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当前城市综合体设计模式分析论文

对当前城市综合体设计模式分析论文

对当前城市综合体的设计模式分析
摘要:城市综合体应设计成多种不同功能的建筑群体在不同空间的组合,倾向设计成具体而贴合实际的城市综合体。

城市综合体的建设要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体现不同建筑的不同功能,建立不同功能和特点,同时还要结合当代城市的全新发展面貌和人文精神。

关键字:城市综合体;设计;统一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城市综合体概述
城市综合体以城市中的办公、居住、餐饮和文娱等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为基础,将三种以上的城市生活方式功能化的组合在一起,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能动关系,形成一种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发展模式。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城市化建设日趋成熟,有限的城市空间内,人口增长与集中,自然而然衍生出商业与居住需求的结合体,加快了城市综合体的诞生,城市综合体一般位于交通较为便利的中心城区。

由于具备了现代化城市的最基本需求,所以又称为“城中之城”。

城市综合体在现代化都市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在越来越关注城市综合体的同时,也要注重城市综合体的设计模式,适应当前时代需求的城市综合体建筑模式能使城市综合体更好的融入整个城市,人们也能更好的融入新环境下的生活。

二、城市综合体的结构特点
1、整体统一性
整体风格的统一化是城市综合体设计上最鲜明的特点。

整体风格统一化首先表现的是城市综合体中各建筑风格万千却又交相辉映、互相映衬,如建筑立面的划分,色彩、材料的协调等;然后表现的是整个建筑群与城市空间融合、呼应。

建筑外部和局部内部空间和城市空间能形成一体化的效果。

建筑的整体风格和建筑空间交织着城市空间,形成协调的一体化效果,通过科学有合理的规划实现城市综合体的整体统一性的发展。

2、功能层次丰富性
城市综合体结合了城市空间功能层次丰富性的需求,构建了城市综合体各个城市生活元素的相互充实,改善了人们生存发展的有限空间。

城市综合体各建筑功能不断完善,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完善的保障。

3、城市空间的整体连贯
城市空间的整体连贯指城市综合体在地面上的连贯性。

城市形态发展到一定程度,城市综合体应运而生,城市综合体中建筑的规模较大,形成较大区域或几个街区的连续。

城市综合体区域范围之内的任何隔断将会阻碍整体的连贯性,进而影响到综合体的整体统一性。

城市综合体多在人口密度大、用地紧张的市中心出现。

因此,为充分利用稀缺的土地资源,设计城市综合体建筑时应以呈现出向地上、地面、地下空间三维发展的趋势为主流,构建整体连贯的城市空间。

4、交通立体化
城市综合体的存在与优越的地理区位和便利的交通环境密切相关。

立体化式的交通环境便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立体化的交通模式,可以在任何时段轻松应对大量人流和车流。

交通立体化不仅可以建立便捷快速的交通枢纽带,还可以拓宽一定城市公共空间,既解决了交通问题,又创造了宜人的城市公共空间。

三、城市综合体在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综合体不断发展,城市综合体的规划设计上突显的问题越来越明显,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建筑物的体型和规划布局不合理
建筑物的框架和规划已经不能简单的根据体型、比例、立面等来设计,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影响建筑风格和建筑需求的各个因素。

但是实际规划设计时,往往不够重视或忽略这一部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量体裁衣,最终设计也无法体现城市综合体的鲜明特征。

要时刻谨记,确定综合体各个建筑间的比例,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具体分析各功能的建筑物,作为确定各功能建筑规模的基础参数,是确定综合体项目最为重要的环节。

2单体平面设计不科学
单体平面设计包括附属设施单体平面设计、建筑单体平面设计和景观平面设计,这三个板块矛盾的结合在一起,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

单体平面设计不科学将会直接导致城市空间利用率低,不能有效地将商业、居住等因素结合在一起,不仅会使城市综合体的整体效果大打折扣,也会给该地商业人士和居住人员带来诸多不便
3立面造型及空间效果不协调
规划设计城市综合体的过程中,应该确保设计出立面造型与空间效果相协调的方案,不能过于追求个性化而忽视了整个建筑风格、颜色搭配和造型的整体性。

四、城市综合体的设计模式
根据我国当前城市综合体的发展模式,可将城市综合体建设划分为三类:城市中心区综合体、城市功能与城市交通系统联合的城市综合体和地下城市综合体。

