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方法因果图法
案例分析1
有一个处理单价为1元5角的盒装饮料的 自动售货机软件。若投入1元5角硬币, 按下“可乐”,“雪碧”或“红茶”按钮, 相应的饮料就送出来。若投入的是两元硬 币,在送出饮料的同时退还5角硬币。
(1)分析原因及结果
原因
中间状 态 结果
c1:投入1元5角硬币; c2:投入2元硬币; c3:按“可乐”按钮; c4:按“雪碧”按钮; c5:按“红茶”按钮; 11:已投币 12:已按钮 a1:退还5角硬币; a2:送出“可乐”饮料; a3:送出“雪碧”饮料; a4:送出“红茶”饮料;
(2)画出因果图
V V
V V
C1
E1
E
V
11
C2 E2
C3 E3
E
C4
V
然后通过因果图转换为判定表,最 后为判定表中的每一列设计一个 测试用例.
因果图法的定义:
是一种利用图解法分析输入的各 种组合情况,从而设计测试用例 的方法,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 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因果图中出现的基本符号
原因
结果
通常在因果图中用Ci表示原因,用Ei 表示结果,各结点表示状态,可取值 “0”或“1”。“0”表示某状态不出 现,“1”表示某状态出现。
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步骤:
分析程序规格说明书描述的语义内容,找出 “原因”和“结果”,将其表示成连接各个原 因与各个结果的“因果图”。
由于语法或环境限制,有些原因与原因之间或 与结果之间的组合情况不能出现,用记号标明 约束或限制条件;
将因果图转换成决策表; 根据决策表中每一列设计测试用例
因果图法举例
程序的规格说明要求:输入的第一个字符 必须是“#”或“*”,第二个字符必须是 一个数字,在此情况下进行文件的修改; 如果第一个字符不是“#”或“*”,则给 出信息N;如果第二个字符不是数字,则 给出信息M。
步骤:
1. 分析程序的规格说明,列出原因和结果; 2. 找出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原因
c1
V
c2
e1
c3
与:若c1和c2都是1,则e1为1, 否则e1为0,“与”也可有任意 个输入。
c1
e1 c2
V
恒等:若c1是1,则e1也为1,否则e1 为0;
非:若c1是1,则e1为0,否则e1为1;
或:若c1或c2或c3是1,则e1是1, 否则e1为0,“或”可有任意个输入;
a E
b 异
I约束(或):a、b、c中至少有一个必 须是1,即a、b、c不能同时为0;
a
I
b
或c
O约束(唯一):a和b必须有一个且仅 有一个为1;
a
O
b 唯一
R约束(要求):a是1时,b必须是1;
a R
b 要求
M约束(强制):若结果a是1,则结果b 强制为0。
a M
b 强制
对于输入条件的约束有4种:
预期输出--修改文件 预期输出--给出信息M 预期输出--修改文件 预期输出--给出信息M 预期输出--给出信息N 预期输出--给出信息M和N
使用因果图法的优点:
(1)考虑到了输入情况的各种组合以及各个 输入情况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2)能够帮助测试人员按照一定的步骤,高 效率的开发测试用例。
(3)因果图法是将自然语言规格说明转化成 形式语言规格说明的一种严格的方法,可以 指出规格说明存在的不完整性和二义性。
因果图法产生的背景
等价类划分法和边界值分析方法 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没有考虑 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输入条件之间 的相互制约关系。这样虽然各种输入 条件可能出错的情况已经测试到了, 但多个输入条件组合起来可能出错的 情况却被忽视了。
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思想
首先从程序规格说明书的描述中, 找出因(输入条件)和果(输出结 果或者程序状态的改变),
10
1 11 10 0
a1
√√
a2
√
√
a3
√
√
√
不可能 √ √
测试 用例
#3 #B *7 *M C2 CM
(4)设计测试用例
最左边两列,原因c1和c2同时为1不可能,排除掉, 根据表可设计出6个测试用例。
Test1:输入数据-#3 Test2:输入数据-#B Test3:输入数据-*7 Test4:输入数据-*M Test5:输入数据-C2 Test6:输入数据-CM
与原因之间的约束关系,画出因果图。 3. 将因果图转换成决策表; 4. 根据3中的决策表,设计测试用例的输入
数据和预期输出。
解法如下:
(1)在明确了上述要求后,可以明确地 将原因和结果分开。
原因:c1-第一个字符是“#” c2-第一个字符是“*” c3-第二个字符是一个数字
结果:a1-给出信息N a2-修改文件 a3-给出信息M
E约束(异):a和b中最多有一个可能为1,即a和b不 能同时为1;
I约束(或):a、b、c中至少有一个必须是1,即a、b c不能同时为0;
O约束(唯一):a和b必须有一个且仅有一个为1; R约束(要求):a是1时,b必须是1;
对于输出条件的约束只有M约束
M约束(强制):若结果a是1,则结果b强制为0。
(2)因果图
10为导出结果的中间原因
c1
a1
V 10
~
V
c2
a2
c3
~
a3
因果图表示
带有E约束的因果图
c1
a1
E
V 10
~
V
c2
a2
c3
~
a3
具有E约束的因果图表示
将因果图转化为判定表
123 4 5 6 7 8
C1 1 1 1 1 0 0 0 0
C2 1 1 0 0 1 1 0 0
C3 1 0 1 0 1 0 1 0
主要的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c1
e1
(a)恒等
c1 ~ e1 (b)非
c1
V
c2
e1
c3
(c)或
V
c1 e1
c2
(d)与
恒等:若c1是1,则e1也为1, 否则e1为0;
c1
e1
非:若c1是1,则e1为0,否 则e1为1;
c1 ~ e1
或:若c1或c2或c3是1,则e1 是1,否则e1为0,“或”可有任 意个输入;
与:若c1和c2都是1,则e1为1,否则 e1为0,“与”也可有任意个输入。
在实际问题当中输入状态相互之间还可能 存在某些依赖关系,称为“约束”
a E
b 异
a
I
b
或c
a O
b 唯一
a
a
R
M
b 要求
b 强制
(a)
(b)
(c)
(d)
(e)
E约束(异):a和b中最多有一个可能 为1,即a和b不能同时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