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生活用电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 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
3.4.7 了解家庭电路。
有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意识。
2.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了一些浅显,不完整的,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电路”、“电流”等有关知识,
对家庭电路知识即熟悉,又陌生,即好奇,又害怕,求知欲极高,学习热情一触即发。
学生的思维能力已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初中学生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体的,对事物
的认识仍要感性材料来辅助,因此,学生对家庭电路、火线零线、两种类型触电等的问题的形成原因的理解还是有一些困难。
3.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九章,是将之前所学电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的教学案例,充
分体现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的完美结合。
面对电气化普及的社会,安全用电知识的学习在以后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显得十分重要。
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学生能了解日常安全用电常识,规范日常用电行动,提高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育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家庭电路的组成,保险丝的选择,三线插头和插座的作用等内容都是有趣而有用的;虽然没有较艰深的知识点,但是内容琐碎、繁杂,有许多潜知识包含在其中。
并且本节课主要是介绍生活用电常识,大多数知识学生常识性了解即可。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学,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了解测电笔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2. 通过复习回顾,理解电路中总电流增大的原因,知道保险丝的作用及其选用原则;
3. 通过小组合作,了解安全用电的常识和救触电者的基本方法。
4. 通过探究,揭示隐藏的物理规律,感受探索的乐趣;在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实验的过程中,
加强与他人的协同、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复习回顾,理解电路中总电流增大的原因,知道保险丝的作用及其选用原则;
难点:通过小组合作,了解安全用电的常识和救触电者的基本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评价任务】
1. 目标1设计的评价任务:
通过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让学生知道火线与零线及大地之间的电压,学会安全用电。
评价实施:检测题检测。
2. 目标2设计的评价任务:
通过试电笔的使用,学会判断火线和零线。
评价实施:表现性评价。
【教学活动设计】
质疑问难过
程,若学生 不
能提出问 题,
则引导 他们思考: 火线和零线 有什么区 别?
7.只有不超过
伏的电压才是安全电压。
(二)复习检测
相信我能行!完成后,组长组织对桌交换,互相批阅,有疑惑提 出来。
1 •洗衣机、电冰箱、电脑等许多家用电器均使用三脚插头与电源 插座连接,如图所示。
细心观察可以发现,三脚插头中与用电器金属 夕卜壳连接的那个插脚比另外两个插脚要稍长。
这样的设计主要考虑下列哪一因素(
)
A. 使插头的造型更美观 B .插入插座中可更稳固 C. 有利于识别火线和零线插脚
D. 插入插座时,可确保用电器外壳先接地
2. 某家庭电路如图1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灯泡和开关是串联的 B .电视机和台灯是并联的
C.单个小彩灯之间是并联的 D .灯泡和电视机是并联的
3. 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家中保险丝烧断了,一定是发生了短路
B.
用测电笔辨别火线与零线时, 手不能接触测电笔上的任何金属
C. 只有高压线路才会发生触电
D. 有人触电时,用干燥的竹竿或木棍将电线拨开 4. 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A. 使用测电笔时,手按住笔尾金属体,用笔尖接触被测导线
B. 用湿布擦正亮着的台灯灯泡
C. 在电线上晾晒湿衣服
D. 有人触电时,直接用金属杆去挑搭在触电人身体上的电线 5. 如图2所示的各情景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 电器失火时先切断电源
B 湿衣服晾在电线上
C 用湿布擦抹电器
D 用电器未加接地保护
(三)质疑问难
1. 小组内讨论解决个人疑难问题。
