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新大道景观设计

高新大道景观设计


高新大道现状中分带——需改造
高新大道待建路段——重新设计
高新二路现状——重新设计
WUHAN DONGHU DEVELOPMENT ZONE STREET GREEN DESIGN 武汉东湖开发区道路绿化设计方案
上位分析
《武汉未来科技城总体规划》
一、发展目标
武汉未来科技城总体规划布局图
WUHAN DONGHU DEVELOPMENT ZONE STREET GREEN DESIGN 武汉东湖开发区道路绿化设计方案
城市雨涝问题 非点源污染
WUHAN DONGHU DEVELOPMENT ZONE STREET GREEN DESIGN 武汉东湖开发区道路绿化设计方案
设计策略
策略三:城市雨涝管理技术的应用。
国外新型可持续排水系统——代替式分流制排水系统
代替式分流制(Techniques alternatives)排水系统,是指能代替部分市政排水管道的一种排水系统,其指导思想是加强对雨水的“源控制”, 尽可能在落雨点,即上游,就进汇集储存、净化和渗透雨水,以达到削峰、减流、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的效果,从而缓解下游排放压力,减轻 对收纳水体的径流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代替式分流制的工程措施多种多样,在市政项目的景观设计中,该排水方式主要体现为集水绿地,包括 集水绿带(Noue)和集水池(Bassin de retention).
型A1,L=40米
型B1,L=40米
型A1,L=40米
型B1,L=40米
型A,L=80米
型B,L=80米
WUHAN DONGHU DEVELOPMENT ZONE STREET GREEN DESIGN 武汉东湖开发区道路绿化设计方案
设计策略
策略三:城市雨涝管理技术的应用。
现有排水体制介绍
现有排水方式主要为合流制和分流制,合流制排水系统又分为直排式合流制、截留式合流制和全排式合流制;分流制排 水系统有分为完全分流制、不完全分流制和截留式分流制。
上位分析
二、发展定位
三、功能布局
WUHAN DONGHU DEVELOPMENT ZONE STREET GREEN DESIGN 武汉东湖开发区道路绿化设计方案
02.设计理念
1.设计目标及定位 2.设计原则 3.设计策略
WUHAN DONGHU DEVELOPMENT ZONE STREET GREEN DESIGN 武汉东湖开发区道路绿化设计方案
01.项目背景
1.区位分析 2.基地概况 3.上位分析
WUHAN DONGHU DEVELOPMENT ZONE STREET GREEN DESIGN 武汉东湖开发区道路绿化设计方案
区位分析
武汉,简称“汉”,俗称“江城”,位于中国腹地中心、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是湖北省 的省会,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有“九省通衢”之称。梅花和水杉是本市的市花、市树。 在平面直角坐标上,武汉市东西最大横距13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约155公里,形如一只 自西向东翩翩起舞的彩蝶。 长江、汉江纵横交汇通过市区,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 三镇鼎立的格局。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夏季酷热、 冬季寒冷的特点。
武汉
武汉未来科技城位于武汉东南部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占地面积66.8平方公里, 是在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规划的一个城市功能完备的卫星城,将能容纳30万人口。 其发展的主方向是“朝阳产业”,其项目定位为整体覆盖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能源 环保、现代装备制造和高科技农业等五大主导产业领域,重点发展光电子信息、能源环 保和现代装备制造业,集中推动新材料、物联网、文化创意等产业的集聚发展。 本项目位于武汉未来科技城中部的高新大道及高新二路的局部路段,横跨武汉未来科技 城,是科技城内部的主要交通枢纽,具有承上启下和形象展示大道的作用。
成优美亮丽和井然有序的城乡面貌,管理工作者必然陷入疲于
奔命、被动应付和消极处罚的泥潭,无法掌握城乡管理的主动 权,更无从建立真正长治久安的城乡长效管理机制。
公共场所自觉守法,尊重秩序,不损人利己,也不损公利己的异于常
人、不从违者众的强者心态。后一条是过去我们相对所缺乏的,也是 对于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很有必要的。
WUHAN DONGHU DEVELOPMENT ZONE STREET GREEN DESIGN 武汉东湖开发区道路绿化设计方案
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
策 略 一 : 可 持 续 化 的 道 路 绿 化 模 式
