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一 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兴奋传导速度及不应期的测定

实验一 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兴奋传导速度及不应期的测定

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及不应期的测定
【目的和原理】
神经纤维的兴奋表现为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作电位通常称为神经冲动。

在神经细胞外表面,已兴奋部位带“负电”,未兴奋部位带“正电”,用引导电极引导出此电位差,输入到示波器,则可记录到动作电位的波形。

本实验用细胞外记录法,可引导出坐骨神经的复合动作电位。

神经纤维兴奋的标志是产生一个可以传导的动作电位,它依局部电流或跳跃传导的方式沿神经纤维传导。

其传导速度取决于神经纤维的直径、内阻、有无髓鞘等因素,可用电生理学方法来记录和测量。

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过程中,其兴奋性可发生周期性变化,包括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

本实验主要目的是学习电生理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离体神经干动作电位的细胞外记录法及其基本波形的判断和测量。

掌握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及其不应期的测定方法,通过调整条件刺激和测试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来测定坐骨神经干的绝对不应期。

【实验对象】
蟾蜍或蛙。

【实验器材和药品】
蛙类手术器械一套、电子刺激器、示波器(或计算机实时分析系统)、神经屏蔽盒、任氏液。

【实验步骤】
1.制备坐骨神经——胫、腓神经标本操作方法详见3.8。

2.连接装置(见图8-1-1)。

3.准备仪器:
(1)刺激器:调节刺激器各项参数:刺激方式连续刺激,频率16Hz,刺激强度0.5v,波宽0.1ms。

调节延迟使动作电位的图像位于示波器荧光屏的中央。

(2)示波器:灵敏度:1~2mv/cm,扫描速度:1~2ms/cm,引导电极输入到示波器的“AC”端,双边输入,刺激器的“同步输出”接示波器“外触发输入”,触发选择设置为“同步触发”。

4.观察项目:
图8-1-1 神经干动作电位引导装置图
(1)测量单、双相动作电位的潜伏期、时程和振幅,填入下表:
(2)测算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V=S/△t (米/秒)
式中:S为R1到R3的神经干长度,以米为单位。

t为上、下线动作电位起点的时间差,以秒为单位。

(3)测定神经干的绝对不应期:
在示波器上线保留动作电位,下线输入刺激器的刺激波。

调节两个刺激波的时间间隔,使其从5ms开始逐渐缩小,直到第二个刺激引起的动作电位消失为止,此时刺激间隔即为绝对不应期。

【注意事项】
1.分离和使用蟾蜍坐骨神经干标本时,注意保持标本湿润。

2.分离神经干时手法要轻柔,金属器械不要触及神经,以免损伤神经的兴奋性。

【思考题】
1.用细胞外记录法记录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原理是什么?
2.简述神经兴奋性周期变化的规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