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史资料

文史资料

黄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是怎样统一中国的呢?《史记》说,黄帝生下来就不同凡人,叫做“生而神灵”。

“三皇五帝”时代由于缺乏文字记载,从而在口口相传中被神话了,这个时代是中国古代神话最为丰富的时代,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等神话故事都来自于这个时代。

“三皇五帝”更是个个神灵,比如伏羲、女娲传说都是“蛇身人首”。

黄帝也不例外,他的神灵从五个方面可以看出来:一、生而神灵。

黄帝出生在距今大约5000年左右,所以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算的。

他的出生就很不一般,传说他的母亲名字叫附宝,有一天晚上,它看到有一道电光环绕着北斗枢星,随即那颗枢星掉落下来,附宝由此感应怀孕,怀胎24个月后,生下黄帝。

所以黄帝的出生就不同凡响,他出生在西北黄土高原的沮水河畔的沮源关降龙峡,时间是农历的二月初二。

从此,就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的吉祥之说。

二、弱而能言。

“弱”是什么意思?古人的解释是“其子未七旬曰弱” 。

“未七旬”,一旬是十天,未七旬,还不到七十天。

也就是两个月多点就会说话了。

三、幼而徇齐。

说他很小的时候就很懂事,有礼貌,有修养。

温顺恭谨,勤敬守礼。

四、长而敦敏。

就是黄帝从少年到青年时期敦厚聪敏。

五、成而聪明,就是长成青年后了,很聪明。

聪,是听觉灵敏;明,是视觉灵敏,是说他耳聪目明,明辩事理。

总之,天生就具有王者之相,这是古人描述圣君时的通用写法。

黄帝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生活在一个天下大乱、烽烟四起的时代,“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很有点象后世的春秋战国和三国时代。

这个时候的帝王是神农氏。

当然,帝王是我们后人的说法,那时候所谓的帝王,就是部落联盟首领。

黄帝就处在神农氏统治的后期。

那么,神农氏是一个什么样的领导呢?应该说神农氏是一个“专家型”的领导,首先他是一个杰出的农业专家。

传说神农氏是农业之神,他发明了耒耜等农具,教民耕种;其次他还是一个杰出的中医药专家,相传就是神农尝百草,创立了医学,而他本人也死于试尝的毒草药。

还有记载说他是音乐家,因为他发明了五弦琴。

总之,各种说法很多,但就是没有一种说法说神农氏是政治家、军事家,也就是说这个人醉心研究科学知识,是一个典型的“专家型”的领导,大约他每天除了跑到深山里去挖草药,就是研究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是多少,从现在来看,请神农氏做一个“科技部部长”或者“卫生部部长”还是比较合适的,做一个国家的最高统帅显然他缺乏政治领导的才能。

面对这样一个天下大乱的局面,神农氏显得毫无办法,因为“神农氏弗能征”,他根本不会打仗,拿不出有效的措施加以整顿,所以只能听之任之了。

这样他所领导的各部落之间为了争夺地盘、争夺利益互相之间就毫无顾忌地打起来了。

乱世出英雄,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作为部落首领之一的黄帝就站出来了,他要替天行道。

“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值得注意的是黄帝的政治纲领。

他的政治纲领是什么呢?叫做“征不享”。

史记: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

享,就是各部落要向神农氏、向这个联盟首领定期朝贡,表示服从管理的意思。

不享,就是不朝贡,表示不服从神农氏的管理,表示反叛的意思。

那么黄帝要“征不享”,就是要征服这些反叛的部落,让他们继续服从神农氏的管理和领导。

所以在黄帝在出现在政治舞台的初期,他打出的是“保卫神农氏”的旗帜,在这个旗帜下去征讨其他部落,而没有直接把自己推到政治前台。

这就很象三国时期的曹操,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我怀疑就是从黄帝这里学习去的。

黄帝瞄准了神农氏不懂军事的缺点,通过首先取得军事上的领导权,进而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权。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

