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顶交通桥施工方案1 工程概况石虎塘航电枢纽系赣江赣州至湖口河段自上而下6个规划梯级中的第3个梯级,坝址位于泰和县城公路桥下游26km的石虎塘村附近,下距吉安井冈山大桥33km,是一个以航运为主,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的航电枢纽工程,工程正常蓄水位56.5m,水库总库容约7.43亿m3,航道及船闸等级为Ⅲ级,电站装机容量120MW。
枢纽主要水工建筑物按3级设计、次要建筑物按4级设计。
枢纽建筑物从左到右依次为左岸土坝、船闸、泄水闸、厂房、右岸连接坝段和右岸土坝,鱼道和导排渠从右岸土坝穿过,二线船闸布置在左船闸的左侧。
枢纽建筑物坝顶总长度1645.7m,其中左岸土坝长度447.6m,船闸宽度43.4m,泄水闸长度532m,主厂房长度139m,连接段长度83.5m,右岸土坝长度400.2m。
坝顶交通桥是石虎塘航电枢纽跨越赣江的交通要道,主要由过左岸土坝、跨船闸、跨7孔泄水闸(W5标)和跨16孔泄水闸、跨电站桥、过右岸土坝(W4标)等几部分组成。
桥梁位于枢纽下游侧,起点与左岸土坝相接,终点与右岸土坝相接,桥长919.23m。
2 施工依据1、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图册(坝顶交通桥施工图,共三册);2、桥涵设计通用图(预应力砼连续T梁);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3 施工工艺流程坝顶交通桥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施工工艺流程图4、施工布置4.1 施工道路布置施工材料运输、砼运输道路主要为总布置图中已有施工道路。
4.2 施工水、电布置施工用水采用赣江江水,水泵抽取,供冲洗、养护用。
施工电源采用3#配电所接入的380V电源,现场设配电箱。
4.3 砼拌和站在导排渠出口上游侧布置2台1m3强制式砼拌和站,拌和站均采用电子计量、配料。
5灌注桩施工灌注桩施工参照<<坝顶交通桥灌注桩施工方案>>执行。
6 后张法预制预应力T 梁施工6.1 预应力T 梁施工工艺流程:6.2 预应力T 梁施工为保证桥梁的施工进度,提高制梁效率,我部在源天生活区左侧设置T 梁标准化预制场。
①台座设置:对原地面进行清理、整平,碾压密实达到路基基底处理的要求。
为保证梁平面位置的准确性,模板支立和混凝土振捣时,梁的横向不发生移位,采用钢筋混凝土底座。
台座主要由5mm 厚钢板、钢筋混凝土底座及混凝土基础构成。
钢板作为制梁底模;间隙用来穿法兰、螺栓,以加固两侧底侧模。
台座顶面按设计要求设置预拱度,预拱度值按二次抛物线进行布设。
②吊车设置:预制梁场配置2台50t 履带吊,可用作移梁、混凝土吊装和支立、拆除模板。
③钢筋、钢绞线加工安装:采用钢筋切断机切断、弯筋机弯制成型,就地在梁台座处进行绑扎。
在台座上精确放样,设置梁底预埋钢板,并放置与绑扎梁体钢筋 台座准备 安装梁体模板 结束绑扎梁面钢筋浇注混凝土 养生 穿钢铰线张拉 压浆 封锚 移梁、存梁梁体同标号的砼垫块,以使钢筋与台座隔离。
先绑扎马蹄部分纵向主筋和箍筋,后绑扎竖向和纵向腹筋。
在绑扎时为提高骨架的稳定性和刚度,用钢管或Φ28钢筋作三角支撑,用Φ12钢筋加强腹板刚度。
钢绞线采用冷切割机械下料,人工编束、穿束。
④预应力孔道:制孔采用波纹管,在使用前进行仔细检查,确保波纹管没有油污、泥土、撞击、压痕、裂口等影响使用的问题。
波纹管的安装以底模为基准,按预应力钢绞线曲线坐标直接量出相应点的高度,标在钢筋上,定出波纹管位置,将钢筋托架焊牢定位在箍筋上,用铁丝扎牢波纹管,直线段75cm一道定位筋,曲线段加密,以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位置改变。
