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射线探伤作业安全标准

射线探伤作业安全标准

编号:SM-ZD-61571 射线探伤作业安全标准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射线探伤作业安全标准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1 射线探伤管理
? 射线探伤工作单位必须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放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环保部门培训取得相应资质证书。

? 射线探伤工作原则上只能在夜间进行。

? 射线探伤工作单位必须按照本单位制定的射线探伤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 探伤结束后,必须清除现场所有带放射源的设施、材料,并告知相关人员解除警戒。

1.2 放射源储存
? 放射源储存地点必须经过当地环保部门审批。

? 放射源储存室或设备必须有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屏蔽设施。

? 放射源储存地点应设置醒目的“当心电离辐射”警示标志,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 放射源库应有足够的使用面积,便于密封源存取;并
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和照明。

? 放射源储存地点应有防火、防水等防灾措施,有报警、连锁等等保安措施。

? 放射源应当单独存放,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等一起存放。

? 反辐射源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贮存、领取、使用、归还放射源时,应当进行登记、检查,做到账物相符。

? 放射工作单位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密封源设备防护性能及安全设施检验,如发现污染或泄漏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详细记录检验结果,妥善保管归档。

1.3 射线作业防护
? 放射工作单位在每次作业前,都应根据密封源的数量和活度计算空气比释动能率(mGy·h-1),放射源为X射线的,公众警戒区域范围为空气比释动能率小于4 mGy·h-1的范围;放射源为γ射线的,公众警戒区域范围为空气比释动能率小于2.5 mGy·h-1的范围。

? 射线工作区域必须设置明显的警戒线和警戒标志,夜间光线不明处设置警示灯,重要交通路口或通道应有专人监
护。

? 射线工作人员应在空气比释动能率小于4OμGy·h-1的范围内操作。

? 射线工作人员必须佩戴与放射源相匹配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铅防护服、眼镜。

同时必须佩戴个人计量监测仪和具有声、光信号的射线报警器。

? 工作结束后,一切防护用品及工器具必须专柜存放,严禁携带至其他区域。

1.4 中国相关法规标准
?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
? 《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2);
? 《工业γ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GBZ132-2002);
? 《密封γ放射源容器卫生防护标准》(GBZ135-2002)。

这里填写您的企业名字
Name of an enterpris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