量减少,可能在焊缝中 产生M,使焊缝性能变坏,严重时产生裂纹。
3
异种有色金属
氧化性导致的未熔合、脆性相、气孔、 如铜与铝的焊接、铝与钛的 裂纹 界面结合(润湿性)差、脆性相、裂纹 接头性能下降 焊接等 如钢与石墨的焊接、金属与陶 瓷的焊接、金属间化合物与钢
4
金属与非金属
的焊接
异种钢的焊接
(1)母材金相组织相同,但焊缝金属与母材基体合金 系及组织性能不同的异种钢焊接构件
适于大多数使用条件的焊缝金属成 分,奥氏体+3%~8%铁素体
图8-2 奥氏体异种钢的焊缝组织图
Q235低碳钢+ 1Cr18Ni9奥氏体钢的焊接
熔合比:30~40%
1Cr18Ni9奥氏体钢为a点,Q235低碳钢为b点, f点为平均成分
采用E308-16焊条(c点): 对应g-h段,A+M组织 E310-15焊条(e点): 对应k-l段,单相A区,抗裂性较差 E309-15焊条(d点): 对应i-j段,A+5%F双相组织,抗裂性较好
③ 珠光体母材中含一定量的碳化物形成元素(Cr、Ti、
V、Nb、W等)时,能显著减弱碳的扩散迁移;
防止碳扩散迁移层措施: 1)尽量降低加热温度并缩短高温停留时间; 2)采用隔离层
用含碳化物形成元素(Cr、V、Nb、Ti)的焊条或高 Ni奥氏体焊条,预先在珠光体钢一侧坡口上堆焊一隔离 层,以防止珠光体钢中的碳向熔合区迁移。
8.1 异种材料的分类、组合及焊接性特点
8.1.1 异种材料的分类和组合
表8-1
分类 异种材料焊接组合 1 2 异种钢 钢与有色金属
异种材料焊接的分类、组合及特点
焊接问题 实例
焊缝化学成分不均匀、熔合区塑性降低 如珠光体钢与奥氏体钢的焊接、 (脆性层)、产生裂纹(应力分布不均匀)复合钢的焊接结构等 氧化导致的未熔合、气孔、裂纹、接头 如钢与铝的焊接、钢与铜的 力学性能低 焊接等
第 8章
异种材料的焊接_
8.1 异种材料的分类、组合及焊接性特点_
8.2 异种钢的焊接_ 8.3 钢与有色金属的焊接_
8.1 异种材料的分类、组合及焊接性特点_
8.1.1 8.1.2 异种材料的分类和组合_ 异种材料的焊接性特点_
1、异种材料焊接的困难 2、影响异种材料焊接性的因素 3、异种材料焊接方法 4、异种焊接材料的选用
①焊后回火处理,并未能 消除焊接残余应力 ②接头在回火加热冷却过 程中,产生回火残余应力
珠光体
焊态
回火态
奥氏体
图8-9 异种钢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
危害:接头在交变温度下工 作时,沿珠光体钢一侧熔合 区产生热疲劳裂纹,导致接 头断裂
预防措施:
选用与珠光体钢线膨胀系数相近且塑性好的Ni基合 金作为焊接材料,如Cr15Ni70镍基合金,使焊接应力集 中在焊缝与奥氏体钢母材一侧,而奥氏体钢的塑性变形 能力强,能够承受住较大的应力; 严格控制冷却速度,焊后缓冷,尽可能减小焊接变 形及应力; 焊接接头设计时,尽可能将其安排在没有剧烈温度 变化的位臵。
统设计和接头布臵以改变应力分布。长焊缝应分段
跳焊;
③ 如果珠光体钢淬硬倾向大,焊前应进行预热,预 热温度应按珠光体钢来确定,比同种珠光体钢焊接时 预热温度要略低一些。
8.2.2 异种钢的焊接工艺 焊接方式
奥氏体—珠光体钢焊接
① 过渡层堆焊法:为了防止熔合区脆性层,在珠光体钢一侧 坡口面上堆焊一层Cr23Ni13过渡层; ② 直接施焊法:利用高合金焊接材料直接完成珠光体与奥氏
(b) 合金元素质量分数的变化
图8-7 在奥氏体焊缝靠近碳钢一侧的过渡层
离熔合线越近,珠光体钢的稀释作用越强烈,过渡层中Cr、 Ni含量越少,一般情况下,过渡层Ni的质量分数<5%~6%, 将产生马氏体组织
图 8-8 奥氏体焊缝中Ni含量对马氏体脆性层宽度的影响
马氏体脆性层的宽度与Ni含量成反比
对于低温下工作和承受冲击载荷的珠光体和奥氏体异种钢接头, 应选用Ni含量较高的焊条,以较小熔合区马氏体脆性层的宽度 和冲击韧性降低的幅度。
表 8-4 奥氏体-珠光体钢焊接过程中的问题、产生原因及防止措施
8.2.3 不锈复合钢的焊接
不锈复合钢板是由较厚的珠光体钢与较薄的 不锈钢经轧制、爆炸等工艺加工成双金属板。 珠光体钢部分为基体,多为碳钢或低合金钢主 要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成本较低; 不锈钢为复层,与工作介质相接触,如 Cr18Ni9Ti、Cr18Ni12Mo2Ti主要满足耐蚀性,复 层占总厚度10-20%。 应用领域:石油化工,常压塔、减压塔、分馏塔等
焊条电弧焊:工艺简便,操作灵活,适应性强 薄件用TIG焊,厚件:MIG或MAG焊
电子束焊、激光焊:热源密度集中,温度高,焊缝窄
而深,焊接质量好。
3、异种材料焊接方法
2)压焊:
压焊基体通常并不熔化,焊接温度低于金属的熔 点。有的也加热至熔化状态,然后加压将液态金属挤 出,但仍以固相结合而形成接头。 电阻焊、冷压焊、扩散焊、摩擦焊等 另:钎焊:熔焊方法难连接的陶瓷、复合材料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