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找春天春天来了!我们()到了她,我们()到了她,我们()到了她,我们()到了她。
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1. 在文中的“□”里面加上合适的标点。
2. 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3. “她”指的是。
4. 这段话运用了()的修辞方法。
A .比喻B .拟人 C.排比 D.夸张5.请你也用“在……在……在……”写一写你找到的春天吧!2、古诗两首默写古诗《草》,并回答问题。
《草》,。
,。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宋)代诗人,这首诗是他岁时写的。
2.我是小法官,对错我来判。
A.“尽”是完的意思。
()B.“枯”是干枯的意思,“荣”是光荣的意思。
()C.这首诗写了草的生长特点。
()3.这首诗赞美了小草。
我们也要向小草学习。
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
她睁开眼睛一看,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笋芽儿看看这儿,看看那儿,怎么也看不够。
她高兴地说:“多美好的春光啊!我要快快长大!”1.用“”画出描写颜色的词语。
2.找出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写下来。
3.“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运用了的修辞方法。
想象一下笋芽儿还看到了哪些美好的春光,请描写下来。
4、小鹿的玫瑰花花骨朵渐渐地长大了。
就在快要开花的时候,小鹿不小心把脚跌伤了。
他只能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
一天,一周,一个月……小鹿终于能下床走路了,他一瘸一拐地来到门外。
呀!门前的玫瑰已经长得很高了,可是浓密的绿叶中,一朵花也看不到了。
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渐渐——()浓密——()2. 从文中找出描写时间的词语写下来。
想象一下小鹿在这段时间里心里怎样想的?第二单元5、泉水丁冬,丁冬,欢快的泉水弹着琴跑下山去。
跑呀,跑呀,一路上遇到了好多同伴,他们相互问候□你好□你好□他们相互约定□大海里见□大海里见□丁冬,丁冬……1. 在“□”里加上合适的标点。
2.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欢快——()同伴——()问候——()3.第一自然段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4.想象泉水还会流到哪里,仿照课文写一写。
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顺着弯弯的小路,寻找雷锋的足迹(jì jí)。
雷锋叔叔,你在哪(nǎ nà )里,你在哪里?小路说:昨天,他曾路过这里,背(bēi bèi )着年迈的大娘,踏着路上的荆棘。
瞧,那花瓣上晶莹的露( lù lòu )珠,就是他洒下的汗滴。
1.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 通过一词,可以看出道路很难走。
3. 文中画线的句子是句。
把比作4. 找出描写雷锋关心别人的句子,写下来。
7、我不是最弱小的萨沙朝蔷薇花丛走去。
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
萨沙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蔷薇花上,问道□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妈妈笑着说□不□不□你能保护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1. 在“□”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2. 请找出描写蔷薇花的句子,写在下面。
3. 妈妈为什么说萨沙是“勇敢的孩子”呢?8、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晚上,家里可不得(dé děi )了了,小猫在钢琴上跳来跳去,丁丁冬冬响成一片。
小猫钻(zuàn zuān )进抽屉里、橱柜里。
有人从门外进来,门后会突然扑( pū b ū)出一只小猫,吓(xià xà)人一大跳。
爸爸从自己的每只拖鞋里都捉出一只小猫来。
他摇着头,说:“太多啦,太多啦!这可不行,得(dé děi )想个办法。
”1. 把划横线的字的错误读音用“/”画去。
2. 这两个自然段体现了家里的小猫。
3. 请你找出描写小猫动作的词语写下来。
4.爸爸的话应该用()的语气读。
A.高兴、吃惊B.急切、无奈C.激动第三单元9 日月潭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
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1. 填写反义词。
薄——()清晰——()隐隐约约——()2.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了日月潭的美景,从文中的()和()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
3.请从文中找出比喻句,抄写在下面。
10 葡萄沟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
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的、()的、紫的、()的、()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嘴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1. 按课文内容填空。
2. 写出几个与“五光十色”意思相近的词语。
3. 从哪些词语中能够看出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请写下来。
想象一下维吾尔族老乡会说些什么?4.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用“”在文中画出来,然后用“……像……”仿写一句话。
11、难忘的泼水节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1.这段共有句话,主要描写了的热闹场面。
2.文中的第二句把比作。
3文中的“赶”字能换成“走”字吗?为什么?12北京亮起来了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亮起来了。
整个北京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
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广场四周,彩灯勾画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的雄伟轮廓。
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