那么黄帝是如何取得军事上的领导权的呢?在“保卫神农氏”的旗帜下,黄帝采取了“吃柿子”的办法,“吃柿子”怎么吃?先挑软的捏。

首先对弱小部落等“软柿子”进行打击,各个击破,逐步壮大自己的军事力量,于是“诸侯咸来宾从”。

在把小部落消灭得差不多了以后,黄帝这时候放眼中原,只剩下了两个最强大的对手。

一个是炎帝,一个是蚩尤。

蚩尤是九黎族的领袖。

九黎氏居住在山东。

炎帝、黄帝同居于关中黄土高原。

后来炎、黄向东发展,炎帝进入河北,居太行山以东。

黄帝进入河南,居嵩山一带。

东方蚩尤向西发展,于是炎、黄、蚩尤三大军事集团就在中原地区形成了“三足鼎立”的一个局面,可以称做是上古时期的“三国时代”。

黄帝只有把他们解决掉,才能真正夺取中原地区的军事领导权。

这样一来,他们之间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在这里,要补充一点材料。

就是历史上关于黄帝、炎帝、蚩尤三个人的关系是有争议的,主要有三个争议。

其一、炎帝是不是神农氏?有一种观点认为炎帝就是神农氏,《补史记·三皇本纪》采取这种观点,说:女娲氏没,神农氏作。

炎帝神农氏,姜姓,母曰女登,有娲氏之女,为少典妃,感神龙而生炎帝。

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因以为姓。

火德王,故曰炎帝。

但《史记》没有采用这种说法,《史记》说神农氏是当时的部落联盟首领,是黄帝和炎帝的领导,而黄帝和炎帝分别是两个是部落的首领。

黄帝通过阪泉之战打败了炎帝,后来又取代神农氏成为天下共主,很显然,他们不是一个人,我们在这里以《史记》为标准。

其二、黄帝和炎帝是什么关系?从生活地域上看,黄帝和炎帝同生活在山西省渭河流域,他们的关系应该是比较密切的。

而且根据《国语—晋语》说;“少典娶有泄氏女,生黄帝、炎帝” 。

按照这个说法,黄帝和炎帝就是兄弟俩,他们的母亲是“有泄氏女”。

“有泄氏”是什么人呢?按《史记·补三皇本纪》的说法,“有泄氏”又名“女登,有娲氏之女,为少典妃”。

这就和《史记》中关于“黄帝者,少典之子”的记载吻合起来了。

有娲氏即女娲,伏羲氏、女娲氏与神农氏并称“三皇”,女娲是伏羲的妹妹,也是伏羲的妻子。

古有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

“伏羲姓妊,女娲造人。

” 按照这个说法,那么“有泄氏”是女娲和伏羲的女儿,也就是说,伏羲是黄帝和炎帝的姥爷,而女娲是黄帝和炎帝的姥姥。

汉代贾谊《新书》说:“炎帝者,黄帝同母异父兄弟也”,我觉得这个说法比较可信,因为当时是母系氏族社会,只知母,不知父,所以炎帝大约是黄帝同母异父的兄弟。

但那时的血缘关系是比较淡薄的,并不象现在这样紧密。

但关于黄帝和炎帝是兄弟俩的说法,《史记》同样并没有采用。

其三、炎帝和蚩尤是什么关系?这也是历来最大的一个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他们两个人本来就是一个人,理由是《史记·五帝本纪》所记黄帝与炎帝大战的“阪泉”与黄帝与蚩尤大战的“涿鹿”实际上是一个地方。

其主要根据是《水经注》关于涿水的记载:下洛泉东南六十里有涿鹿城,城东一里有阪泉。

所以有历史学家就认为:“蚩尤,炎帝,殆即一人;涿鹿、阪泉,亦即一役。

”(吕思勉《先秦史》)认为炎帝和蚩尤是一个人的另外一个依据,就是蚩尤和炎帝都是以牛为图腾的。

《史记·补三皇本纪》说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 ,这与蚩尤的图腾形象是完全一致的,蚩尤也是牛首牛蹄并有尖利的牛角的。

任昉《述异记》记载:涿鹿在冀州,有蚩尤神,俗云人身牛蹄,四目六手……秦汉间说,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