当波纹管的安装与钢筋发生妨碍时,调整钢筋位置,以保证预应力管道位置的准确。
特别应注意使锚下垫板与预应力孔道中心保持垂直。
在波纹管接头部位及其与锚垫板喇叭接头处,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其密封,严防漏浆。
锚垫板,喇叭管及螺旋筋采用厂家供应的定型产品。
⑤模板制作与安装:预制梁底模采用5mm钢模板,外模根据梁体外形尺寸和经计算所需要的刚度与强度,用钢材在标准加工厂制作。
模板安装采用吊车完成,自中间向两端进行,调模时,由于模板比较规则,吊线垂靠模板底角的三角形木楔逐块调整竖直,模内尺寸由两端模板调整好后,中间模板依次对齐。
立模顺序:涂脱模剂——粘接缝止浆海绵条——安装侧模——安装端模⑥砼的灌注:浇注混凝土前,对模板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波纹管,锚垫板,喇叭管,螺旋筋等位置准确,定位牢固。
同时检查伸缩缝、护栏、支座等预埋件及预留泄水孔的位置和数量。
砼在拌合站内集中拌制,运输车运输,输送泵或龙门吊提升灌注,平板式、插入式及附着式振捣器振捣。
砼浇筑时采用从两端向中间同时对称、倾斜分层、一次到顶连续灌注的方法。
砼经1:1斜坡向前推进做到斜向分层,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由于两端波纹管弯起,混凝土不宜下落,塌落度要控制在6~8cm左右。
另外应加强振动锚垫板部位使之密实,而且波纹管下面混凝土应加强振动,以免出现隔离缝。
浇注顺序:马蹄部位——马蹄至最上层波纹管范围——腹板——桥面板。
上面四部砼的浇筑均由两端向梁中部浇注,马蹄至波纹管范围的砼浇注完成后,即可拆除附着式振动器向梁中间移动以节约振动器。
混凝土的振捣,以振动棒与附着式振动器相配合,在梁的两端布置在马蹄与弯起孔道部位,梁的中部振动器布置在马蹄,腹板以插入式振动棒为主。
砼浇筑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a均匀、连续,不宜集中猛投而造成挤塞。
在钢筋、孔道密集部位可短时间开动插入式振捣器辅助下料。
b 着式振动器频率必须一致,以避免产生干扰,减小振动力。
振捣器按梅花型布置,以便振捣均匀。
振捣的时间以砼不再明显下沉,无气泡上升,砼表面出现均匀的薄层水泥浆为止,宜短时多次开动振动器,以减小振捣器的损坏。
振捣的同时,应配合插钎排气。
c 过程中随时检查砼拌和质量,混凝土掺适量的减水剂,严格控制水灰比,以避免过大的收缩、徐变,保证砼的质量。
d 梁作试件三组,标准养护作为梁体砼强度检验的依据,另做三组与梁体同条件养护试件,作为梁体拆模、张拉、吊装等工序强度控制的依据。
e 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避免振捣棒触击波纹管使其破裂,造成堵塞事故。
砼的养护:根据试块抗压强度及混凝土性质对梁体洒水养护至少7天,梁体养护期间,采用土工布覆盖使混凝土外露面处于润湿状态,直至达到规范规定要求。
模板拆除:当梁体达到设计强度的50%后,即可拆除模板。
拆模时,自两端向中间进行,先将法兰螺栓卸掉,然后打掉落模木楔,通过挂于龙门吊上的倒链并用大锤配合将模板拆除,两侧同步进行。
拆模时,严防碰撞梁体,并采取支撑措施,以免梁体倾倒。
质量标准⑦预应力工艺:预应力管道的位置必须严格按照坐标定位并用定位筋固定,定位筋与梁腹板箍筋电焊连接,应严防错位和管道下垂,如果管道与钢筋发生碰撞,应保证管道位置不变而只是适当挪动钢筋位置。
浇筑前应检查波纹管是否密封,防止浇筑砼时阻塞管道。
待梁体砼立方体强度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的90%后,且混凝土龄期不小于7天,方可张拉。
T梁两端同时张拉,锚下控制应力为0.75f pk=1395Mpa。
