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园林植物园讲解稿一、厦门园林植物园概况厦门园林植物园始建于1960年,地处厦门市本岛东南隅的万石山中,俗称万石植物园,是鼓浪屿—万石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点),占地面积5.23平方公里。
年接待游客百余万人次,是闽南地区久负盛名的旅游观光胜地,汇集自然奇观、人文胜景、植物造景三大特色,2002年通过ISO14001和ISO9001体系的论证。
园内山峦起伏,奇岩趣石遍布,山岩景观独特,摩崖石刻众多。
荟萃“太平石笑”、“天界晓钟”、“万笏朝天”、“中岩玉笏”、“紫云得路”、“高读琴洞”等诸多厦门名景,拥有郑成功杀郑联处、郑成功读书处、澎湖阵亡将士台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天界寺、万石莲寺、太平岩寺等闽南名寺也为居其中。
现已引种、收集5300多种(含种以下分类单位)热带、亚热带观赏植物,。
已初步建成棕榈岛、仙人掌世界、百花厅、松杉园、南洋杉草坪、蔷薇园等十多个各具特色的植物专类园区。
邓小平、胡锦涛、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不少国外政界要人曾来园视察、游览或植树纪念。
1984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洋杉草坪内亲手种植了一株大叶樟。
此处已成为人们缅怀一代伟人的场所。
1、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乐园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植物园都选址于郊处,而厦门园林植物园正位于市区中心地带,并且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赋予了厦门园林植物园旅游休闲的重要功能。
站在太平山的观景台上,视力所及,满眼青翠。
突兀而起的岩石在绿色中参差错落:万石湖边的竹林,茂密修长,随风摇曳。
只听得鸟儿婉转的鸣叫,清新的空气使人心旷神怡。
四十多年的努力,造就了这厦门的“城市之肺”。
看点一:万石山实为构成厦门岛主林的山脉,因岩奇石怪、千姿百态而得名。
厦门园林植物园处于其中,占据万石山最大最秀美之区域,因而又称万石植物园。
景区以山岩景观和亚热带植物景观为主。
厦门名景中“天界晓钟”、“万笏朝天”、“中岩玉笏”、“太平石笑”、“高读琴洞”等均在于此。
植物园的各个景点内大多别有洞天,如百花厅的鲤鱼洞,海会桥下的“小桃源”石室洞天,新碑林中大大小小的奇洞异石等,游历期间别有一番趣味。
看点二:万石湖省原为万石岩水库,建于1952年,当年为战备水库。
园中两大水系水磨坑溪和樵溪汇流于湖。
如今已成为植物园景观的核心,北侧松杉园、竹径,南侧为南洋杉草坪,东侧为棕榈岛、百花厅,西侧大坝上成排种植着原产美洲极具南国风韵的华盛顿棕,湖光倒影,别有一番景致。
湖上“春秋”、“天趣”双桥成趣,另有“仰止亭”“沧趣亭”、“适然榭”等水榭亭台点缀其上,波光荡漾,意趣超凡。
湖光山色,草木葱茏汇成厦门名景之一——“万石涵翠”。
看点三:雨林世界位于新开辟的紫云景区内,景区内有樵溪古桥、高读琴洞和将军墓等景点,面积约25万平方米。
以有宽大的板状根,具滴水叶尖,茎上开花,绞杀现象,附生等特点的雨林植物为主。
引进福建省第一套雾森系统,利用高压进行的水流,化不成雾,增大雨林的空气湿度,同时营造出一个亦幻亦真的奇幻世界。
看点四:西山景区是植物园的三大景区之一,北接植物园北门,西与太平岩接壤,规划面积72万平方米,是植物园未来的休闲、娱乐、度假功能区,目前正在建设中。
2、科研、科普大观园厦门园林植物园是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示范基地、福建省首批科普旅游定点单位。