街道上,照明灯、草坪、喷泉灯、礼花灯,装点着美丽的北京。
1.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宏伟——()闪耀——()装扮——()2.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3.第二自然段,从、、这些地方描写北京亮起来了。
4、用“犹如”写一句话。
第四单元13 动手做做看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能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么?”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
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
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拱手做做看。
” 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的笑了!1.“哄骗”的意思是()。
A.郎志万拿小金鱼哄小朋友。
B.欺骗,伊琳娜认为科学家朗志万用错误的结果欺骗她和同学们。
2.用“”画出朗志万说的话。
3.伊琳娜听了郎志万的话,可能会说什么,请写下来。
14 邮票齿孔的故事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
他想: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吗?阿切尔开始了研究工作。
很快,邮票打孔器造出来了。
用它打过的正张邮票,很容易一枚枚地撕开,使用的时候非常方便。
英国政府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
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举动—()研究—()立即—()仍然—()2.从这段话中你能够看出阿切尔是个怎样的人?3. “英国政府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
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
”从“立即”“仍然”这两个词语中你能够体会出请用“仍然”写一句话。
15、画风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赵小艺笑着说:“我还能画!”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呼呼地转。
三个小朋友正说着,画着,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象都在动。
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1. 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忽然——()好像——()2.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宋涛动作的词有:。
3.用“显得”写一句话。
16、充气雨衣“六一”儿童节联欢会上,女同学表演了舞蹈。
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摆开,就像一把把花伞。
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
当天晚上,他用粗铁丝弯了一个大圆圈,把它缝在雨衣的下沿,新式雨衣就做成了。
他还没来得及高兴○问题又来了○这样的雨衣怎么折叠起来呢○1. 在“○”内加上合适的标点。
2. 文中的和是一对近义词,我还能写出和它们意思相近的词,你看、。
3. 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第五单元17 古诗两首1.默写古诗《望庐山瀑布》,并回答问题。
望庐山瀑布,。
,。
2.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诗中“,。
”这两句最有名。
3.“飞流直下三千尺”中的“三千尺“说明()。
A.瀑布很高,很有气势。
B瀑布有三千尺高绝句两个黄鹂_______________,_____白鹭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绝句》是()朝诗人()写的。
2、诗中一共描写了六种景物:()、()、()、()、()、()。
提到了四种颜色,分别是()、()、()、()。
3、“泊”的意思是18 雷雨天亮起来了。
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雨停了。
太阳出来了。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蝉叫了。
蜘蛛又坐在网上。
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1.短文共有个自然段,描写了的景象。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亮——()清新——()3.第二自然段中写的动物有。
4.文中的“挂”字用得好,让我们感觉到;“坐”字用得也好,它能让我们感觉到。
19 最大的“书”“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川川总爱刨跟问底。
叔叔说□用处可大哩□它能告诉我们□那里埋着煤炭,那里埋着铁矿......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太好了!太好了!”川川高兴地说,“等我长大了,也要读懂这本最大的‘书’!”1、在“□”里加上标点。
2、“刨根问底”的意思是,说明川川是一个()的孩子。
3. “等我长大了,也要读懂这本最大的‘书’!”说明川川长大了,想。
20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雪特别怕(),沟渠里的()会给你()方向。
看看哪边的雪化得(),哪边化得(),就可以分辨()和()。
要是你在()迷了路,可千万别(),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只要你仔细观察,多多去想。
1. 按课文内容填空。
2. 你还知道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请仿照课文写一写。
第六单元21画家和牧童“画错啦,画错!”一个牧童挤进来喊着。
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这时,戴嵩把牧童叫到跟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了□牧童指着画上的牛,说: “这牛尾巴画错了。
两牛相斗的时候,全身的力气都用在角上,尾巴是夹在后腿中间的。
您画的牛尾巴是翘起来的,那是牛为把躯干蚊蝇的样子。
您没有见过两牛相斗的情形吧?”1.在“□”里加上标点。
2.从等词语可以看出戴嵩的虚心态度。
3、你想对小牧童说点什么,请写下来。
22我为你骄傲我拾起一块光滑的小石头,把它扔了出去。
一不小心,石头砸在了老奶奶家的后窗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