2. 班内提出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其余同学释疑,教师适当点拨。
点拨:家庭电路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学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后教
环节
(15
钟)
(一)生生合作,互相纠错
组内交流:将自主学习和自学检测中疑难问题进行交流•时间:3分
钟,组长掌握组内的情况,记录没能解决的问题•发言要求:起立讨论、
声音洪亮、言简意赅、明确清晰。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先独立思考,并记录自己的疑惑,然后小组交流,最后个人整理。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11乙中的三孔插座正确接入照明电路
图1
图
2 •小宝想在卧室安装一盏照明电灯,请在图
入电路。
3.小森家有两盏墙壁灯,由一个开关控制,
试连接电路图。
教师引导学生
认知电能表铭
牌的物理意义,
并且能够进行
相关计算。
12中帮他把灯和开关接
其元件符号如图13所示,
点拔:左零右火中接地。
一定要灵活应用。
通过练习,让
学生知道利用
电能表计算电
路允许的最大
功率应该用允
许的最大电流
进行计算。
的灯泡L i和“ 6V6W的灯泡L2
不
训练
环节(13 分
钟)
A插座发生了短路
B保险丝烧断了
C测电笔使用不当
D零线短路
4.家用电器中的总阻的变化情况是(
A只开一盏灯时,电路中总电阻最小
B不开灯时,电路中电阻为零
C所有灯都开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大
D所有灯都开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小
5.如图4所示,S是光控开关,夜晚自动闭台,白
天断开;S2是声控开关,有声音时自动闭合,安静时断开。
请把图连接成声光控楼道节能照明电路。
火线
宰线
学生先独立完
成训练题目,
然后校对答
案。
在小组内
讨论解决疑难
问题,再有疑
问请教老师。
1. 如图所示,将一只标有“ 12V6W 并联后,
接在6V的电源上(设灯丝电阻变)则
A. 灯泡L i比灯泡L2亮
B. 灯泡L2比灯泡L i亮
C. 两灯的实际功率之和小于12W
D. 两灯的实际功率之和等于12W
2. 当发现有同学
触电时,下列救护方法中错误的是()
A尽快断开开关,切断电源
B立即用手把同学拉开
C用干燥的竹竿或木棒将火线拨开
D用有橡胶把手的钢丝钳剪断火线
3. 用测电笔测如图所示的插座
的零线和火线,但无论笔头金属插入
哪能个孔中,氖管都不发红光,可能的原因是()
6. 某教学楼总保险丝的额定电流为30安,
大楼里共有22间教室,每间教室装有“ 220V40W的灯6盏,在全部都开亮时,能否再接
图4
一只1200瓦的远红外线电热烘箱?
+核心概念(关键词)
;行为动词为“了解”;核心概念(关
1. 家庭电路的组成
2.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3. 安全用电的原则
【教学反思】
附件1:教学目标叙写解读
1. 学习目标的设计要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和学情三方面的分析。
2. 学习目标的设计要把课程标准分四步细化分解,找到本节课的核心目标。
即:学段目标一学
3. 核心目标的分解
第一步:分析陈述方式、句型结构和关键词。
了解家庭电路。
有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意识。
陈述方式:认知性目标
句型结构:行为条件(学习环境)
+行为动词(行为表现) (1)行为条件是“通过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键词)为: “安全用电常识”,属于概念性知识。
(2)行为条件是“通过试电笔的使用”
;行为动词为“掌握”;核心概念(关键词)为: “判断
火线和零线的方法”,属于事实性知识。
(3)行为条件是“通过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的学习” ;行为动词为“了解”;核心概念(关键 词)为:“安全用
电常识”,属于事实性知识。
第三步:根据概念图,分解行为动词。
“理解”:用于抽象事物,是对抽象的概念、原理、规律等的理性认识。
行为动词如:解释、描
附:板书设计
19生活用电
述、说明、整理、比较等。
“掌握”:指能理解学习材料的内涵和意义,能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转换或推断。
转换指用
与原先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推断指估计将来的趋势 (预期的后果)。
行为动词如:
1. 通过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2. 通过试电笔的使用,掌握判断火线和零线的方法。
3. 通过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的学习,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附件2 :评价任务设计解读
附件3 :表现性任务设计
“试电笔的使用”的表现性任务设计
1. 任务情景:九年级学生学习人教版初中物理第19章《生活用电》时,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对“试电笔”的学习后,小组讨论、研究,知道试电笔的使用,并利用试电笔判断火线和零线。
2. 任务撰写:小组合作、讨论,结合“试电笔的使用”研究,学会“判断火线和零线”。
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