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成语常见错误类型精编版

高考成语常见错误类型精编版

高考成语常见错误类型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第三节成语第一部分成语误用分析辨别成语使用正误的考题,这几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中每年都有。

由于学生平时对词语掌握得不够好,失分率很高。

为解决这个难点,现把成语误用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并附上练习,以供师生参考。

1、不明词义而误例一:(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静悄悄的。

(1997年全国试题)(2)、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1999年全国试题)(3)、我本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应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1993年试题)(4)、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1995年全国试题)分析:(1)中的“万人空巷”意思是众多人都从胡同里跑出来,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2)中“炙手可热”是说手一接近就觉得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3)中“差强人意” 意思是稍微适合人的心意。

(4)中“首当其冲”意思是首先受到冲击或伤害。

这四个成语的意思都与该句句意不和,这种错误都是不明词义造成的。

2、不明色彩而误例二:(1)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1997全国试题)(2)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1998全国试题)(3)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1995全国试题)(4)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但却从容不迫地在抹桌子,好象啥事也没有发生。

(模拟试题)分析:(1)中的“趋之若骛”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2)中的“处心积虑”指千方百计地盘算(干坏事),(3)中的“无所不为”是说啥坏事都能干得出来,(4)中的“从容不迫”形容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

前三个词都用于贬义,与句意不和;后一个词用于褒义,也与句意不和:它们在该句中的使用都是错误的。

这些使用的错误都是不明色彩而造成的。

3、不合逻辑而误例三:(1)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1992 全国试题)(2)小沈是我青梅竹马的朋友,当时我们常象亲兄弟一样一块玩。

(模拟试题)(3) 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祖国的天然屏障。

(模拟试题)(4)我们兄弟俩两小无猜,长大却貌合神离了。

(模拟试题)(5)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1999全国试题)分析:(1)中的“巧夺天工”是指人造的“巧”过自然造化的,该句描写的对象是山、海等自然景观;(3)中的“天然屏障”是指自然形成的保障,该句描写的是人为的“长城”:所以,这两个成语的使用是错误的。

(2)、(4)句中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都指男女小时侯的事,而句子描写的事是“兄弟”之间的:所以,这两个成语的使用也是错误的。

(5)中的“一劳永逸”描写的该是人,该句描写的对象却是“海湾地区的局势”,所以,这个成语的使用也是错误的。

我们称这种错误为不合逻辑而误。

4、意近混用而误这里谈的“词近”,是指几个成语的意思近。

下文分别举例分析。

例四:(1)宫博物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应接不暇。

(1996年全国试题,有改动)(2)汽车向神农架山区飞奔,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

(1996年全国试题,有改动)(3)这篇文章援引历史事件,暗箭伤人、造谣中伤。

(模拟试题)(4)提高师资质量与提高教学质量休戚相关。

(模拟试题)分析:(1)中的“应接不暇”与(2)中的“目不暇接”词义接近,而有区别:“应接不暇”指一路上风景优美,看不过来(后来也形容来人或事情多,接待不过来);“目不暇接”指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所以,(1)中该用“目不暇接”,(2)中该用“应接不暇”。

(3)中的“暗箭伤人”与“含沙射影”词义接近,而有区别:“暗箭伤人”多指手段,用于行动;“含沙射影”多指用语言暗中影射。

所以,(3)该用“含沙射影”。

(4)中的“休戚相关”与“密切相关”词义接近,而有区别:“休戚相关”指祸福相连,“密切相关”指事物关系密切。

所以,(4)中该用“密切相关”。

这些使用错误都是混用近义词造成的。

5、形近易混而误这里是指几个成语的字型近例五:(1)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负重望,结果落选了。

(1997全国试题,有改动)(2)书面整洁的问题,老师强调了不知有多少次,但有些同学还是不以为然。

(模拟试题)(3)不法商贩以鱼龙混杂的方法牟取暴利,坑害顾客。

(模拟试题)(4)“三室一厅”(娱乐场所)里的人参差不齐,你小小年纪,当心学坏。

(模拟试题)分析:(1)中的“不负重望”与“不孚众望”词形接近,而词义不同:“不负重望”指不辜负人们的厚望,“不孚众望”指不使众人信服,所以,(1)中的“不负重望”应改为“不孚众望”。

(2)中的“不以为然”与“不以为意“词形接近,而词义不同:“不以为然”指不认为对,“不以为意”指不放在心上。

所以,(2)中的“不以为然”应改为“不以为意”。

(3)中的“鱼龙混杂”与“鱼目混珠”词形接近,而词义不同:“鱼龙混杂”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块,“鱼目混珠”指以假充真。

