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伤寒论国医通习题及答案全集

伤寒论国医通习题及答案全集

下列可用于表里同病,但不属于表里同治的方剂是( d )A 、 麻黄附子甘草汤。

B 、 大青龙汤。

C 、 麻黄细辛附子汤。

D 、 抵当汤。

E 、 桂枝人参汤。

-2、以下除哪项外,均可见喘症? b A 、 麻黄汤证」B 、 桂枝汤证C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D 、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E 、 小青龙汤证4、 (a )。

A 、 既有病向愈,亦有气阴耗竭者B 、 为阳气耗竭,无驱邪外出之力C 、 为阳气来复,病向愈者」D 、 为阴血耗伤,无物可下E 、 为阳气耗伤,阴凝阻中5、 运用牡蛎泽泻散治疗的差后水肿证属 (e )。

A 、 脾虚水停B 、 肾阳虚水停C 、 脾肾阳虚水停D 、 寒湿停聚下焦E 、 湿热壅阻6、 太阳伤寒表实证的病机是( b )A 、 风寒袭表、营卫失调、营阴外泄B 、 风寒袭表、卫气被遏、营阴郁滞C 、 风寒袭表、邪入经俞、经气不利D 、 风寒袭表、卫气被遏、阳郁内热7、 下后胸满用桂枝去芍药汤或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其针对的病机属性是D 。

A 、 肺阳虚B 、 肾阳虚C 、 心阳虚D 、 心胸阳虚E 、 心阴虚&小青龙汤证中咳、喘、呕主要与 D 有关。

A 、 风寒郁闭B 、 表证不解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C 、 卫气闭郁D 、 饮邪内停E 、 营阴凝滞9、 栀子豉汤禁忌,是下列哪项( D ) A 、 其外有热 B 、 手足温 C 、 饥不能食 D 、 旧微溏10、 以下除哪项外,均是半夏泻心汤证的主证之一? EA 、 心下痞D 、 风热证E 、 风寒证12、 下列方证除哪一项外,均可出现厥逆( B ) A 、 乌梅丸证 B 、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C 、 瓜蒂散证 D 、 白虎汤证13、 少阳病半表半里证的发热热型是 (C )。

A 、 寒热并见B 、 发热定时而作C 、 寒时不热,热时不寒D 、 发热多恶寒少E 、 发热恶寒,如疟状14、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 (B )主之”A 、 白虎汤。

B 、 白虎加人参汤。

C 、 柴胡桂枝汤。

D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E 、 附子汤。

15、 以下除何证外,均可见烦躁的症候 (D )A 、 大陷胸汤证B 、 干姜附子汤证C 、 茯苓四逆汤证=D 、 茯苓甘草汤证 16、 太阴虚寒证当见 a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56、57、5& 59、60、61、62、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A、手足温。

89、 90、 91、 B 、手足冷。

C 、手冷足不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7、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治疗少阴咽痛证的方剂 A 、猪肤汤 B 、苦酒汤 C 、 芍药甘草汤 D 、 半夏散及汤18、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属下列何证 A 、真寒假热证 B 、真热假寒证 (C)(A) 102、103、 104、 105、 106、 107、 10 & 109、 110、111、 112、 113、 114、 115、C 、 表寒里热证D 、 寒热错杂证19、附子泻心汤证,除”心下痞"外,还应有:C B 、恶寒无汗 C 、 恶寒汗出 D 、 下利 E 、厥逆20、太阴病”提纲证”的病机是:D A 、中阳虚衰,气血不足 B 、脾虚邪陷,气机壅滞 C 、脾虚失运,湿热内聚 D 、 脾阳不足,寒湿困滞 E 、 肝寒横逆,脾胃失和21、患者见身体骨节疼痛,手足不温,背恶寒,不渴,舌苔白润,脉沉。

治疗宜 用:C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125、 126、 127、 A 、桂枝附子汤 -+4- B 、甘草附子汤C 、附子汤D 、真武汤E 、桂枝新加汤 23、表郁轻证的"如疟状"概指如疟疾样b 。

A 、寒热交替 B 、寒热呈发作性 C 、寒热呈定时发作性 D 、 寒热后有汗 E 、 寒热前有汗24、甘草泻心汤证与半夏泻心汤证、生姜写心汤证比较,主要特点在于( A 、 以痞利俱甚,谷不化,干呕心烦不得安为主 B 、 心下痞满而呕,肠鸣下利为主C 、以心下痞,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为主 131、D 、以胃中不和,心下痞,腹中雷鸣为主、 25、五苓散证"消渴”的机理是D 、 A 、发汗太过,耗伤津液,胃中干燥。

