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传输介质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基础
[课题]---数据传输介质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目的]---1. 了解计算机网络中使用的传输介质有哪些。
2. 掌握三种有线传输介质的组成以及特性。
[教学要求]---1. 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3种有线数据传输介质的物理外观。
2. 要求能识别常见的有线传输介质并且了解他们的特性。
[教学重点]---双绞线和光纤的特性
[教学难点]---光纤的传输原理
[教学方法]---使用实物讲解三种有线传输介质,采用对比的方式介绍其性能。
[作业]---完成课堂布置的2个作业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计算机的网络拓扑结构:星型、环型、树型、网状、总线型
(二)引入本节内容:数据传输介质
一、双绞线(Twisted Pair)
1. 结构特点
☐由2根、4根、或者8根相互绝缘的导线组成
☐颜色相近(橙-白橙、蓝-白蓝、绿-白绿、棕-白棕)的导线扭在一起☐铜质线芯,直径0. 5 mm,灰色的橡胶保护层
图1 双绞线横断面图2 双绞线实物图
看图2提问:
问题一:为什么将双绞线成对扭在一起?
解答:将每对导线扭在一起的目的是降低导线之间的电磁干扰。
2. 传输特性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均可传输
☐传输数字信号时,带宽可达268kHz,最高传输速率100Mbps
☐传输距离最长可到1Km(注意:本节内容中提到的传输距离指的是无中继器下单段的最大传输距离)
☐主要用于点对点(以往知识点的回顾:点对点网络形式和多点连接网络形式)的网络形式中
3. 分类
☐屏蔽双绞线STP(Shielded Twisted Pair):有箔屏蔽网
☐非屏蔽双绞线UTP(Unshielded Twisted Pair):价格低于STP
☐双绞线的五种型号:1类、2类、3类、4类、5类
4. 其他特性
价格低、抗干扰能力低
二、光导纤维(Fiber)
1. 物理组成
☐高折射率的玻璃纤芯
☐低折射率的玻璃包层
☐保护用的树脂涂敷层
图3 单根光纤结构示意图
问题二:为什么要让涂敷层和纤芯的折射率不同?
2.光纤的分类及其特点(见表1)
表1 光纤的分类及其特性
☐ 注意:“模”就是以一定的角度进入光纤的一束光线。
3. 光纤的传输原理(如图4、图5所示)
☐ 单模光纤:激光二极管作光源,光沿纤芯直线传播
☐ 多模光纤:发光二极管作光源,光在光纤中波浪式传播
说明:光从高折射率的纤芯射向低折射率的包层,入射角大于临界角的光发生全反射;入射角小于临界角的光发生折射,即光被包层吸收。
图4 单模光纤传输方式示意图
图5 多模光纤传输方式示意图
解答问题二:因为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光能量会损失,为了避免光信号损失,让光从某一角度入射到纤芯和涂敷层的界面时,由于纤芯折射率高于涂敷层,满足光发生全反射(是的光信号能量不损失)的条件,使得光可以在纤芯中不断发生全反射而实现信号的传输。
4. 光纤的优缺点
优点:频带宽、传输容量大、重量轻、体积小、不受电磁和静电干扰、无串音干扰、保密性强、原料丰富。
缺点:价格高、安装、连接、分接困难
三. 同轴电缆(Coaxial-cable)
1. 物理组成(如图6所示)
☐内导体:铜芯,直径5~10mm
☐外导体:金属网状结构
☐绝缘层:将内外导体绝缘
☐保护层:保护电缆
图6 同轴电缆结构示意
图
2.同轴电缆的分类及特性(见表2)
表2 同轴电缆的分类
四、无线数据传输介质
无线介质:是指信号通过空气传输,信号不能约束在一个物理导体内。
1.无线电波
(1)原理
利用地面发射的无线电波通过电离层的反射,或电离层与地面的多次反射而到达接受端的通信方式。
(2)使用的频率一般在3MHz~1GHz。
(3)传播特性
低频无线电波能轻易绕过障碍物,但带宽较低;高频无线电波趋于直线传播,易受障碍物阻挡。
无线电波易受电磁干扰。
2.微波
(1)将100MHz以上的无线电波能量集中在一点上,沿直线传播
(2)与无线电波的区别
无线电波是发散传播微,可以穿过障碍物;波是集中某一方向传播,传播受障碍物影响大,因此发射/接受装置一般要安装在建筑物顶部。
(3)优缺点
传输质量稳定,保密性差
3.红外
(1)使用红外线通过空气传播数据
(2)无需天线,一般用在房间或办公室大小的空间
(3)传输速率可以和光纤匹敌
4.射频
(1)信号通过特定的频率传输,计算机自带天线
(2)易被窃听,易被干扰
作业一:描述双绞线5种型号之间的区别以及应用场合。
作业二:从价格、抗干扰、频带宽度、最大传输距离等方面比较三种有线介质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