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提问技能
山西省保德县第四中学杨池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技能、情感等的重要手段。
但是,提问不是课堂教学唯一的手段。
现代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所以提问的前提应当是学生充满兴趣、信心的自主学习质疑。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无疑非常重要。
它可以帮助学生,启发思考;引导学习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具有评价功能、反馈功能。
但是,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因种种原因提问不是太宽,就是太窄;不是太深,就是太浅;不是不着边际,就是零零碎碎,大大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科学家爱因斯坦则说:"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穷追问题罢了。
他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技能上的实验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进步。
"因此,教学生提问是非常重要的。
学启于思,思启于问;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心脏。
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也是探求真理、创造发明的起点。
有了问题才能引起思维,才能进行探索,科学研究如此,学生学习、掌握知识也同样如此。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所以,有人说:"
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一个优秀学生往往也在于他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一个会提问的人。
"可见,教育教学应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以产生新的问题终,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
因此,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是当今教育、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下面浅谈一些在教学中对提问技能的认识。
一、提问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进师生交流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师生在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知识信息和情感意向的交流。
这种交流又是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气氛下进行的。
实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方法很多,其中常用且有效的就是恰当地进行课堂提问。
一个好的问题犹如一条纽带,会将师生间的认识和感情紧密联系起来,架起师生双向交流的桥梁。
因此,教师的教学提问应以尊重学生为前提,讲求提问的态度、方法和技术,以保证师生交流讯道的畅通。
(二)集中学生注意
如何增强教学的吸引力,磁石般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以顺利完成教学活动呢?实践证明: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往往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
或独立思考,或相互讨论,使课堂教学秩序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但都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驶进。
良好的教学提问艺术既是一种镇静剂,又是一股凝聚力,它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展。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
好奇是人类的第一美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学的最大失败是学生厌学。
教学的最大成功是学生乐学。
人总是有力图认识,探究新事物的心理倾向。
教师精心设计的新奇蕴疑的教学提问,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问题是思维的表现形式,问题就是个体在满足需要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中,由于主客观要素的缺损和障碍而使活动中断时所派生的一种需要。
教学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使他们思潮翻滚,奔腾向前,有所发现和领悟,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
"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其各种思维能力,这是教学提问艺术最主要的功能。
(五)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和水平的提高,总是离不开一定的语言表达情境及相应活动。
前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掌握知识的标志之一,是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将所学材料转述
出来,并能找到适应的例子说明相应的原理。
而教学提问的目的之一就在于为学生创造条件,给他们增加一些能够成功"转述"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有条有理,有根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
因为教学提问将学生置于特殊的位置上,他要面对通过提问活动,既能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地组织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能很好地锻炼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起到锻炼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即兴发言的能力的作用。
(六)提供教学反馈信息
通过教学提问活动,教师和学生可分别从中获得对各自有益的反馈信息,以进一步调整教与学活动的重要参考。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检查学生对所教的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探明学生知识链条上的漏洞和产生错误的原因,全面掌握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反省自己的教学中的不足或错误等,然后,再根据从问题而得到的反馈消息,灵活地调整后继的教学活动。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答问,从老师那里获得评价自己学习状况的反馈信息,在学习中不断审视自己,改进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习惯等,使自己后继的学习活动更富有成效。
所以,教师应深刻地认识并充分地利用教学提问的这一重要功能,为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服务。
二、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无意义的提问多,真正切中教材要害的真问题少;事实性、记忆性的问题多,能够触动学生思维“穴位”的问题少;课堂提问设计目的不明确,随心所欲,频繁问答。
有的教师盲目追求活跃的课堂氛围,对教材和学生研究不深,使提问停留在浅层次的交流上,最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等。
由于问题的结果已有显示,课堂教学貌似热闹,其实华而不实,无益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与“灌输式”教学无异。
2、问题设计难以根据学生的思维兴奋点选择恰当的切入视角;问题的组合也不能围绕教材的核心形成一个有条理的、层层铺垫不断深入的思维框架;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提问偏题遥远,脱离学生的“思维发展区”,启而不发。
提问的思维水平偏低。
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启而不发。
或茫然或沉默以对。
而教师只好自问自答,唱独角戏,造成了教学低效,甚至无效。
3、教师的提问不是以探求学生的见解为导向,而是以获得预设正确的答案为目标,同时,在问题与回答之间,缺乏必要的引导、交谈和推理,难以生成高质量的或者融入自我理解的有个性的答案;提问表达不明,零碎不系统,缺乏层次。
三、提问注意的问题
1、精心设计,注意目的性
课堂教学提问不应是随意的,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来进行。
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内容和形式,问题要少而精,具有典型性,否则就会偏离课堂教学中心,所提的问题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难易适度,注意科学性
提问前,教师应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学生实际。
掌握准提问的难易程度,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来,也不能是简单的答"对"与"不对",要使学生"跳一跳才摸得着。
"难度大的问题要注意设计铺垫性问题。
3、新颖别致,注意趣问性
课堂提问时要注意内容的新颖别致,使学生听后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积极思考,激起探究的欲望。
对于那些学生熟知的内容,要注意变换角度,使学生听后有新鲜感。
4、循循善诱,注意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
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
为此,千万要避免那种不分巨细,处处皆问的做法。
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如"对与不对""是不是"等),多
用疑问性提问,还要注意运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使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在提问中创新。
5、因势利导,注意灵活性
课堂教学是千百万化的。
学生答问中也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答非所问,或干脆答不出来等。
因而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运用教育机智,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发问。
不能不顾课堂情况的变化生硬地照搬照用课前设计好的问题,也不能在学生答不出时一个劲地等待或追问学生。
要多运用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6、正确评价,注意鼓励性
学生答完问题,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在充分肯定的同时要指出不足,提出期望。
切不可对答错的同学白眼相待,讽刺挖苦,也不能无原则地赞美。
教师应给每个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又指明努力的方向。
7、面向全体,注意广泛性
教师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然后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与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提问对象。
这样可以吸引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加思维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用心回答问题。
8、培养创新精神,注意开放性
开放,主要指题目的条件不完备或结论不明确,从而蕴含多种可能,而要求学习者自行推断。
开放性问题指问题的条件、结论、条件到结论的思维距离均开放。
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从多种角度去思考,寻求答案,答案具有不标准性和唯一性。
总之,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技能、情感等的重要手段。
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精心设计每一个提问,做到恰如其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但是,提问不是课堂教学唯一的手段。
现代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所以提问的前提应当是学生充满兴趣、信心的自主学习质疑。
教师不应当用提问来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