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式起重机事故(一)参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桥式起重机事故(一)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桥式起重机相撞造成伤亡之一事故发生时间:1989年2月12日10时30分上海机床铸造厂(地址:上海市普陀区西康路1329号)二车间配模组工人杨祖德,操纵3号地面操纵的桥式起重机吊运铸型向北运行,当3号起重机距同跨4号地面操纵桥式起重机1.8米处,杨祖德停开了大车按钮。
然后按下小车按钮由东向西行2米左右,当时由于起重机大车未停稳,杨随手放掉控制箱而转过身,这时3号起重机在运行惯性作用下,却继续向北滑行碰撞了4号起重机。
致使4号起重机所吊的铸型又撞击了堆放在附近的三箱C6150大拖板铸型,造成砂箱倒塌,将正在拧紧配箱螺栓的辅助工李稳章头部压伤。
经急送长征医院抢救,终因重度脑外伤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提要设备存在缺陷。
该起重机大车运行未安装制动器,其定位刹车依靠打反车完成,即违章操作按其运行相反方向的按钮进行停车。
由于厂房低,在停车时未按反向运行按钮,车在运行惯性作用下,使其相撞又将砂箱碰倒,导致事故发生。
预防措施提要为预防同跨起重机相互碰撞,除安装制动器外,宜安装起重机防碰撞装置。
2.桥式起重机相撞造成伤亡之二事故发生时间:1992年3月17日20时5分上海机床铸造一厂(地址:松江县乐都路264号)辅助车间24米跨2号桥式起重机出现故障,将其停在3号冲天炉东侧,切断了起重机电源对其进行检修。
其中电工蒋洪寿蹲在小车轨道西侧,配合电工钱卫东进行检修。
而驾驶员顾军华坐在驾驶室内等待检修完以便随时试车。
后来,同跨3号桥式起重机驶至距2号起重机2米左右处停下。
3号起重机驾驶员张进妹看一下2号起重机驾驶员顾军华在驾驶室内无反应,便将车启动后故障碰撞2号起重机,致使2号起重机向西移动3.2米。
由于2号车突然被撞致使蹲在小车轨道西侧的蒋洪寿坠落地面,经送松江县中心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提要违章撞车。
3号桥式起重机驾驶员在未得到地面指挥人员指挥信号的情况下,又未打铃通知2号车驾驶员,违章撞车,将车上检修人员晃掉摔伤死亡。
受害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高处危险点作业未系安全带。
桥式起重机检修时,未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同跨工作的起重机未设防碰撞装置。
3.桥式起重机相撞造成伤亡之三事故发生时间:1992年10月6日7时45分上海第一冷冻机厂二分厂(地址:上海市川沙县黄楼镇西首)一车间造型工邱建明在离开自己原来工作地3.5左右地方抬头喊放砂工请其进行放砂。
与此同时,在邱建明站立上方同一跨,同一轨道上有二台桥式起重机正在作业。
在西面由顾林妹操作的起重机已到停放位置正在将吊重下降,而东面由陆翠琴操作的起重机在用抓斗抓旧砂子,从东向西开时,突然发现西面那台起重机与自己开的车相距太近,于是操作者陆翠琴即采取紧急刹车措施,但由于两车相距太近,结果还是使两车相撞。
致使西面起重机吊重产生大幅度摆动,其摆动的吊重又恰巧撞击到邱建明的头部,使邱当场七孔流血死亡。
事故原因提要操作者陆翠琴系桥式起重机实习人员,无独立操作证,在带教师傅不在起重机驾驶室时违章独立操作,致使两车相撞;该厂用一跨,同一轨道相邻二台桥式起重机未设置“起重机防碰装置”,即相邻起重机无防止碰撞的安全防护装置,致使误操作时造成两车相撞,吊重摆动撞击作业人员。
4.桥式起重机检修人员触电死亡之一事故发生时间:1988年1月7日14时40分佳木斯煤矿机械厂(地址:佳木斯市解放路)铆锻车间新安装一台额定起重量10吨的桥式起重机,在机械部分安装完毕后,厂动力科组织电气安装。
电工冯志武接受在桥式起重机上安装滑线架滑块托架任务,对定好位滑块后将其焊在起重机上,监护人李世伟拉闸后通知起重机上三名作业人员,说已经停电,冯志武经过试验第一根滑线上定位好的滑块确实无电,但在开始安装定位第二根滑线的滑块时和冯志武一起作业的金文成发现有电,便喊快拉闸为时已晚,冯志武在接触第二根滑线时触电,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提要电闸开关箱设备年久失修未及时检修更换,致使切断电源闸把不能拉到位,造成其中一相电流未切断。
电源拉闸后,操作者验电不彻底,经对一根滑线验电确认无电后,误认为三根滑线三相都无电。
滑线无断电指示灯。
5.桥式起重机检修人员触电死亡之二事故发生时间:1989年8月18日4时20分营口中板厂副跨额起重量15吨桥式起重机主卷扬失录,起重机司机方桂芬将该故障报告了副班长王会德,于是王会德即上车检查原因,由方桂芬在车上监护。
这时,班长王超群来到该台车上,为不影响生产便派方桂芬换到另一台起重机操作继续生产。
该台起重机断电,两人共同检查后,王超群让王会德下到驾驶室试车,自己留在车台面上进行观察。
在第一次试车后没有发现故障点,王会德又上到车体台面上与王超群继续检查,观察一会,王超群又叫王会德下到驾驶室试车,自己仍留在车体台面上观察,王会德鸣铃试车仍不见吊钩动作,便朝车顶上喊了两声,问还试不试了,结果没见回声,便随即上车,发现王超群倒倚在车体北侧端梁角上,人已失去知觉。
王会德见状大惊失色连忙喊人,将王超群送至厂卫生所,经值班医生进行人工呼吸,并送往市医院,在途中人工呼吸仍在进行,经多方抢救无效触电死亡。
