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计任务书适用专业:建筑学(四年级下)课程名称:城市设计B课程设计题目:苏州市金阊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学分数 3.5学时数56起迄周数:9—16学年学期2014-2015学年第2学期指导教师:张曦刘皆谊于淼陈渝顿明明王孟永教研室:建筑设计第二教研室2015年3月题目名称:苏州市金阊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一、设计任务及其总体要求通过该课程,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建筑与规划专业知识与技能,强化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在城市设计工作中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同时使学生了解城市设计的基本操作程序和研究过程,为学生未来进行城市规划领域的理论探索和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应根据课题所设定的苏州古城平江路仓街片区城市设计任务和相关基础资料,拟定计划、配置相关人员,进一步收集素材,研究与课题有关的资料。
并通过调查进一步掌握课题所涉问题的自然、社会、经济本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方向和路径。
能够结合苏州市金阊新城建设目标尤其是苏州市总体规划及相关规划的定位,制定金阊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正确的方案策略,并进行商业、办公、公共空间创新、用地功能深化、历史文脉传承、滨水空间形态规划以及城市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等专题研究,全面系统的考虑城市设计对苏州市金阊新城片区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的整合与影响,符合现代文化、旅游、休闲等要求的生活空间。
二、规划背景1、区位与背景金阊新城位于苏州老城区西北部的白洋湾地区,占地面积11.2平方公里,东至沪宁高速公路与相城区相连,南沿苏虞张连接线和苏州著名的虎丘风景区相邻,西临京杭大运河与苏州高新区隔河相望,北接苏州高新区浒关工业园。
金阊新城内汇集了公路、水路、铁路等交通设施,交通网络发达。
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沪宁铁路、京杭大运河等交通干线纵贯新城,区内设有苏州铁路货运西站,12条铁路专用线延伸其中,成为苏州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近年来金阊新城依托苏州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独特优势,逐步建设成为集交易、运输、仓储、配载、商业配套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随着新城周边环境和内在发展需求的变化,新城对自身发展定位有了更高的要求。
2012年市政府批准的金阊新城控规也将新城确定为“将原来以物流园为发展主导的模式转变为以城市副中心为主导的模式,将金阊新城建设成为苏州西北部的城市副中心之一”。
金阊新城核心区为新城重点发展区域,为了进一步提升金阊新城城市形态和功能,也为更好地指导核心区项目建设与开发,金阊新城管委会决定开展“苏州市金阊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方案征集活动。
为保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规划编制工作,本次规划设计工作采用公开征集的方式,通过借鉴国内外新城核心区的成功经验,探讨和论证新城核心区未来发展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空间结构形态、地区形象、景观意向和开发运作模式等,广泛征集有创意、有特色的发展理念,寻求能促使该地区转型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与思路。
2、规划范围城市设计范围:沪宁城铁、联洋街、长泾塘路、金储街、虎北路、联洋街、虎殿路、螳螂桥港河、城北西路、金政街、长泾塘河、台角街围合区域,总用地面积127公顷。
协调研究范围:东到金业街,西到金筑街,北到虎殿路,南到沪宁铁路,扣除城市设计范围,总用地面积150公顷。
(详见附图1-城市设计重点地区范围图)。
三、基地现状(一)整体情况金阊新城位于苏州市区的西北部,北侧与高新区浒关居住片区以黄花泾河相隔,南与虎丘风景区相邻,东有沪宁高速公路,西有京杭大运河。
新城核心区范围:沪宁城铁、联洋街、长泾塘路、金储街、虎北路、联洋街、虎殿路、螳螂桥港河、城北西路、金政街、长泾塘河、台角街围合区域,总用地面积127公顷。
金阊新城规划总面积11.2平方公里,包括南北居住片区、市场区、物流区、行政商贸核心区五大板块。
经过多年建设金阊新城基础设施投入较大,道路格局已基本形成,交通较为便利,绿化景观较好,地块开发较为成熟,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金阊新城目前主要发展产业包括物流业、商贸业、软件产业。
金阊新城物流业由于其交通优势明显,发展速度很快,已经作为是苏州西北部重要的物流集散地之一。
金阊新城商贸业随着东方汽配城、钱万里桥小商品批发市场、五金机电市场进驻已经初具规模,但普遍档次比较低,需要进一步提档升级。
金阊新城软件产业近年进入起步阶段,随着的政府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姑苏软件园一期、二期规划落地,软件产业将成为金阊新城新的支柱产业。
(二)内部条件(1)自然条件新城核心区位于金阊新城中心位置,区内用地地势低平,除建成区地势较高外,其余地面标高为2米左右(黄海高程);河道水系丰富,纵横交织,湖荡、鱼塘星罗棋布。
(详见附图2-城市设计重点地区影像图)(2)历史文化资源①核心区与虎丘风景名胜区距离较近,处在虎丘塔视线影响范围内;②核心区毗邻虎丘虎丘湿地公园、白洋湾生态公园。
(3)水系条件规划区内水系丰富,长泾塘、螳螂港、前张网港等河流都流经该片区。
(4)交通条件现状规划范围内城北西路、虎池路、虎殿路、金筑街、金政街、金储街、金业街等骨架路网基本建成。
