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网络概述一、填空题:1.独立的计算机系统、通信介质、网络协议、交换数据2. ARPANET、分组交换网3.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1981年4.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5.TCP/IP6.万维网7.CHINAPAC、CHINAPAC、3、88.钱天白、cn、cn9.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10.星型、总线型、环型11.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均衡负载相互协作、分布处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12.地理范围有限、几百到十几千M、建筑物13.交换信息14.数字信道、模拟信道15.连续变化、连接变化的、不同、离散的脉冲16.分组交换、电路交换、报文交换17.单工通信、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18.短距离、长距离二、选择题1、B2、C3、D4、B5、B6、A7、D8、B9、B 10、B 11、B 12、B13、B 14、D 15、A 16、A 17、A 18、B 19、A 20、C三、简答题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将地理位置不同但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应用软件等)的协调下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2.ARPANET网的特点是什么?<1)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称这样的系统为计算机互连网络。
<2)将网络系统分为通信子网与资源于网两部分,网络以通信子网为中心。
通信子网处在网络内层,子网中的计算机只负责全网的通信控制,称为通信控制处理机。
资源子网处在网络外围,由主计算机、终端组成,负责信息处理,向网络提供可以共享的资源。
<3)使用主机的用户,通过通信子网共享资源子网的资源。
<4)采用了分组交换技术。
<5)使用了分层的网络协议。
3.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阶段第二阶段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第三阶段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阶段第四阶段网络互连阶段4. 简述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均衡负载相互协作、分布处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5.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拓扑结构有哪些?星型拓扑、环型拓扑、总线型拓扑6. 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的区别是什么?并行<Parallel)通信:数据以成组的方式在多个并行信道上同时传输。
串行<Serial)通信:数据流以串行方式在一条信道上传输,即在一条线路上逐个的传送所有的比特。
并行通信主要应用于短距离传输、串行通讯主要用于长距离传输。
7. 单工通信与双工通信的区别是什么?单工<Simplex)通信:数据信号只能沿着一个方向上传输,发送方只能发送不能接收,接收方只能接收而不能发送。
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信号传输的方向。
双工通信分为全双工和半双工通信。
半双工<Half-Duplex)通信:数据信号可以沿两个方向传输,但两个方向不能同时发送数据,必须交替进行。
全双工<Full-Duplex)通信:数据信号可以同时沿两个方向传输,两个方向可以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
8. 什么是带宽?带宽即传输信号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
9. 简述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数字通信系统利用数字信号来传递信息,如计算机通信,数字电话、数字电视等。
数字通信系统由信源、信源编码器、信道编码器、调制器、信道、解调器、信道译码器、信源译码器以及发送端和接收端时钟同步组成。
10.简述电路交换的特点。
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是在两个站点之间通过通信子网的结点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这些结点通常是一台采用机电与电子技术的交换设备。
电路交换实现数据通信需经过下列三个步骤:首先是建立连接,即建立端到端<站点到站点)的线路连接;其次是数据传送,所传输数据可以是数字数据,也可以是模拟数据;最后是拆除连接,通常在数据传送完毕后由两个站点之一终止连接。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模型一、填空题1.用户、服务提供者、服务2.第N层的协议3.数据通信双方、约定4.语法、语义、交换规则5.数据、控制信息6.OSI、国际标准化7.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用户、通信媒体8.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的通路、传输数据、完成物理层的管理工作9.链路管理、帧同步、流量控制、差错控制、透明传输、寻址10.帧11.面向字符、面向比特12.通信子网层、路径选择、流量控制、数据传输与中继、清除子网的质量差异13.虚电路服务、数据报服务14.数据传输层、表示层15.网络接口层、网络互联层、传输层、应用层16.简单文件传输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远程登录协议、文件传输协议17.网络地址、主机地址、5类18.网络互联层、互联网19.传输层、连接、连接20.IP地址、MAC地址21.网络地址、主机地址、网络地址、主机地址22.IP地址、子网、主机位二、选择题1、A2、D3、B4、D5、C6、B7、A8、C9、D 10、D11、C 12、C 13、B 14、C 15、D 16、C 17、B 18、C 19、C 20、B三、简答题1.网络体系结构采用层次化的优点是什么?<1)各层之间相互独立,高层不必关心低层的实现细节,只要知道低层所提供的服务,经及本层向上层所提供的服务即可,能真正做到各司其职。
