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教材)高中语文《荷塘月色》PPT统编版1

(新教材)高中语文《荷塘月色》PPT统编版1


缕缕清香
嗅觉
光与影的旋律
• 1.括号中的词语不带文采,只是客观地描绘事物的状态。 重叠词的使用不仅绘出了事物的状态,而且使语气舒缓, 能产生音韵和谐的美感。
• 2.“点缀”有装饰的意义在内,好像是有意为之,“开” 则是客观的描述;“袅娜”“羞涩”本来都是描摹女子的 姿态、神情的,这里用来写荷花,绘出了荷花的神韵,倾 注着作者的主观感情,可以激发读者的想像,而“已经盛 开”“含苞欲放”只是客观的陈述,感情色彩不强烈。
1920年毕业于北大哲学系。 后在江浙的中学从教5年。1923 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1924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 年任清华大学的教授,创作转 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 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 成了著名的散文家。代表性的 作品有《背影》《春》《绿》 《威尼斯》《桨声灯影里的秦 淮河》等,其中《桨声灯影里 的秦淮河》被人誉为“白话美 文的模范”。
线索及结构
心里不宁静
排遣
超脱 排遣不尽
超脱不了
欲游荷塘 欣赏荷塘月色 思古怀乡
(第1段)
(第2~6段) (第7~10段)
叶 形态
月 下
形态
的 花 色泽

香气

水 情韵
压缩法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荷塘上是叶子。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 3.“泻”有倾泻意,与“静静地”配合在一起,准确地 写出了月光有形而无声的特点,显示了月光的幽静之美。 “照”字太直白,缺少蕴含。
• 4.“浮”显示出雾的轻飘状态,是轻而缓地出来;“升” 字太硬,无法突出雾的轻和柔。
• 5.“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叠词的使用,造成音节上 的重复,更突出了树多而密的特点。“远近高低”虽然也 写出了不同的方面,但没有叠音词给读者的感觉那么强烈。
品味散文



——朱自
色清
荷塘月色
朱自清
学习过程: 1、朗读的基础上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文章的构思 3、鉴赏优美的语言运用
作者简介
朱自清 (1898—1948)
初中学过:《背影》《春》
原名自华,字佩弦,号 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 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 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 是扬州人”。
时代背景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 变,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旧时代正在崩坏,新 时局尚未到来。知识分子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 由生活,但颓丧和骚动使得他们惶惶茫然,看不 清前进的方向。
作者朱自清正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这篇文 章反映了作者作为现代中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 子”,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不满,又不敢投入到 火海的革命中去的那种苦闷彷徨心情的反映。
浴的美人。 • 晶莹剔透,忽隐忽现,纤尘不染 • 声似的。 • 若有若无,轻淡缥缈 • 月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 月光照下来和水向下流相似 月光下的叶子和花 笼着轻纱
的梦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朦胧,恬静,柔美 光与影 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塘中的月 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 的名曲。 悠扬,温馨,和谐 树色 一团烟雾 树色一例是阴 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迷茫,朦胧 灯光 渴睡人的眼 树 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昏暗,没有精神
本体 喻体 原句
相似点
荷叶
舞女的裙
……
裙与叶子自然舒展的形态以及 旋转的动感,很相似
一粒粒 白 花 的明珠 (荷花) 碧天里
的星星
…… ……
月光下,白色荷花与一粒粒 的明珠在色泽上相似
白花在绿丛中隐约闪烁与碧 天的星星在数量上相似
清香
渺茫的 歌声
……
渺茫的歌声和微风中荷香都 断断续续、隐约可闻
通感
在文中可以读到作者想躲开恼人的现世,求 得短暂的安宁。所以清清冷冷的荷塘成为超脱世 尘的绝妙世界。
•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作者在清华 大学教书,文中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 当时正值革命失败,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 中。他曾对夫人陈竹隐说过:“我只是行 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 又说:“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我生活”, “还是暂时超然为好”。但是他毕竟是一 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现实,又不能 安心于这种超然。因此,他在致s君的一封 信里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 一叶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 尽的森林里……”
求宁静
小径

宁 静

得 宁 静
小径
出宁静
• 《荷塘月色》的结构,是圆形的,外结构、内结构均如此。
• 从外结构看,这篇作品从作者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复又归来, 依空间顺序描绘了一次夏夜游。
• 从内结构看,情感思绪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也呈 一个圆形。
• 内外结构的一致性,恰到好处地适应了作者展现一段心理 历程的需要。他知道,作为社会的人,是无论如何摆脱不 了现实的骚扰的,苦闷之中,何以排忧?在他看来,“还 是暂时超然的好”、“乐得暂时忘记”(《那里走》),宁 静也好,超脱也好,都只能是短暂的。所以,出了门还得 回来,获得片刻的静最终还得回到嚣闹中去。结构和内容 的紧密联系,使《荷塘月色》读来文气酣畅、浑然天成。
叶子中间是花,有开着的,有打着朵儿的。
替换法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方方正正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连着的叶子。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出现着些白花,有已 经盛开的,有含苞欲放的。
本体 喻体 完整句子 相似点
• 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 圆形,舒展,形态相似 • 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
1928-1932年留学英国。 归来后继续在西南联大教 书。 1948年病逝于北京。 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 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 分子。从他一生的言行来 看,他是始终以极其诚实 的态度对待人生和时代的 选择。毛泽东称赞他“表 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 概”。
荷塘月色
朗读,找出作者的游踪线索并留意描 写作者情绪的词语,归纳出作者情感变 化线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