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这个网站得到了很多有用的信息,今天也算是饮水思源一次。
鉴于以往我的感受,我会尽量说得详细点的。
初试我就不说了,时间久了,也忘了。
而且网上也有很多了,我就不说了。
我是今年4月10号参加的经济学院的面试和笔试。
先说笔试吧。
我们笔试考的是英语。
笔试英语不是所有经济学院的专业都考的,就只有硕博连读项目D类专业还有金融计量硕士两类是要考英语的,其余的像政经、经济史、经济思想史这三个专业的硕博项目是不用考英语的,他们考的是专业课,而且是有参考书目的。
英语总分100,考的题型是5个英译汉,外加5个汉译英。
每个10分。
笔试是很重要的,不可忽视。
因为上财经院的算分规则是百分制的,比重是532.初试占50%,面试占30%,笔试占20%。
初试的500分总分是要先除以5折算100分,再进行加权的。
比如说你初试390,那在最后算成绩时,就只有39分。
390折成100制是78,78再乘以它的比重0.5,就是39分。
简单说,就是初试成绩除以10,才算在最后的总分中。
试想一个人在初试时,比你高了10分,他在最后的总分中只比你高了1分,如果你笔试英语比他高了5分的话,那你就把初试的10分补回来了(5乘以比重0.2等于1)。
以此类推,面试就更重要了,你只要比别人高3分,就可以在总分中比别人高0.9分,相当于初试中的9分。
所以大家不要觉得初试高低就有什么想法。
其实结果远未确定。
再说说我们笔试的内容。
10个题目。
一个半小时。
应该不太可能做完。
所以大家要拼命写,一定要练速度,速度就是分数。
据说是多写多给分,基本上是这样的,特别是汉译英。
当然,也不能太离谱了。
英译中则要组织下句子,要通顺,意译就行了。
这个尽量好好写,不然别人一眼就看出来了。
还有就是题目来源也讲下。
今年我是准备到一个汉译英了。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
还有另外一个汉译英也很像出自报告。
我也没去找,所以把当年政府工作报告自己翻译下,可能会有用。
至于原题就不贴了,明年肯定不考的,也没用。
就算不考到政府工作报告,也增长知识。
还有就是题目的长度可能不是很一致,有的长,有的短。
大家也要注意下,把好做的先做了,长短都是10分。
至于英译汉,大家可以去看下经济学人财经版块与商业版块。
网上有双语版的。
就是练练,不带有押题的性质。
英译汉一段一般四五行。
先读个开头一两行读下,挑自己能译的先译了。
那种开始就读不懂的,就放后面。
然后就是面试了。
面试分专业课面试与英语面试。
面试的重要性,这里就不再提了。
面试的经验我也不多,感觉就是要基础的记住。
别人出来的时候问下他们,因为老师可能会问同一类问题的,自己心里也有个底。
面试的时候要自信,诚实。
英语面试主要是看你的口语了。
这个也是很能拉开差距的。
面试的就说这些吧。
在这里还想再说下专业选择的问题。
因为经济学院的硕博项目是按大类招生的。
进复试了才选专业。
所以这里就强调下选专业的重要性。
有的专业热门,报的人可能一大堆,而有的专业则鲜有人问津。
好你每年都会有很多人报西方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但报政经、经济史、经济思想史的人则很少。
本身这几个专业招的人也少。
大家就想往多的挤。
只有后面几个人感觉自己挤不过前面的人,才会报这几个专业。
像我们今年政经就是没有招满的,所以你要是挑热门的被刷了,但冷门的又没报满,这个就有点不合算了。
还有另外一个要注意的就是,填报专业一定要快,特别是填冷门专业。
就有点先占先得的感觉。
最后,不管考不考得上,都希望大家能看开点,仅管对那些没考上的人来说,伤心总是难免的。
希望写这篇文章,对大家有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