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
任课教师:汪学明
第1章概论(基本概念)
1.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四个阶段)
答:1、以主机为中心的联机终端系统(“计算机-终端”系统)
2、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主机互联(分组交换网络)
3、体系结构标准化网络(层次化结构,并对每层进行了精确定义)
4、局域网的兴起和分布式计算的发展
2、协议(掌握协议的定义,并知道Internet网中使用的通信协议是TCP/IP协议)
答: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
组成:1、语法
2、语义
3、组成
2.网络的定义
3.网络的分类(按覆盖范围来分:LAN、MAN和W AN)
4.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分为两个子网)
5.网络拓扑结构及其分类
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
1.数据传输的几种方式
2.多元调制及其作用
3.P CM(脉冲编码调制、抽样定理及其计算)
4.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5.数据通信中的几个重要性能指标(比特率、波特率、出错率和信道容量)
6.香农公式及其应用(计算题)
例1 某信道带宽4000HZ,设信噪比为30dB,计算该信道的最大传输速度
(或信道容量)。
解:∵ 10lg(S/N)=30dB lg(S/N)=3 S/N=103
∴ C=Hlog2(1+S/N)=4000×log2(1+103)=39868.90bps
7.多路复用技术分类及其定义(FDM各TDM)(名词解释)
8.数据交换技术分类及其特点
9.串行通信的方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10.差错控制及编码(本章重点)
(1)差错控制定义及其分类
(2)海明码及其计算
例1 a的ASCII码为1100001,构成Hamming 码为ab1c100d001。
其中a、b、c、d
为冗余位,求a、b、c、d。
例2 收到一个海明码字为00111000100,请判断哪一位出错?
(3)循环冗余码(计算并验证)(必须熟练掌握)
例1 已知CRC系统的g(x)=1+x2+x3+x4,求信息110的冗余码部分。
例2 某传输系统采用CRC校验,g(x)=x4+x3+1,计算信息1011001和1101001时各自的冗余码,并进行验证。
11.常用的网络接口标准(RS-232C、RS-449和X.21)
12.文件传输协议分类(发送并等待ARQ协议、连续ARQ协议)
13.XON/XOFF协议(软件流量控制方式)
14.网络适配器的基本功能及参数配置(IRQ中断号、I/O端口地址)
低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通信协议一般固化在网卡的ROM 上的
第3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定义
二、OSI/RM(七层)及其各层的基本功能
三、OSI有关术语(SDU、PDU、IDU及SAP)
四、物理层的主要功能(填空)
五、数据链路层(本章的重点,题目份量较重)
1.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功能
2.面向比特型的通信控制规程-----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
(1)HDLC的帧格式
(2)零比特插入、删除技术(位填充、删除技术)见笔记
练习:HDLC的帧格式是怎样的?设有一比特串101111100011111110010,经“0”比特插入后是什么样子?
(3)HDLC的三种帧类型:
信息帧(I帧)、监控帧(S帧)、无编号帧(U帧)
3.数据链路的通信过程(用图表示)(必须掌握)
(1)链路的建立(2)数据帧的传输(3)链路的拆除
练习:假设在HDLC规程中,主次站数据传输模式采用正常响应模式,信息帧的发送情况如下:主站先向次站发送3帧,然后次站向主站发送3帧,最后主站向次站发送2帧。
请画图表示该数据链路的整个工作过程。
图中要求标注明帧类型、N(S)、N(R) 和P/F等值。
4.滑动窗口协议(连续发送流量控制方法)(画图表示窗口的滑动过程)见笔记
练习:窗口滑动协议的作用是什么?假设n=3,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尺寸大小一样,W=3。
画图表示其窗口滑动过程。
六、网络层
1.设置网络的目的及网络层的基本功能
2.适应式路由算法(求最短路由算法)(要求能计算并画出路由树)见笔记
七、传输层
1.传输层的作用
2.试述传输层的协议与网络层的服务质量(QOS)之间的关系。
第4章局域网技术
1.局域网的定义及其特点
2.决定LAN特性的三个主要技术:
传输介质、拓扑结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MAC)其中MAC最重要
3.在IEEE802系列标准中,MAC层和LLC层对应OSI/RM中的哪个层次?为什么如此设置?
答:对应OSI/RM中的数据链路层。
由于LAN采用的拓扑结构和介质很多,相对应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也有多种,为了使数据帧的传送独立于所采用的物理介质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IEEE802标准特意把LLC 独立出来形成一个单独子层,使LLC子层与介质无关,MAC子层则依赖于物理介质和拓扑结构。
MAC子层的设立使得IEEE802标准具有可扩充性,有利于将来接纳新的介质和新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4.CSMA/CD 带有碰撞(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控制方法及其特点先听后说,边说边听
5.Token Ring(令牌环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及其特点
6.Token Bus (令牌总线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及其特点
令牌总线的特点:物理上是总线结构,逻辑上是令牌环。
7.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8.异步传输模式(A TM)
9.几种常见的以太网(Ethernet) 标准高速以太网
10.智能大厦与结构化布线技术系统的组成
第5章网络互联技术
1.网络互联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答:(1)解决不同的网络及主机之间通信问题(2) 解决不同网络操作系统之间的互相访问
及资源共享问题。
3.常用的网络互联设备有哪些?它们分别在什么层次实现网络互联?
4.试述TCP/IP网络体系结构与OSI/RM之间的对应关系。
5.IP地址的分类(A类、B类和C类)
6.Internet(国际互联网或因特网)提供的常用服务有哪些?
答:WWW、FTP、Telnet、Email和gopher等。
第6章下一代因特网(NGI)
1.基本概念
NGI 下一代因特网NGN 下一代电信网P2P 对等网(Peer to Peer)
IPv6(IPng) 下一代网际协议MPLS 多协议标记交换
2.IPv6报文格式IPv6地址长度(128位) IPv6地址表示方法(冒号十六进制记法)
IPv6地址零压缩表示Ipv6目的地址类型(三种) P.398
3.IPv4向IPv6过渡的两种方式(双协议栈和隧道技术) P.403
4.MPLS协议的基本原理和MPLS的基本工作过程P.408
第7章无线网络与移动网络
1.基本概念WLAN 无线局域网CSMA/CA 碰撞避免的载波侦听多点接入
DS 分配系统AP 接入点BSS 基本服务集ESS 扩展服务集SSID 服务集标识符
2.无线局域网分类(两类) 有固定基础设施的和无固定基础设施的
3.移动自组织网络(Ad hoc)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
4.无线通信中的暴露站和隐蔽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