施加预应力采用张拉力与引伸量双控。
当预应力钢束张拉达到设计张拉力时,实际引伸量值与理论引伸量值的误差控制在6%以内。
实际引伸量值应扣除钢束的非弹性变形影响。
主梁预应力钢束张拉必须采取措施以防梁体发生侧弯,建议张拉顺序为:100%N1 50%N2 100%N3 100%N2。
张拉注意事项:⑴张拉前检查张拉设备是否标定,梁体混凝土是否达到张拉强度,锚垫板下砼是否密实。
清除锚垫板上的混凝土,并检查是否与孔道垂直,如超过3mm,则需加扁垫板补平,在锚垫板上标出锚杯安放位置。
⑵计算张拉吨位下的钢绞线理论伸长值计算按有关规定执行。
编束时,保持每根钢绞线之间平行,不缠绕,每隔1.0~1.5m用20#铁丝绑扎一道,在每束的两端2.0米范围内保证绑扎间距不大于50厘米。
⑶张拉前对下列数据进行测定,锚口摩阻、孔道摩阻损失、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
⑷预应力钢束张拉采用张拉力及引伸量双控,即同时控制张拉力及引伸量。
⑸张拉顺序遵循对称分批的原则。
⑹张拉程序锚具用锚杯和夹片使用前应进行硬度试验;千斤顶、油泵、压力表按要求作定期校验;张拉系统使用前进行标定,张拉力按标定曲线取值或按回归方程计算。
⑻张拉前认真检查张拉系统,做到安全可靠,千斤顶后禁止站人,并制定详细的安全措施。
质量标准⑧压浆、封端:A、压浆前的准备工作a、割切锚外钢丝:露头锚具外部多余的预应力筋需割切,切割方式采用手砂轮切割机进行。
预应力筋割切后的余留长度不得超过2cm。
b、封锚:锚具外面的预应力筋间隙应用环氧树脂胶浆或棉花和水泥浆填塞,以免冒浆而损失灌浆压力,封锚时应留排气孔。
c、冲洗孔道:孔道在压浆前应用压力水冲洗,以排除孔内粉渣等杂物,保证孔道畅通。
冲洗后用空压机吹去孔内积水,但要保持孔道润湿,而使水泥浆与孔壁的结合良好。
在冲洗过程中,如发现有冒水、漏水现象,则应及时堵塞漏洞。
当发现有串孔现象,又不易处理时,应判明串孔数量,在压浆时几个串孔同时压注。
或者某一孔道压浆后,立刻对相邻孔用高压水彻底冲洗。
B、压浆工艺①孔道压浆顺序是先下后上,要将集中在一处的孔一次压完。
若中间因故停歇时,应立即将孔道内的水泥浆冲洗干净,以便重新压浆时,孔道畅通无阻。
对曲线孔道应由最低点的压浆孔压入,由最高点的排气孔排气和泌水。
②预应力筋张拉后,孔道应尽早压浆。
压浆一般分两次进行,每一孔道宜于两端先后各压浆一次。
两次的间隔时间以达到先压注的水泥浆充分泌水又未初凝为度,一般宜为30min~45min。
③压浆应使用活塞式压浆泵,不得使用压缩空气。
压浆的压力以保证压入孔内的水泥浆密实为准,开始压力要小,逐步增加,管道压浆的最大压力宜为0.5~0.7Mpa;当输浆管道较长或采用一次压浆时,应适当加大压力.每个孔道压浆至最大压力后,应有一定的稳压时间。
压浆应达到孔道另一端饱满和出浆,并应达到排气孔排出与规定稠度相同的水泥浆为止。
④压浆过程及压浆后48小时内,结构混凝土的温度不得低于5摄氏度,否则应采取保温措施。
当气温高于35摄氏度,压浆宜在夜间进行。
⑤为检查孔道内水泥浆的实际密度,压浆后应从检查孔抽查压浆的密实情况,如有不实,应及时处理和纠正。
要在拌制水泥浆同时,制作标准试块,经与构件同等条件养护到设计强度时,方可进行移运和吊装。
⑥孔道压浆时,工人应戴防护眼镜,以免水泥浆喷伤眼睛。
⑦压浆完毕后应认真填写施工记录。
6.3主梁安装施工顺序:T梁预制架梁,浇注墩顶现浇连续段及翼缘板、横隔板湿接缝,形成连续体系张拉中墩顶T梁负弯矩钢束浇筑桥面现浇层浇筑沥青混凝土铺装及安装附属设施成桥。
T梁采用设吊孔穿束兜梁底的吊装方法。
预制梁运输、起吊过程中,保持梁体的横向稳定,架设后采取措施加强横向临时支撑,及时焊接梁底钢板,连接现浇连续段连接钢筋和翼缘板、横隔板接缝钢筋等,以增加梁体的稳定性和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