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有了出息,在城里有了车,有了新房,还给母亲讨了一位善解人意的媳妇儿。
儿子儿媳都孝顺,总叫母亲从乡里搬入城里享享清福,抱抱孙子。
而母亲,却执意不进城,“住了一辈子的乡下,住不惯城里,真住不惯……”“孙子想我了,你们就抱着他回乡下看看,你们想我了,就常打个电话……”母亲一直这样说。
“妈,您就进城住一段时间吧。
他,想您了。
”妻子诚恳的话语总算打动了母亲,母亲就想想,进了城。
妻子非常细心地给母亲讲了许多城市家电等的用法:马桶小的按钮按一下放半桶水,大的摁了放一桶水;冰箱门儿不好使,要小心着看关严实;煤气灶往左转转火就有了;水龙头都是左边热水,右边冷水;给孙子热牛奶别放太多水……母亲就像一个五岁的小孩儿,似懂非懂地听着。
儿子儿媳都要工作,平时都不常在家。
这是第一天,母亲不敢用家里的马桶,走了一公里去两毛钱一次的公厕;母亲不认识冰箱,不敢用劲去打开;母亲不会用水龙头,转来转去也没水,不小心抬一下,水又溅了她一身,还差点吓坏了;迫不得已,要给小孙子热牛奶,母亲用了燃气灶……
中午,儿子有事回了趟家,一开门,就闻到一股煤气味。
这时的母亲正坐在沙发上,没开电视,抱了个枕头,慢慢回过头说:“我头有点晕……”儿子惊呆了,赶紧打开厨房的门,关掉了煤气灶,又赶紧打开客厅的窗户,然后冲进卧室,小儿子在睡觉,他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跑,一个窗户一个窗户的开。
母亲也惊呆了,木木的站起来。
儿子松了口气就又回到客厅。
“出什么事了吗?”母亲问。
“没事的,妈,您放心,真的没事。
”然而儿子满头的冷汗和苍白的脸已经让母亲吓到了。
“我给孙子热牛奶,我打着了火,但热好牛奶后,我不知道怎么把火灭了,就用湿毛巾把火扑灭了……”母亲像一个孩子,一脸无知的神情。
儿子就是能说:“没事……”
晚上,媳妇又给母亲讲了一遍用法,“火往左扭就开了,那关火自然也要扭一下;冰箱……”母亲听着,很费力,她还是什么也不懂。
一天内,她只用了煤气灶,就闯了祸,不知道她还敢用什么。
母亲想了想说:“我看,我还是回乡下吧。
在城里,我真住不惯。
乡里头呆了一辈子,我还得呆乡下,你们想我了就回乡下看看。
”儿子儿媳听了着急了,费力地劝老太太再住些日子,可是母亲第二天还是回去了。
不久后,儿子儿媳离婚了,这对儿子来说无疑是天大的打击。
整天的,儿子都无法静心,终于又丢了工作。
后来又出了车祸,腿伤了,医生说得卧床半年才行。
母亲来电话了,曾经这个城市留不下的老太太主动要求要进城,说:“我想小孙子了。
”
这样,母亲进了城。
第二天,母亲就用家里的燃气灶给儿子做了饭,给孙子热了牛奶,还从冰箱拿了鸡蛋,关门时总轻轻的,还不忘看一眼是不是严实了。
母亲第一天的表现好的惊人。
之后的几天,母亲进市场买菜,打扫房间,她的表现让人看了全乎是个城市老太太了。
当儿子不需要他时,她是城市的小孩子,无知,不习惯;儿子需要了,她能在几天内将自己改装成城市老太。
母亲就着这样为儿子活着。
突然有一天,母亲问儿子:“你想要电脑吗?写点东西吧?”儿子呆了,母亲也知道电脑?“我听楼下刘老太太说,现在年轻人都喜欢在电脑上写东西呢,说好使唤!”儿子这才反应过来,“电脑?写东西?”“对呀,你小时候挺喜欢写东西的,写得可好呢!”儿子的眼睛湿了,那泪水中漾着幸福。
母亲不懂电脑的,竟能说起电脑。
母亲见儿子不说话了,说“你别担心钱,我有——”说着,她从兜里掏出个鼓鼓的布包,从里面掏出一沓钱来,“这是这几年攒的,四千多呢!购买一台电脑了,听说组装的便宜,我们买来自己组装吧!”
第二天,母亲就去了电脑城,楼里几个热心的老太太、年轻人都帮着她。
几天后,家里就又添了一台电脑。
本来儿子已经很久没有写过东西了,不过写几篇后,就感觉好多了,之后又零零散散地发表了些。
儿子的灵感全来自于这位无所不能的“城市老太太”。
半年过去了,儿子腿好了,又找了新工作。
儿子本还在想,是继续写作呢还是找份工作,但他小儿子也应该上学了需钱,他就将写作当做了业余。
一天,母亲在家下梯子时不小心滑了一下,儿子赶紧跑过去,还好没伤着。
母亲的眼中又透着无知了,“我想,我还是回乡下住吧,这城里我真住不惯……”儿子对这突然的请求大大吃了一惊,忙说:“妈,您还是住城里吧,我明儿就叫人来换成防滑木地板,家里的东西您不是已经用惯了吗!”儿子急的快哭了。
“不了,我想我还是回去,这城里我真的住不惯,车太多了,人也太多了,家里的东西用起来也太麻烦了,我这乡下老太怕这个……”儿子很无奈,他知道,不管怎么劝,母亲是不会改变的。
母亲总是这样,因为儿子而活。
儿子需要了,她能从无知乡下老太变成全能的城市老太;儿子不需要她,她知道自己已成儿子的负担,又会很快离开。
母亲从来没有去要求什么,就连将地砖换成防滑木地板也没想过。
然而,她却总在想能为儿子做点什么,包括买电脑这种复杂的事。
这就是我们的母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