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伤口敷料的种类及作用ppt课件

伤口敷料的种类及作用ppt课件

伤口敷料的种 类及作用
伤口敷料的种类
• 传统纱布敷料 • 油纱敷料 • 半透膜敷料 • 藻酸盐敷料 • 亲水纤维敷料 • 含银敷料
• 水胶体敷料
• 水凝胶敷料 • 泡沫敷料
• 高渗盐敷料
• 含硅敷料 • 交互式无痛清创敷料
油纱敷料
优点:
缺点: 粘性低,不伤肉芽和新生表皮不能吸收渗液,易造成浸渍 无痛取出 保湿 顺应性好
高渗盐敷料—美盐
高渗盐敷料—美盐
优点: 抗/抑菌敷料 高渗环境,利于清创(腐肉) 引流 减轻肉芽水肿,抑制肉芽增生
缺点:
窄谱抗菌:革兰氏+/需要二级敷料固定 有可能造成不适,如疼痛 不能用于健康肉芽组织
可填塞较深腔洞,完整取出无残留 每天或隔天更换 易剪裁
含硅类敷料—美皮康

含硅类敷料—美皮康
泡沫敷料用于压疮预防
含银敷料
藻酸盐银
液态银
含银敷料
优点:
缺点:
不能用在良好生长的肉芽组织上 释放银离子杀菌,控制感染 广谱抗菌 轻微着色现象,NS清洗消除
吸收渗液,溶解坏死组织 保护创面,减轻伤口疼痛 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含银敷料
注意事项:
1.感染伤口用碘溶液清洗后,再用灭菌蒸馏水清洗
2.目前没有证据证明银离子敷料有耐药性,但感染一旦控制即停用
可渗透气体和细菌
需外敷料固定
留在伤口上时间不宜太久
引流
可剪裁
水胶体油纱
成分:
CMC+凡士林+聚酯无纺布纤维
优点: 富含CMC,增强吸收能力,促进上皮爬行 不黏连,无再次损伤,更换无疼痛 缺点: 需要二级敷料固定 适应症:浅表擦伤、烧伤、供皮区伤口等
半透膜敷料
1630/9546…
半透膜敷料
优点: 缺点: 可能浸渍伤口周围皮肤
泡沫敷料
有粘边 无粘边 八爪鱼
泡沫敷料
优点: 缺点: 不能用于干、焦痂伤口
吸收中到大量渗液
防水、防菌、保温
不透明,不方便观察伤口
无粘边需二级敷料固定
减轻肉芽水肿和肉芽增生
大多不需要二级敷料
有粘边易损伤周围皮肤
大多可减压
泡沫敷料
注意事项: 1. 覆盖伤口一定要比超出伤口边缘2-3cm 2. 更换:当伤口渗液接近伤口边缘2cm时即需要更换 3. 静脉溃疡:无粘贴性+弹力绷带
藻酸盐敷料
成分:
从天然海藻植物里提炼
无纤维化工艺
更换敷料无纤维残留 含有藻酸钙盐成分
藻酸盐敷料
优点:
缺点: 提供湿性环境,促进自溶清创 干痂伤口不宜使用 虹吸作用,易造成周围浸渍 吸收渗液后形成凝胶,保护创面 吸收渗液:自身重量的17-20倍不能用于较深伤口,易残留 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局部止血 填充条可用于腔隙伤口的填塞 需要二级敷料固定
可渗透气体和水蒸汽
细菌和液体不能通过
不能用于感染伤口
取出时可能撕伤周围脆弱皮肤
透明易观察
顺应身体轮廓
吸收少量渗液
水胶体敷料
透明贴
溃疡贴
水胶体敷料
优点:
缺点:
含CMC,吸收小到中量渗液 密闭性强,不能用于感染伤口
提供湿性环境,促进自溶清创 取出时易损伤周围脆弱皮肤 防水、密闭、保湿 取出时局部形成凝胶, 不易损伤新生肉芽组织 吸收渗液后形成的凝胶易于伤口感染混 淆,必须清洗后区别 渗液过多的伤口不适用
腔洞深>2.5cm:美盐/纱布+水凝胶填塞;
腔洞深>2cm:不要用碘,容易吸收; 3.骨骼或肌腱暴露:亲水纤维(Ag)或藻酸盐(Ag);
4.不要在骨骼或肌腱上使用碘:?高吸收性、引起坏死性骨髓炎 ;
注意!!
u没有哪一种敷料具备所有理想敷料的特点 u没有哪一种敷料适用于一个创面的各个阶段 u应根据具体的伤口状况正确评估,选择合适的敷料
如何正确的选择敷料?
1. 根据渗出量选择敷料的吸收能力 2. 根据创面大小选择敷料尺寸 3. 根据创面深度选择辅助敷料种类 4. 根据局部创面决定是否减压引流或加压包扎 5. 根据创面位置选择敷料的形状、薄厚 6. 根据皮肤耐受性选择敷料的粘性强度
总结
1.伤口深到肌肉筋膜层,不要填塞,可选择负压治疗; 2.腔洞深<=2.5cm:藻酸盐/亲水纤维填塞;
优点: 促进上皮爬行 可反复使用 方便观察伤口 保护脆弱皮肤(放疗伤、撕裂伤) 垂直吸收,避免浸渍 吸收少到中量渗液 缺点:
价格贵
不能用于干痂伤口
认识创面
1.创面能不能经过简单的换药愈合?
2.创面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
3.创面是否有继发性感染? 4.创面处于整个治疗过程中的那个阶段?
5.全身情况能不能支持创面愈合?
No Image
谢谢聆听!
多数不需外层敷料(膏状除外) 促进上皮爬行
水胶体敷料
根据水胶体敷料的外形,又可分为3种类型:
糊剂
粉剂
片状
水凝胶
水凝胶
优点: 缺点:
提供湿性环境,促进自溶清创 涂抹过多易造成伤口浸渍
无粘性,容易清除
不能涂抹在正常皮肤上
可填充窦道及腔隙、保护外露 需要二级敷料固定 骨骼、肌腱等; 不主张用于渗液多的伤口和感染伤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