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史

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史



由于发达国家能源利用效率高,进一步减排压力大,因此美国拒绝批准《 由于发达国家能源利用效率高,进一步减排压力大,因此美国拒绝批准《京都 议定书》,该协议对美国没有强制约束。2007 议定书》,该协议对美国没有强制约束。2007 年12 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 过名为“巴厘岛路线图”的决议,为了将美国纳入路线图中,该决议并没有具 体减排目标表述,实际意义不大。随后2009年召开“哥本哈根大会”,并制定 体减排目标表述,实际意义不大。随后2009年召开“哥本哈根大会”,并制定 了《哥本哈根协议》,会上各国分歧较大,发达国家减排目标没有明确规定, 哥本哈根协议》 发展中国家最关心的资金支持和技术转移问题也非常模糊,而且与会192个国家 发展中国家最关心的资金支持和技术转移问题也非常模糊,而且与会192个国家 并没有正式通过该协议,但《哥本哈根协议》 并没有正式通过该协议,但《哥本哈根协议》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 来的磋商将在此基础上进行,各国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只会提高,而不会减少。 从全球气候峰会进程来看,虽然分歧较多,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发达国家不愿 承担过多的减排义务,但欧洲国家非常积极,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也表 现出努力配合支持的态度,同时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等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也 将迫使各国不得不就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及时间表妥协,低碳经济必然是本世 纪的主旋律Leabharlann ••• •

目前从能源供应安全和清洁利用的角度出发,世界各国正把太阳能的商业化开发和利 用作为重要的发展趋势。欧盟、日本和美国把2030年以后能源供应安全的重点放在太 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方面。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将占世界电力供应的10%以上, 2050年达到20%以上。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使太阳能在整个能源供应中将占有一席之 地。 中国《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和实施,为太阳能利用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的保障; 京都议定书的签定,环保政策的出台和对国际的承诺,给太阳能利用产业带来机遇; 西部大开发,为太阳能利用产业提供巨大的国内市场;中国能源战略的调整,使得政 府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支持力度,所有这些都为中国太阳能利用产业的发展带来 极大的机会。具体来说如下: 具体来说如下: 具体来说如下 1国外现状 国外现状 常规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压力的增加,使世界上许多国家重新加强了对新能源和 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的支持。近几年,国际光伏发电迅猛发展。1973年,美国制定了 政府级阳光发电计划;1980年又正式将光伏发电列入公共电力规划,累计投资达8亿多 美元;1994年度的财政预算中,光伏发电的预算达7800多万美元,比1993年增加了 23.4%;1997年美国和欧洲相继宣布"百万屋顶光伏计划",美国计划到2010年安装 1000~3000MW太阳电池。日本不甘落后,1997年补贴"屋顶光伏计划"的经费高达 9200万美元,安装目标是7600Mw。印度计划1998-002年太阳电池总产量为150MW, 其中2002年为50MW。 国际光伏发电正在由边远农村和特殊应用向并网发电和与建筑结合供电的方向发展, 光伏发电已由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过渡。到目前为止,世界太阳电池年销售量己超过 60兆瓦,电池转换效率提高到15%以上,系统造价和发电成本已分别降至4美元/峰瓦 和25美分/度电;在太阳热利用方面,由于技术日趋成熟,应用规模越来越大,仅美国 太阳能热水器年销售额就逾10亿美元。太阳能热发电在技术上也有所突破,目前已有 20余座大型太阳能热发电站正在运行或建设。
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史
测控082 秦亚飞 200800454219
参考网页: 参考网页: 太阳能的发展潜力和战略地位 太阳能产业的发展 太阳能资源在中国和世界上的分布图 太阳能的发展前景 CCTV1焦点访谈 太阳能网专访南京尚倍特总经理 太阳能发电,澳大利亚机场变绿色 重庆大学生造太阳能汽车 最高时速40公里 美科学家研发液体电池可储存太阳能 太阳雨太阳能30秒电视广告
• 目前光伏发电居世界各国前列的是日本、德国和美国。中国光伏发电 产业于20世纪70年代起步,90年代中期进入稳步发展时期。太阳电 池及组件产量逐年稳步增加。经过30多年的努力,已迎来了快速发展 的新阶段。在“光明工程”先导项目和“送电到乡”工程等国家项目 及世界光伏市场的有力拉动下,我国光伏发电产业迅猛发展。到2007 年年底,全国光伏系统的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0万千瓦,从事太阳能电 池生产的企业达到50余家,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达到290万千瓦,太 阳能电池年产量达到1188MW,超过日本和欧洲,并已初步建立起从 原材料生产到光伏系统建设等多个环节组成的完整产业链,特别是多 晶硅材料生产取得了重大进展,突破了年产千吨大关,冲破了太阳能 电池原材料生产的瓶颈制约,为我国光伏发电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 础。 中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太阳热水器产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化体系。 从原材料加工、热水器产品制造到营销服务、综合配套协调发展。无 论从产值还是保有量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和应用大 国。2007年,中国太阳能热水器产量的增长速度约为30%,年产量达 2340万m2,总保有量约为10800万m2。2007年,太阳能热水器市场 销售额约为320亿元人民币,产值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有20多家。 太阳能热水器的出口额增长约为28%,6500万美元左右,产品出口欧 洲、美洲、非洲、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
太阳能产业兴起的时代背景:
• 太阳能正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迅速发展,对于中国而言,太阳能肯定要发展,但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天为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忙忙碌碌的国家发改委 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和农村电力处处长史立山接受《电气周刊》专访时的第一句 话似乎并不热情。随着电力紧缺、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等矛盾的凸显,国 家对能源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2004年6月,国务院原则通过了《能 源中长期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明确要大力调整和优化现有能源结构; 2005年2月28日,《可再生能源法》加速出台;而为了应付目前日益复杂的能源 管理,国务院能源领导办公室也已经过有关部门获批成立,呼之欲出。一时间 可再生能源产业被社会各界寄予厚望。 太阳能是资源潜力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可利用的技术包括制热、发电、采光和 制冷等,目前得到广泛利用的是太阳能热水器和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器作为 我国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新型产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年总产值已经接近 110亿元。但在应用技术方面,我国与欧盟、日本和美国等国家还有一定差距。 目前,发达国家的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进行了较好的结合,向太阳能建筑一体 化方向发展,我国在这方面刚开始起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环保节能意识 的增强,太阳能热水器将会得到更大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最有发展前途 的发电方式,目前由于建设成本较高,还难以大规模商业化发展,但在解决偏 远地区用电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已经建成1000多个太阳能光伏电 站,解决了约100万人口的用电问题。史立山认为,国家应该作好未来发展的技 术储备,并促进和带动我国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