现已引种、收集5300多种(含种以下分类单位)热带、亚热带观赏植物,建成松杉园、棕榈岛、蔷薇园、南洋杉草坪、仙人掌世界、雨林世界、百花厅、竹类植物区、三角梅圃等十多个各具特色的植物专类园。
是一个极具内涵和品位的科研、科普教育的大观园。
看点一:南洋杉草坪位于万石湖南侧,占地12万平方米,是园内具有明显特色的景区之一,种植高大挺拔的各种南洋杉,恰到好处地利用缓坡地表现高、大、宽、广的意境,是游人休憩、嬉戏的场所。
南洋杉是世界五大著名观赏树种之一,植物园现引种有2属7种,为全国之最。
1984年2月10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南洋杉草坪亲手种植了一株大叶樟,此处已成为人们缅怀一代伟人丰功伟绩的场所。
原国家副主席王震、人大委员长彭真、万里等领导均在此区种植了纪念树。
看点二:棕榈岛为突入万石湖的半岛,三面临湖,青山环抱,湖光、山色、倒影融为一体。
有数百种棕榈科植物遍布于水隈、坡上,高低参差,枝叶各异,一片南国小岛风光。
棕林深处有仿傣楼形式而筑的茶室,游人到此憩足品茶,可静静领略棕林风光、看雀鸟闲庭信步。
湖西侧坝上植有高大硕壮,一线排开的大丝葵、华盛顿棕,湖光倒影成双,别具一番风采。
看点三:仙人掌世界沿环山公路行至半山腰,便是仙人掌世界。
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主展区含室外展区和展览温室两大部分。
室外展区的大型多肉植物和仙人掌类雄伟壮观,在室外进行大规模的仙人掌植物造景,这在国内还是第一次。
这里有从澳大利亚引进的形如巨瓶的瓶干树,体型高大的象腿树、酒瓶兰、露兜树和各种仙人掌:展览温室里形态各异的仙人掌与多肉植物争奇斗艳,这里有国内自行栽培最大的,在全国首届花博会、香港花卉展览和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屡获殊荣的金琥王,有国内罕见的鬼、神仙玉、龟纹木棉、青紫葛、武伦柱,还有从南非引种的生石花、棒叶花等小巧玲珑、亲亲可人的多肉植物小盆栽,展示出一个琳琅满目的仙人掌世界。
看点四:百花厅位于樵溪溪谷下部汇入万石湖的缓坡地带,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植物园的主要室内花卉展区,百花厅中心为荷花池,池面上睡莲、荷花、玉莲尽展风姿。
百花厅以传统中式庭园为构架,展厅沿池布置,或以廊连,或以路通,皆白墙粉柱、琉璃瓦顶,错落有致。
沿廊顺路可观赏到各色具有南洋庭院风格的花木以及独辟一角的荫生植物棚架。
此外,在黄金周期间都有不同主题的花卉展览在此进行。
3、人文景观荟萃的文化名园厦门园林植物园园名为我国文豪茅盾手书,园区内人文景观荟萃,散布着众多厦门古景,如“天界晓钟”、“万笏朝天”、“中岩玉笏”、“太平石笑”、“高读琴洞”、“阳台夕照”等;这里有民族英雄郑成功为完成抗清复台大业,用计诱杀郑联夺取兵权的“锁云”景点;有郑成功读书处;有一弘一法师为万石莲寺所题楹联;新碑林里上百幅名人名家手迹;另有万石莲寺、中岩寺、天界寺、太平岩寺四座明代古刹。
看点一:太平石笑“石为迎宾开口笑,山能做主乐天成”。
太平石笑由四块天然巨石组成,两块相叠,一端贴合,一端张开,由另两块巨石顶立,形成石门,自然构成“开口笑”的样子,又因其地处太平岩地界,故得此名。
石门右侧巨石上镌刻“石笑”二字,苍劲有力,书法上佳。
是厦门二十名景之一。
看点二:天界晓钟天界寺是明末清初月松和尚募建的,供奉观音菩萨和仙翁,大殿楹联“遍布慈云求大士,回生妙术托仙翁。
”以前这里的和尚每天清晨要敲钟108下,以解“一百零八烦恼之梦”。
天界寺居高临下,钟声特别悠扬,“天界晓钟”也就成为厦门二十名景中的一景。
看点三:郑成功读书处太平岩寺的殿前有一海云洞。
洞上有一八角亭,乃“郑延平郡王读书处“,当年,这里浓荫蔽日,格外清幽,郑成功曾住在太平岩寺,常到海云洞读书,谛听溪中泉水奔流。
现此处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看点四:新碑林位于太平山西北坡。
这里岩石大都被风化为球状。