策 略 二 : 人 性 化 的 道 路 绿 化 设 计
策 略 三 : 城 市 雨 涝 管 理 技 术 的 应 用
渗水层与引流管结构图 含集水绿带的道路断面设计
集水绿带
集水池
集水池结构图
WUHAN DONGHU DEVELOPMENT ZONE STREET GREEN DESIGN 武汉东湖开发区道路绿化设计方案
设计策略
策略三:城市雨涝管理技术的应用。
创新型排水及雨水回收利用技术
对于本项目设计,我们将在道路绿地中采用目前国外比较成熟的 代替式分流制排水系统 ,以降低城市雨水的非点源污染并减轻雨水对 市政管道的压力;同时,结合集水盲管将雨水部分回收利用,供干旱 时为植物提供水源供给,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市政给水的压力。
设计目标及定位
设计目标及定位:
武汉未来科技城的
基地位置
形象大道、中央交通枢纽
高新大道
高新二路
WUHAN DONGHU DEVELOPMENT ZONE STREET GREEN DESIGN 武汉东湖开发区道路绿化设计方案
设计原则
设计原则: 1.生态优先的原则:采用低冲击开发模式营造道路绿化,从源头出发最大限度降低对环境的干扰,达到“近自然、高稳定、低维护、
车速和绿化形式的关系:
城市主车道 —— 车速60km/h
型A绿化,L=80米 型B绿化,L=80米
型A
型B 道路中线
型A1绿化,L=40米
型B1绿化,L=40米
城市主车道 —— 车速60km/h
型A1
型B1
型A1 城市辅道 —— 车速40km/h
型B1
型A11绿化,L=20米
型B11绿化,L=20米
高新大道
武汉市
武汉未来科技城 高新二路
项目位置
WUHAN DONGHU DEVELOPMENT ZONE STREET GREEN DESIGN 武汉东湖开发区道路绿化设计方案
基地概况
基地范围
本项目属东湖开发区市政道路绿化设计, 包括高新大道(外环匝道至短咀里湖桥)道路 绿化设计。
基地分析
1.交通条件:项目基地位于武汉未来科 技城中部的主要交通枢纽上,除其本身具有 横跨未来科技城的重要区位作用外,还是未 来城联系外环干道的重要纽带。 2.周边用地性质:基地周边用地主要规 划为新型产业园用地,如大学研发园、光电 子研发园、国际软件园等。
WUHAN DONGHU DEVELOPMENT ZONE STREET GREEN DESIGN 武汉东湖开发区道路绿化设计方案
设计策略
策略二:人性化的道路绿化设计。
结合人在道路行驶中的审美疲劳与道路绿化的关系,提出更加人性化的道路绿化设计。心理学表示,人对某一事物的视线停留时间一般为4-5秒, 除特殊情况外,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则会出现视线反感或审美疲劳。 据此,我们将对不同车速下的道路绿化做不同的设计,提出车速与道路绿化形式的关系: 当车速为60Km/h(城市主车道),道路绿化形式宜每80米变化一次,可采用两种形式交替变化; 当车速为40Km/h(城市辅道),道路绿化形式宜每40米变化一次; 当车速为20Km/h(非机动车道),道路绿化形式宜每20米变化一次。
直排式合流制
截留式合流制
全排式合流制
完全分流制
不完全分流制
截留式分流制
WUHAN DONGHU DEVELOPMENT ZONE STREET GREEN DESIGN 武汉东湖开发区道路绿化设计方案
设计策略
策略三:城市雨涝管理技术的应用。
现有排水体制的缺陷
现有排水体制仍然没能有效解决现有的雨水处理方式对水资源、生 态环境资源保护不足的问题。 这几种排水体制都存在着一些共同缺陷,因为我们总是偏重于雨污 水终端处理技术的研究,而忽视排水体制本身的突破,盲目依靠雨污分 流建设来解决点源污染的控制,忽视雨水的排放和非点源污染的关系, 忽视雨水资源的保护利用与城市生态的关系,重终端治理而轻源头控制, 重人工措施而轻自然措施。这些缺陷具体表现为:雨水径流通过管道进 入收纳水体从而带来严重的非点源污染;无法改善地下水补给状况,不 利于生态环境质量的修复;暴雨季节城市排水管道流量的局限性等。
3. 宣传教育及培训引导 市民是城市空间活动的主体。维护城乡环境,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 需要通过法律法规约束和限制市民的行为、习惯对城乡环境的不利影 响(他律),也需要市民每个人的自觉守法的意识和行为(自律)。 宣传教育和培训引导是提高市民自律意识的主要途径。一方面,要继 续强化和深化市民自觉守法意识的灌输、熏陶;另一方面,要通过媒 体、学校和社区等渠道,启迪市民遵纪守法为强的心理,培养市民在
本土化、减碳化、节约型”的可持续性道路景观。
2.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设计中追求以人为本,从提高环境品质、增强环境识别性、方便市民使用等角度切入,创造人性化的道路
景观;
3.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简洁、清新、明快、流畅作为设计的美学理念,突出武汉未来科技城“现代、生态、科技”的城市形象,
展现新城特色;
4.美观和艺术相结合:结合设计概念,合理布局,发掘场地精神,艺术化处理植物景观,使其更具美感与艺术。
新能源环保 科技园
大学 研发园
光电子 研发园 中央科技 服务中心
国际 软件园
高新大道(外环匝道至短咀里湖桥) 高新二路(外环至未来二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