事故原因提要企业对设备检修与试车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与安全操作规程;且试车由单独一人进行观察无人监护。
由于本人安全意识不强在试车观察过程中不慎失足,右手扑在小车滑线上造成触电身亡。
带电检修作业的工人不佩戴有效的劳动保护用品也是该次事故发生的又一原因。
预防措施提要检修中如必须维修人员在桥式起重机桥架顶部观察试车而由起重机司机配合时,维修人员必须在地面设监护人员负责车上维修人员与起重机司机间的联络,且在桥架顶上也应设监护人员。
否则,起重机司机应拒绝送电,拒绝操作方可预防事故的发生。
6.桥式起重机检修人员触电死亡之三事故发生时间:1992年7月29日13时40分上海缝纫机四厂(地址:上海市龙华东路573号)铸工车间,额定起重量5吨桥式起重机起升机构发生故障,致使吊钩不能升降。
当时,车间大组长范爱云和辅助工潘兆儒正在地面用该台起重机吊砂箱,发现故障后由潘兆儒前往电工间通知专门负责铸工车间电气维修的吴吉成修理。
当将吊钩升降故障排除后,又发现小车不能运行,吴便将起重机开至东大门一侧上下钢梯处停下来进行检修。
在检修时,吴吉成让起重机司机张正辉在驾驶室内进行配合,而自己则爬到起重机桥架顶部并合上舱口门。
吴让起重机司机闭合紧急断电开关,并按动按钮。
结果在起重机下面行走的一名职工顾玉兰听到起重机上有叫声,抬头一看,见吴扑在滑线上,一只手在栏杆外。
这时站在东大门口的鲁全贵和范爱云闻声立即奔到10余米外的车间总闸刀开关处将电源切断。
将吴吉成及时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该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
事故原因提要事故现场照片见左图。
受害者电气维修人员,未按安全规定穿戴和配备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也没有采取其他安全防护措施违章冒险带电作业。
在起重机舱口门处装有联锁保护装置,当舱口关闭后,再合上驾驶室内的紧急断电开关,并按动按钮,则桥架上面的小车滑线便带电,吴吉成不慎扑在带电滑线上造成触电死亡。
预防措施提要检修中如必须维修人员在桥式起重机桥架顶部观察试车而由起重机司机配合时,维修人员必须在地面设监护人员负责车上维修人员与起重机司机间的联络,且在桥架顶上也应设监护人员。
否则,起重机司机应拒绝送电、拒绝操作,方可预防该事故的发生。
7.桥式起重机安装后试车人员触电死亡事故发生时间:1989年2月13日11时8分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第九建设公司金属结构加工厂(下称结构厂)(地址: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区),在该厂金工车间安装一台五吨电动通用桥式起重机。
其安装工作由结构厂安装一队承担。
安装后小车调试工作由钳工曹文学、郭延生,电工李光耀、谭方年,丁履信几人承担。
调试时,将一安装用临时梯子搭设在起重机滑线一侧。
其上述人员是由该梯子上到起重机机桥架上面工作的。
后来电工李光耀指派谭方年从桥式起重机下去送电并进行监护。
由李在驾驶室进行小车操作,曹、郭二人负责小车调试。
由丁负责传递信号。
送电后开始进行调试,当调试进行40多分钟后,丁既没向钳工打招呼,又没通知谭停电,却自行离开工作岗位,当丁走到梯子上端准备往下下时,谭突然发现,对丁大喊“不好!有电”,但为时已晚,丁将左手触及到滑线上,谭立即拉闸断电,丁已触电从距地面5.4米高处坠落摔伤死亡。
该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1万元。
事故原因提要事故现场照片见左图。
桥式起重机安装后通电试车时,将安装用临时上下起重机梯子放在起重机滑线侧,对其没采取可靠防护措施,而埋下事故隐患。
监护不力;受害者对滑线带电缺乏足够的重视,在没有与任何人打招呼的情况下,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精力不集中,触及了带电滑线,坠落摔伤死亡。
受害者未按安全规定穿戴和配备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也是事故发生不可忽视的另一原因。
8.桥式起重机电铃线漏电司机触电死亡事故发生时间:1993年5月30日5时45分邯郸钢铁总厂第一炼钢分厂天车工段起重机司机申勇刚在浇钢厂房6号桥式起重机上操作,当地面指挥人员常文利指挥主钩下落,落到要求高度时,主钩仍在继续下落,于是常文利就大喊让往上起钩,结果上面毫无反应。
主钩很快落地,而后又上升了。
常文利估计可能出事就大喊,当在连铸平台主控室的王振华、王如生、李继东听到喊声就跑了出来,看到主钩钢丝绳脱槽正在上升,也预料到有事,就指挥5号桥式起重机过来,碰一下6号起重机,提醒申勇刚注意,结果毫无反应。
且主钩升到顶部后将钢丝绳拉断造成吊钩坠落,而主卷扬机仍在运转。
于是5号起重机司机薛建烟进入6号车司机室拉掉空气开关,看到申勇刚斜坐在司机椅子上。
这时,李继东、王如生、王振华也到6号起重机上,猜想申勇刚一定是触电了,立即对其进行了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
看无明显效果,便马上用车送往邯钢职工医院抢救。
经过近三十一个小时的抢救无效而死亡。
事故发生后,分厂立即组织机动科、天车工段、安全科对6号起重机进行检查,经过三次共计两个多小时的检查,最后才发现一根电铃线的接头处胶布老化松脱,用电笔拨动时,铜线露出,确定申勇刚是在此部位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