沪宁铁路及城际铁路从规划范围西侧穿过。
沪宁高速公路从规划范围东侧穿过。
(5)用地条件金阊新城经过几年建设发展,建成了不少居住、仓储用地以及与物流相关的市场设施等,引进了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项目,先后有传化物流、新东方汽配市场、一力物流钢材市场、机电五金市场、钱万里桥小商品市场等进驻,但是目前商业业态层次比较低。
金阊新城住宅市场近年发展迅速,随着人居环境的改善,且毗邻虎丘湿地公园及虎丘景区,吸引了万科、星浩资本等大型房地产商开发。
具体建设情况(详见附图3-现状用地图)四、规划情况(一)道路根据《金阊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2011)》的相关要求,规划范围内将建设东西向主干路2条(虎池路、城北西路),南北向主干路2条(金政街、金储街),东西向次干路2条(虎北路、和平路)、南北向次干路2条(长泾街、联洋街),支路4条(长泾塘路、长泾庙街、朱家湾街、台角街)。
(详见附图4-规划交通图)(二)轨道交通根据苏州市地铁远景规划,规划范围内将有轨道交通6号线,站点设置在金储街和虎池路交叉口。
轨道交通8号线从金业街穿过。
(三)市政基础设施根据《金阊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2011)》的相关要求,规划范围内将有2根110千伏高压线通过,沿城北西路南侧-铁路北侧-金政街南侧-长泾塘北侧。
五、城市设计原则与目标金阊新城未来定位是苏州西北部城市副中心之一,姑苏区的现代物流和软件园,是集居住、商贸、行政办公、物流、软件产业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片区。
金阊新城核心区既具有行政办公、商务办公的功能,还要有公共服务功能,将对主城、周边区域的辐射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本次金阊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的原则与目标为:1、整体性本次城市设计首先应考虑金阊新城核心区与苏州城市整体形态特点、功能定位和发展态势的整体性,其次应关注金阊新城核心区与周边各大片区之间的空间布局、功能整合的整体性。
2、特色性本次城市设计应在城市特点、历史积淀和现状条件的系统分析基础上,强调金阊新城核心区的特色性。
3、领先性金阊新城核心区将是苏州西北部重要城市副中心,在同类商贸区不断出现、普遍水平不断提高的城市竞争格局中,必须在规划理念、技术方法、建设实施、景观特色上具有领先性,加强对产业布局、招商方向的研究,产城融合保持对人才、资本强大的吸引力。
4、可操作性目前规划范围内姑苏软件园一期、星光耀城市综合体商业部分已先后报批,姑苏软件园二期、星光耀城综合体高层办公部分规划建设迫在眉睫,城市设计提出的方案设想必须具有利于实施的可操作性。
六、城市设计主要内容(一)功能构成在上位规划及设计目标的指导下,结合地区开发建设的需求,进一步明确金阊新城核心区的功能构成,特别是核心区的开发规模,对核心区未来功能的体现提出直接的、具体的引导措施。
(二)用地布局结合上位规划,对金阊新城核心区未来的空间结构及土地利用状况提出详细的引导。
规划应合理分配各种功能,划分各功能区段并组织空间布局,提出发展结构和功能布局设想,以及土地使用和开发容量的控制要求。
对核心区所能容纳的建设量作出合理预测,并策划各开发地块合理商业、商务办公之间的关系。
(三)空间形态在充分研究地区发展需求、历史文化、景观特色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和手法,对金阊新城核心区的具体空间形态提出城市设计方案,对轴线、视廊、高层建筑布局、地标等提出控制和引导要求,同时需要考虑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
要求本次城市设计确定建筑群体的形态特征,如高度、风格、天际线等形式特征,以及建筑群体的组合类型特征。
重点关注三个的城市界面和空间:1、虎池路两侧城市界面:考虑虎池路城市轴线的延伸,以及虎池路与金政路、金储路的节点处理。
2、沿长泾塘河、螳螂港河城市界面:关注滨水绿带城市景观处理,确定沿河城市高层布局形态。
3、沿沪宁铁路城市界面:高铁沿线城市界面是展示核心区的门户与窗口,注重沿沪宁铁路城市界面的处理。
(四)产业策划综合考虑区域、交通、生态等影响因素,研究产业特征,提出产业用地合理布局形式。
对核心区的重点项目单元进行具体策划,作为今后开发、项目选择及招商的前期依据。
(五)环境景观环境设计应研究金阊新城核心区的地理特征,如地形、水系、竖向等,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创造独特的空间环境,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组织城市景观、绿地系统,明确重要景观廊道、重要视点、城市地标等;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应着重体现城市特色,以激发城市活力为目标,创造具有吸引力的活动空间,根据具体情况可适当增加绿化率。
(六)交通设计(1)道路设计规划范围内的主次干道在上位规划中基本明确,不得调整,其它支路也应尽量尊重上位规划的要求,若确需调整,一定要具有周密的分析论证。
金储街由于下穿沪宁铁路桥墩线位发生调整,地块边界应相应调整。
(2)机动车交通组织在对地区交通系统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通过交通分析,对规划范围内的机动车交通组织提出方案和建议,在公交优先理念下保证核心区内机动车通行的畅通。
此外,规划还需对规划范围内的停车布置提出相应方案与建议,以满足未来交通活动组织的需要。
(3)慢行交通组织规划应保证长泾塘河、螳螂港河等的连贯性,并构筑规划范围内的非机动车、步行等慢行系统。
(4)轨道交通通过研究对上位规划中确定的轨道交通站位设置及周边用地控制提出相应建议。
(七)绿色节能规划注重生态环保理念打造低碳城市核心区,提出绿色节能规划方案,建立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八)智慧城市规划关注智慧城市建设,为未来核心区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预留空间,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完成从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