、 B 、外邪入里化热,耗伤津液。

、 C 、水热互结,热伤津液。

、 D 、水饮内停,气不化津,津不上承。

、 E 、气阴两伤,水饮内停。

、 26、大柴胡汤证的病机是 (A ) 、 A 、少阳郁热,兼阳明里实 、 B 、邪热内陷,与痰饮相结于心下 、 C 、水热互结于胸胁心下 、 D 、以上都不是、 27、葛根苓连汤证亦可见 ”协热而利”,其病机是E 、 A 、表热里寒。

、 B 、表里俱热。

、 C 、表里俱寒。

、 D 、表寒里热。

、 E 、里热下利、 28、”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 "应C、 A 、先解其表,用桂枝汤。

、 B 、表里同治,用桂枝人参汤。

、 C 、先温其里,用四逆汤。

、 D 、先温其里,用理中汤。

、 E 、先温其里,用小建中汤。

、 30、高热十余日,尚有低热,心烦气短,气逆,纳差,时时欲吐,消瘦神疲,舌 红干燥少苔, 脉虚数。

治宜:E 、 A 、枳实栀子豉汤 、 B 、栀子甘草豉汤 、 C 、栀子生姜豉汤 、 D 、白虎加人参汤 、 E 、竹叶石膏汤 、 31、下利脉症除哪项外,属少阴热化证与寒化证所共有 (d)、 A 、口渴 、 B 、下利清谷 、 C 、但欲寐、 D 、脉微细 、 32、《伤寒论》中厥阴最为全面的概括是 (e )。

、 A 、手厥阴心包 、 B 、足厥阴肝 、 C 、手、足厥阴 、 D 、阴阳学说中的阴尽阳生E 、脏腑经络及阴阳学说两个不同范畴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167168169170171、 172、 A 、胸 174、B 、脘33、栀子厚朴汤证是热壅而气滞于C、胁D、腹E、小腹C、在发热自汗出之前,用柴胡桂枝汤。

D、在发热自汗出之后,用桂枝汤。

E、在发热自汗出之后,用小建中汤。

38、阳明蓄水证不常见的症状表现是BA、呕逆。

B、下利。

C、手足厥冷。

D、心下悸。

E、小便通利。

39、具有与太阳蓄血抵当汤证表现相似,出现发狂症状的是下述B。

A、阳明蓄血的抵当汤证B、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C、桂枝加桂汤证D、桂枝甘草龙牡汤证E、苓桂甘枣汤证40、下述汤证皆可见及烦躁,仲景明确指出用治白天烦躁的汤方是D。

A、桂枝汤B、麻黄汤C、大青龙汤D、干姜附子汤E、茯苓四逆汤41、非去滓再煎的汤剂有BA、半夏泻心汤。

B、生姜泻心汤。

C、旋覆代赭汤。

175、176、177、178、179、180、181、182、183、184、185、186、187、188、189、190、191、192、193、194、195、196、197、198、199、200、20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10、211、212、213、214、215、216、217、42、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 ",治宜(D ) A 、 桂枝甘草汤 B 、 黄连阿胶汤 C 、 炙甘草汤 D 、 小建中汤43、 阳明病提纲"胃家实"的涵义下列哪项解释最确切(B ) A 、胃家燥邪亢盛A 、 胸胁硬满疼痛B 、 往来寒热C 、 大便秘结D 、 但头微汗出45、 原文:”太阳病,(D ),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A 、 身痛 B 、 脉浮 C 、 鼻鸣干呕 D 、 头痛 E 、 呕逆46、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的病机是: CA 、 热扰胸膈,腑气不通B 、 燥屎内结C 、 脾虚气滞D 、 脾虚而寒湿内聚E 、 心脾不足47、 桂枝汤用治发热自汗出时,其服药时间应选在 A 。

A 、 发热汗出前B 、 发热汗出后C 、 一直服用D 、 发热汗出时E 、 发热汗出间隔时间] 48、 真武汤证的治法是: C A 、 培土制水 B 、 健脾利水 C 、 温肾利水 D 、 温肾健脾 E 、 化气利水49、 心悸,欲得按,烦躁者,治用 B A 、 桂枝加桂汤。

B 、 桂枝甘草汤。

219、 E 、大柴胡汤。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C、桂甘龙牡汤。

263、D、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264、E、桂枝加附子汤。

265、50、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治疗少阴咽痛证的方剂(C )266、A、猪肤汤267、B、苦酒汤268、C、芍药甘草汤269、D、半夏散及汤270、51、仲景做出少阴病”自利"属虚寒诊断的要点是(D )。

271、A、下利物性状272、B、口不渴273、C、发热274、D、小便颜色275、E、恶寒276、52、大黄黄连泻心汤的煎服法是(B)277、A、以甘澜汤二升煎二药一升、去滓,分温再服278、B、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279、C、水煎二药,去滓,分温再服280、D、以清浆水二升煎二药须臾,去渣,分温再服281、53、以下除哪项外,均为痞证可见证(C))282、A、痞283、B、痞满284、C、疼痛285、D、呕吐286、54、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治用C287、A、苓桂甘枣汤。

288、B、茯苓甘草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