一、太阳能产业兴起的时代背景:
• 低碳经济概念是在全球能源日渐枯竭、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温室效应愈加明 显的背景下提出的,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 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的减少煤炭 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双 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 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则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 效益,发展新兴工业。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 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 选择。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 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产发展观 念的根本性改变。 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首次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发布之后,全球 开始就减排温室气体展开讨论,联合国于1990 年12 月制定了《联合国气候 变化框架公约》,协调和规范控制全球大部分国家之间的温室气体排放。 1997 年12 月《京都议定书》签订,协议约定了发达国家温室气体减排任务, 到2010 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 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 年减少 5.2%,欧盟削减8%, 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 国削减5%-8%。京都议定书的有效期自2008 年到2012 年。
• 近年来面对日益迫近的能源危机,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全球焦点, 太阳能作为发展较早的新能源之一,更是进入快速发展期。中国太阳 能产业也在2000年前后发力奔跑 • 中国太阳能产业自上世纪70年代起始,历经30多年发展,已经到了产 业调整、行业洗牌的关键节点,从宏观来看,产业集中度将会大幅提 高,全产业链式企业逐步形成,太阳能主体产品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将 被掌握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所占据,随着政府配套政策标准的陆续出 台,整个太阳能产业的成熟度将提升。但是中国太阳能产业要想在世 界舞台焕发光彩,中国由太阳能生产大国转变为太阳能使用强国,不 应只是几个大企业的独舞以及政府的大力吆喝,需要各类企业的全面 发展以及包括消费者在内的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扎实把握产业链的一 个或几个环节,专注做好主体产品配套的一个或几个小产品,接线盒、 绝缘板、光伏专用塑料制品…单项产品也能做出全国甚至世界冠军, 而最终结果是整个产业链得以壮大,核心产品的质量得以提升。在追 求大项目大产能的同时,了解普通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创造小巧易用 的消费级光热光电设备,就像七八年前,白色大桶,刷上黑漆,装上 管子,就是一个能吸热的大水箱,这种质朴的“太阳能热水器”却是 最易被使用推广的,又或者在可见的未来我们也能用上社区太阳能电 站的电力?太阳能等新能源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新兴产业,政 府会在宏观角度指导掌控,但发展的出发点之一是让中国老百姓在日 常生活中用上清洁能源,这是微观的,实际的。做小做精,积累起来 可以做大做强,这样一条微观之路,或许能给中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 带来一点启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