所以,(3)中的“鱼龙混杂”应改为“鱼目混珠”。

(4)中的“参差不齐”与“良莠不齐”词形接近,而词义不同:“参差不齐”指高低、水平等不一样,“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

所以,(4)中的“参差不齐”应改为“良莠不齐”。

以上的这种使用错误都是混用形近词造成的6、使用不合语法而误第一修饰不当(1)、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1997全国试题)(修饰不合逻辑)(2)、这里有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模拟试题)(前后重复)(3)、新年晚会上,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连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的笑起来。

(模拟试题)(前后重复)(4)、张成同志不幸被敌人抓获,投入监狱,虽然全身被打的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

(模拟试题)(前后重复)分析:(1)句中的“莘莘学子”义为众多的学子(生),而前面的修饰语却是“一个”,所以使用是错误的;(2)中的“安居乐业”指安定的生活,愉快的劳动,而前面用“生活”修饰,所以是错误的;(3)句中的“忍俊不禁”义为忍不住笑起来,而这个成语的后面又有“笑起来”,相重复,所以是错误的;(4)句中的“遍体鳞伤”词义为满身都是伤痕,形容伤势很重,而前面的主语是“全身”,所以成语使用使用错误的。

像以上四句中成语使用的错误,我们称为搭配照应不当而误。

第二不及物动词带宾语(1)台上他的廉政事迹,台下吃请受贿、违法乱纪。

(2)他往四周一看,发现漫山遍野的乱石,于是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敌人的妙计。

7、谦敬不当而误(1)王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许多好的建议。

(只能用于自己)(2)这是已故着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多种原因一直没能发表,这次出版对编辑来说也有点敝帚自珍....的意味。

(只能用于自己)附高考语文常考成语分类精编(一)易望文生义的成语1、耿耿于怀:心事萦绕,不能忘怀。

2、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

3、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4、目无全牛:比喻技艺高超。

也比喻洞察事理,办事精熟。

5、差强人意:大致上还能够令人满意。

6、不刊之论: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7、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灾难。

8、不足为训:指不值得作为准则或典范。

9、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高超。

10、罪不容诛:指杀了也抵不了其所犯的罪行。

形容罪大恶极。

11、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12、万人空巷: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一时。

13、振聋发聩:比喻高超的言论能使麻木糊涂的人觉醒。

14、涣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

15、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使人们心里感到非常痛快。

16、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

17、身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贫穷。

18、不名一文:连一文钱都没。

形容极为贫穷。

19、惨淡经营:(1)形容极端艰苦地从事诗文创作。

(2)形容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

20、侧目而视:形容敬畏、憎恨等神情。

21、明日黄花:多用来比喻过时的事物。

22、师心自用: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23、事半功倍:形容费力小,收效大。

24、洛阳纸贵:形容好的着作,风行一时,广为流传。

25、不情之请:不合理的请求。

常用作求助于人时的客套话。

26、每况愈下:指情况越来越坏,越来越糟糕。

27、穷兵黩武:用尽全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

形容极端好战。

28、匪夷所思:不是平常人所能想像的。

29、七手八脚:形容很多人一起动手。

也形容人多手杂,非常忙乱的样子。

30、苦心孤诣:指尽心竭力钻研达到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

31、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32、莘莘学子:众多的学子。

33、始作佣者:比喻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34、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形容法纪严明,严格执行。

35、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之明白。

形容人不讲道理。

(二)褒贬易误用的成语贬义词1、弹冠相庆:指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

2、粉墨登场:比喻登上政治舞台。

3、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做。

指什么事都干。

4、死灰复燃:比喻失势的人又重新得势。

也比喻已经消灭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

5、炙手可热:比喻气炎盛,权势大。

6、上行下效:指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做。

7、亦步亦趋:比喻因缺乏主见,任何事都模仿、追随他人。

8、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相追逐、趋附。

9、处心积虑:存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

形容用尽心思的谋划。

10、评头品足:泛指对人对事等多方议论、挑剔。

11、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变形式,而内容、实质不变。

12、沆瀣一气:比喻气味相投者结合在一起。

13、摇旗呐喊:比喻为别人助长声势。

14、翻云覆雨:比喻玩弄手段,反复无常。

15、坐而论道:指空谈大道理而不见行动。

16、一团和气:指态度温和而不讲原则。

17、一唱一和:比喻相互呼应配合。

18、以邻为壑:比喻把困难、灾祸推给别人。

19、颐指气使:形容有势力的人的傲慢神情。

褒义词1、叹为观止: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2、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颂。

3、东山再起:指隐退后复出任职。

4、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大量迅速地涌现出来。

5、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流行,行成风气。

6、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