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

汉造角抵戏,盖其遗制也。

于是,根据这个推论,认为他们可能就是同一个部族的人,也可能就是同一个人。

但还有一种观点是认为,蚩尤与炎帝同族而不同时。

如南宋罗泌《路史·后纪四》就说:“蚩尤姜姓,炎帝后裔也”。

《遁甲开山图》:“蚩尤者,炎帝之后,与少昊治西方之金”。

认为蚩尤是炎帝的后代。

持这种观点的人就认为:先是黄帝与炎帝部族大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胜之。

蚩尤是炎帝族的后代,为了替炎帝报仇而与黄帝大战于涿鹿,炎帝与蚩尤同族而不同时,与黄帝的大战就进行了两次,《史记》所记吻合。

通过读《史记》和看一些历史资料,我个人认为,从生活地域上看,炎帝与黄帝的关系似乎更密切一些,比炎帝和蚩尤的关系更密切,因为他们同时生活在陕西渭水流域,并向东发展。

为什么三人之间的战争首先在黄帝和炎帝之间爆发呢?因为他们的利益冲突最直接。

而蚩尤是生活在今天的山东曲阜一带。

在远古时代,交通很不发达、还没有象今天一样通公路,也没有汽车、摩托车,从陕西到山东路途遥远,说炎帝和蚩尤是同一个人,我不大赞成这种观点。

同样说蚩尤是炎帝的后代,我就更不大赞成。

因为炎帝和蚩尤应该是同时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坐标,这就是黄帝,他们都跟黄帝打过仗,不可能是两个时代的人。

因此,我还是认为,黄帝、炎帝、蚩尤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三个部落首领,在他们的带领下,分别形成了三个当时最大的军事集团。

他们三人之间、或者说三个部落之间可能存在着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但为了部落利益之争,他们之间必然会爆发战争。

那么与炎帝和蚩尤相比,黄帝在政治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什么优势呢?以人为本,以德服人。

所以诸侯都来归顺他。

《史记》说蚩尤“最为暴”,就是说这个人脾气不好,性格残暴。

再加上他有兄弟八十一人,仗着兄弟众多,是当时的大家族,所以经常欺负别的部落。

尽管别人打不过他,也绝不会亲近他,属于那种“惹不起只能躲着走”的人,所以诸侯不去归从他。

那么炎帝呢?“炎帝欲侵陵诸侯”,就是喜欢欺负别人,欺压别人,也是性格暴躁,因为炎帝又称赤帝,“以火德王,亦曰烈山氏”,属于火神,所以性格也是很暴烈的,很难共事。

炎帝是性格火爆、蚩尤是性格残暴,所以诸侯权衡再三,还是纷纷投奔了黄帝。

当然,这种说法有后代演义的成分,就象说刘备才是汉朝正宗一样,说黄帝是“以德服人”,他才是真命天子。

事实是,三大军事部落都在使用武力征讨四方,“以征不享”,就是谁不服气、谁不进贡就去打谁,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不断吞并周围小的部落,逐渐形成了自己稳固的军事力量,并最终形成了这样一个“三足鼎立”的局面。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之间,必有一战。

那么第一战就是在黄帝和炎帝之间展开的,因为他们都同处中原地区,一山不容二虎。

一、阪泉之战夺取中原地区领导权炎帝部落是华夏部族早期的骨干部落,他最早居住在陕西渭河流域的姜水沿岸,大约是现在的陕西省歧山地区,后来他们从渭河流域沿着黄河不断地向东扩展,一直扩展到黄河下游的山东曲阜和河南淮阳一带,其中黄河中游特别是地处河东的晋南地区,成了炎帝活动的中心区域。

而黄帝部落最初居住在泾水流域的姬水沿岸。

当黄帝部落也从泾水流域沿着黄河向东扩张时,就不可避免地与炎帝部落发生了冲突,阪泉之战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这样,战争首先在炎、黄两大军事部落之间展开,他们进行了三次大战。

时间是在公元前公元前26世纪,地点是在阪泉之野,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涿鹿县东,—说今京郊延庆上、下阪泉村。

这就是远古时代爆发的第一场大的战役。

在战斗之前,黄帝是做了充分的政治、军事准备的,不打无把握之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