收集有名家名人如沙孟海、费新我、赖少其、刘海粟、虞愚、启功用弘一法师、日本名家雪山等上百幅题咏墨宝镌刻于岩石之上,形成一处天然碑林。
二、厦门园林植物园发展历史万石山是厦门城市中风景名胜荟萃的一座天然山林,自古以来即为厦门人民登山踏青的好去处,从尚存的摩崖石刻可以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
醉仙岩的仙洞顶巨石上镌刻有“醴泉洞”三个大字,为万历十一年(1583年)所刻;在长啸洞东石壁留有万历戊申(1608年)年间施德政等三位抗倭将领登高望远,借诗言志相互唱和的诗篇。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奇山峥嵘,俯视市区的万石山也是厦门城市历史发展的不朽见证人。
解放后部分散落于万石山的个人花圃逐步收编隶属于“厦门市园林管理处“,1960年筹建厦门花圃,并开始从杭州、上海、广州等地引进花卉品种。
派人常驻广州,引回数百个植物品种,极大地丰富了厦门地区的植物种类。
当时花圃加大力度进行荒山绿化,取得极大成效,获得林业部的重视与表彰,与省林业厅合作建立“厦门树木园”。
翌年,国家林业部派请北京林学院城市及居民区绿化系专家组专程来厦,设计构划了植物园的雏形,着重进行南亚热带、热带植物的引种及建园工作。
“文革”期间,植物园惨遭破坏,处于混乱、停顿的状态,直到七十年代后才恢复引种工作,并根据国家城建局领导的意见将本园定名为“厦门园林植物园”,这也是福建省第一个植物园。
四十余年来,植物园的科技人员、职工为建园做出了不懈努力。
如引种和推广了速生树种南洋楹;为我省首次引种成功并推广了优质高产的栲胶植物黑荆树;为我国首次引进了香子兰、新西兰麻等园林观赏植物和经济植物。
现已拥有相对优势的植物种群有棕榈科植物、仙人掌和多肉植物、南洋杉科植物、苏铁科植物、观叶植物、藤本植物等,为国内同行及本市绿化提供了许多珍稀品种种苗。
植物园筹建后除了精心造园外亦非常重视对万石湖畔四周主要山头景点及摩崖石刻的保护,坐落于本园的“万笏朝天”、“中岩玉笏”、“太平石笑”、“天界晓钟”、“紫云得路”、“高读琴洞”这六景基本保护完好,从而使这座城市山林重新焕发出青春的魅力,成为厦门市旅游资源的核心之一。
在新厦门二十景中,植物园的“万石涵翠”、“太平石笑”、“天界晓钟”三景入选其中。
2004年总体规划调整后,将全园划分为三个区域:万石景区:包括松杉园、棕榈岛、南洋杉草地、新碑林、百花厅、蔷薇园、竹径、万石莲寺、中岩寺、太平石笑、太平岩等。
是我国目前建设较为完整、配套设施服务较齐全的区域。
以湖光山色为依托,争奇斗艳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和园林建筑为基调,揉合摩崖石刻、宗教寺庙的自然、人文景观,配套必要的旅游服务设施,以植物科普和游览观光为主要功能,侧重闽南特色、民族形式。
紫云景区:雨林世界、水生植物区、藤本彩叶灌木区、仙人掌世界、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天界寺、天界晓钟等、目前雨林世界已完成“雾森“景观的一期建设及植物配置,水生植物区已恢复部分水系,重修水池、配置水生植物。
藤本区已进入施工,科普教育实践基地于2004年夏天正式开放接待学生和游客。
此区幽深雅静,以紫云岩拟热带雨林区为起始,贯穿水生植物区,扩展至藤本彩叶灌木区,并延伸至五老峰,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效应,展示趣味植物,侧重于满足人们重返和陶醉大自然的心态,塑造一个原始自然、富含野趣的山林风光。
西山景区:环西山源的大片区域,目前刚刚完成征地拆迁工程,未来将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与整治工作,作为植物园的休闲、娱乐、度假中心。
2004年底,厦门园林植物总面积扩大为5.23平方公里,涵盖文曾路以东的区域,东接上里水库,正在建设中的植物园东通道工程将使园区与环岛路、文曾路相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