1、城市中心区城市综合体
根据时代划分城市,可将城市中心区的城市综合体分为旧城中心区城市综合体的设计和新城中心区城市综合体的设计。

(1)旧城中心区城市综合体的设计
旧城中心区综合体的设计要以将城市功能、建筑风格、城市交通和场所精神四种基本要素结合起来为基础。

既要避免避免城市功能开发的单一、建筑秩序的分散,也要强调旧城中心区功能的完整性和建筑的统一化相协调,实现多功能的城市化发展,设计上实现土地的集约化。

通过合理的社会需求调研,确定新植入的建筑功能体,并运用立体化的组织方式向竖向发展实现最大限度利用稀缺的土
地资源;城市综合体的建筑应与周围原有的城市因素相映衬,从建筑体量和建筑风格等方面做到和原有城市的融合。

将新增建筑功能体的巨大体量向地下发展,以取得和周围城市空间和肌理的协调;在原有交通系统不变的情况下,发展地下交通和建筑二层标高层面
上的立体交通。

通过这种立体式的协调,达到了解决现有交通问题同时又负担了新增的交通负荷的现象;最后,在设计时要注重人文情怀的重塑和保留,通过城市综合体的功能集约化,建筑高密度,产生用以塑造城市公共空间的地块,也可以通过一个主题空间或具有人文关怀的场所的保留,使旧城区居民更加投入到城市综合体的生活中。

(2)新城中心区城市综合体设计
不同于旧城区城市综合体设计思路,新城中心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设计思路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实现新城综合体的现代化,在满足综合体各个功能的基础上又显现出新城勃勃发展的生机。

新城中心区城市综合体设计不仅要着眼当前,满足各个建筑功能发展的要求,还要拓宽思路,预留将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新城中心区城市综合体的设计要在反应新城建设的新形象基础上,与城市发展规模相匹配,与现代化都市的主干道相连接,规划通道树形的立体交通体系。

应用现代化城市设计理念,一方面使城市的建筑空间和风格相协调,另一方面实现与中心区多功能化要求相契合。

2、城市功能和城市交通系统联合的城市综合体设计
城市综合体设计过程中要在城市的建筑群体中体现城市发展的
因素,体现城市的公共空间和各个建筑之间相得益彰。

科学开发和利用城市中心区土地,能将城市商业、工作、娱乐等因素有效联合。

这样,形成了城市交通和城市建筑相互影响的发展模式,构成了系统而整体的综合体系。

这种类型的城市综合体通常出现在人口众多
或土地资源较为紧张的国家或地区。

这样,城市的公共空间和建筑空间便很难界定。

规划建设城市综合体时,要为建筑的内部预留一定城市公共空间,这样,可以实现交通空间各个要素间互相弥补和组合,构建功能完整的城市综合体发展蓝图,此举不仅能为市民营造便利的交通业能实现整个城市的交互相连,促进城市的综合建设和长远发展。

规划构建城市综合体时,可酌情考虑建筑中庭或通过某些标高层设置的转换大厅达到引导和疏散人群的目的,实现城市人流在纵向的层面上的连接和转换。

城市中庭的存在,也可以为人们提供休闲聚集的娱乐场所,间接带动了城市消费需求。

3、地下城市综合体设计
在现代生活中,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不仅将目光放在城市地面交通和地面建筑等方面的充分利用,还着于眼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使用,地下城市综合体的出现主要为充分利用城市的地下空间,实现从整个空间上的综合利用,这样为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产生奠定了的坚实的基础。

城市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是城市规划与建设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要足够重视地下城市综合体的一体多功能化,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规划确定商业用途的规模,通过与交通枢纽的结合使地下城市综合体商圈也具备较高的商业价值。

通过对区域、路线、和各个节点等基本要素的规划和构想实现对地下综合体的科学设计建立起丰富功能化的空间环境。

最后,要保证近期所设计、所规划的地下城市综合体符合城市长期发展的需要。

小结:
城市综合体开发不仅是一个地产模式.更是一个城市发展和运营的问题。

作为城市规划的开发单元,城市综合体对于引导资源科学合理配置,引导产业和人口聚集,指导和调控城市建设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推广绿色节能技术.倡导整个环境体系的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综合型”的绿色“城中城”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韩冬青,冯金龙.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2]时匡,加晕.赫克,林中杰.全球化时代的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王桢栋.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龙固新.大型都市综合体开发研究与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