<2)有利于实现和维护,某个层次实现细节的变化不会对其他层次产生影响。
<3)易于实现标准化。
2.OSI模型和TCP/IP模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共同点: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思想、在传输层中定义了相似的功能。
不同点:二者在层次划分上、使用协议上有很大的区别;TCP/IP为工业标准模型,而OSI是理论标准模型。
3.简述OSI网络层的主要功能?物理层具体解决了以下问题:使用什么类型的传输介质,使用什么样的连接器件和连接设备。
使用什么拓扑结构。
使用什么样的物理信号表示二进制的0和1,以及该物理信号与传输相关的特性如何。
数据链路层具体解决了以下问题:将bit信息加以组织封装成帧。
确定了数据帧的结构。
通过使用硬件地址及物理地址来寻址。
实现差错校验信息的组织。
对共享的介质实现访问控制。
网络层具体解决了以下问题:提供了网络层的地址<IP地址),并进行不同网络系统间的路径选择。
数据包的分割和重新组合。
差错校验和恢复。
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传输层具体解决了以下问题:建立连接。
保证数据无差错的传输。
会话层具体解决了以下问题:会话的建立。
通信的控制。
表示层具体解决了以下问题:数据的表示。
数据的压缩与解压。
定义传输的句法和转换。
应用层具体解决了以下问题:提供用户接口,得到传输的数据。
提供面向用户的界面,即实用程序,使得用户可以利用这些程序完成实际的工作。
涉及到网络服务、服务公告及服务使用方式。
4.什么是子网?使用其的目的是什么?子网划分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自定义的子网掩码,在自己的网络内部进行子网的划分,而这些子网的划分对外部来说是不可见的,外部网络只认为有一个大的网络,并不知道内部的子网。
5.简述TCP/IP的组成以及每一层的功能。
TCP/IP模型共分成四层,分别是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网络接口层的功能包括IP地址与物理硬件地址的映射,基于不同硬件类型的网络接口,定义了和物理介质的连接等等网络层负责为数据找到目的地,并为其选择好一条线路。
传输层提供端到端,即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主要功能是数据格式化、数据确认、可靠性、流量控制和丢失重传等典型的问题。
TCP/IP应用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上三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它包括了一些服务。
这些服务是与终端用户直接相关。
应用层还要告诉传输层哪个数据流是由哪个应用程序发出的。
6.一个网络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8,该网络能够连接多少主机?67.IP地址192.168.9.101的默认的子网掩码是什么?255.255.255.08.一个C类地址为192.9.200.13,其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0,请问在其中每一个子网上的主机数量最多有多少?149.简述IP地址是如何分类的?IP地址分为5类,分别为A、B、C、D、E。
10.简述信息在OSI不同层次中的数据单位名称。
物理层:比特流数据链路层:帧网络层:分组传输层及以上:报文四、应用题1.<1)采用三次握手的方式;<2)红军给蓝军发送电文,决定次日凌晨6点向白军发起攻击,请求蓝军协同作战,并等待蓝军的应答,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应答,则重发请求;<3)蓝军如果收到红军的作战报文后,则回送一个响应报文,表明已知道次日凌晨6点向白军发起攻击且愿意协同作战,并等待红军的确认,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确认报文,则重发响应报文;<4)红军收到蓝军的响应报文,再向蓝军发送一个确认报文,并表明已知道蓝军将协同作战。
2.<1)应用层:HTTP:WWW访问协议,DNS:域名解读;<2)网络层:IP:IP包传输和路由选择,ICMP:提供网络传输中的差错检测,ARP:将本机的缺省网关IP地址映射成物理MAC地址。
第三章局域网技术一、填空题1.独立计算机、传输速率2.星型、总线型、环型3.物理地址4.24、厂家地址、地址块、固定方式、可配置方式、动态配置方式5.服务器、分布式6.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7.信元8.环型、光纤9.10Base-5、10Base-2、10Base-T、10Base-F10.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11.单模光纤、短波多模光纤、长波多模光纤、屏蔽双绞线12.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红外线<IR)、无线电射频<RF)技术13.无中心无线网络拓扑结构、有中心无线网络拓扑结构14.增加网络连接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增加控制网络上广播风暴的可能性、增加网络的安全性、增加集中化的管理控制二、选择题1、B2、A3、C4、D5、D6、B7、D8、B9、B三、简答题1.局域网的主要技术特征是什么?局域网覆盖有限的地址范围,一般为数百M至数千M,它适用于机关、公司、校园、军营、工厂等有限范围内的计算机、终端与各类信息处理设备的连网要求。
局域网具有较高数据传输速率,一般不小于10Mbps,以目前的技术看,速率可达10 000Mbps,局域网中数据传输质量高,误码率低。
局域网一般属于一个单位所有,易于建立、维护和扩展。
协议简单,结构灵活,建网成本低,便于管理和扩充。
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要素是: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局域网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角度可以分为两类:共享介质局域网和交换式局域网。
2.常见的局域网主要有哪几种类型?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ATM、FDDI3.什么是无线局域网,其特点有哪些、无线局域网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无线接入提供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