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 干燥实验
(一)沸腾干燥实验
沸腾干燥又称流化干燥,是固体流态化技术在干燥上的应用。
沸腾床干燥器具有传热系数大,热效率高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
目前对干燥机理的研究尚不够充分,干燥速度的数据还主要依靠实验。
在生产操作中,测量床层压力降可了解床层是否达到流态化,操作是否稳定等。
因此,通过实验,可进一步掌握沸腾干燥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流化曲线、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等测定方法,同时还可了解操作故障的识别和排除,为今后的工业干燥器设计和生产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实验任务(任选一个)
1.通过对流化曲线的测定,确定干燥介质适宜的操作流速范围;
2.某工厂需要设计一个沸腾床干燥器,用于干燥绿豆。
请根据实验室提供的设备(见第三部分,实验装置与流程),设计一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为他们提供有关参数,如绿豆的含水量随干燥时间的变化曲线、绿豆表面温度随干燥时间的变化曲线、干燥速率曲线、含水量、临界含水量0X 等。
二.实验原理
1.流化曲线:
流化曲线也称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在流化床的底部气体分布板处装有一压力传感器,测定床层底部的压力,在玻璃管上口处也装有一压力传感器,通过测定床层流化
前后压力降Δ
P f 1)。
图中曲线的a 段(虚线)表明固定床阶段压力降ΔP f 与空床流速u 成正比;此后如再增加气速,压力降的增加变缓,此时床内颗粒变松,成为膨胀床,气速增到b 处附近,床层开始流态化;此后气速再增,床层压力降基本上维持不变,如曲线的c 段所示,此即流化床阶段;过了c 段以后,气速再增,压力降反而变少,如曲线的b 段所示,此时颗粒开始为上升气流所带走,达到了气力输送阶段;若气流增大到将颗粒全部带走,此时压力降减到与气体流过空管的压力降相当。
如果到达流化阶段c 以后,把气速逐渐减少,可以测出压力降并不沿c -b -a 的路线返回,而是循着c -a’ 的路线返回。
曲线的a’段亦相当于固定床阶段,但a’ 段与c 段之间有更为明显的转折,且a’ 段所显示的压力降比a 段所显示的低,此说明从流化床回复到固定床时,颗粒由上升气流中落下,所形成的床层较人工装填时疏松一些,阻力也就小一些。
曲线的明显转折亦表明此过程中不存在与膨胀床要逆转的阶段。
因b 的位置不够明确,故实测起始流化速度时,都以曲线c 段与a’段相交的交点为准。
从流化曲线上可以获得起始流化速度mf u 与颗粒带出速率0u 这两流化床操作的重要参数。
流量的测量采用孔板流量计,其换算公式为:
21C R C V = (1) 式中: V ——流量 [ m 3/h ]
R ——孔板压差,[ kPa ]
1C 、2C ——孔板流量计参数,本实验装置 1C = 26.2 2C = 0.52
故式(1)可写为:
52.02.26R V = (2)
2.干燥特性曲线
若将湿物料置于一定的干燥条件下,例如一定的温度、湿度和气速的空气流中,测定被干燥物料的重量和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则得图2所示的曲线,即物料含水量—时间曲线和物料温度—时间曲线。
干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Ⅰ物料预热阶段;Ⅱ恒速干燥阶段;Ⅲ降速阶段。
图中AB 段处于预热阶段,空气中部分热量用来加热物料,故物料含水量和温
图2 干燥曲线 图3 干燥速率曲线
度均随时间变化不大(即dx/d τ较小)。
在随后的第Ⅱ阶段BC ,由于物料表面存在自由水分,物料表面温度等于空气的湿球温度tw ,传入的热量只用来蒸发物料表面的水分,物料含水量随时间成比例减少,干燥速率恒定且较大(即dx/d τ较大)。
到了第Ⅲ阶段,物料中含水量减少到某一临界含水量时,由于物料内部水分的扩散慢于物料表面的蒸发,不足以维持物料表面保持润湿,则物料表面将形成干区,干燥速率开始降低,含水量越小,速率越慢,干燥曲线CD 逐渐达到平衡含水量X *而终止。
在降速阶段,随着水分汽化量的减少,传入的显热较汽化带出的潜热为多,热空气中部分热量用于加热物料。
物料温度开始上升,Ⅱ与Ⅲ交点处的含水量称为物料的临界含水0X ,在图2中物料含水量曲线对时间的斜率就是干燥速率u ,若干燥速率u 对物料含水量进行标绘可得图3所示的干燥速率曲线。
干燥速率曲线只能通过实验测得,因为干燥速率不仅取决于空气的性质和操作条件,而且还受物料性质、结构以及所含水分性质的影响。
干燥速率为单位时间内在单位面积上汽化的水分质量,用微分式表示,则为
τ
Ad dw u =
[kg/m 2s] (3) 式中:u —— 干燥速率 [kg/m 2s]
A ——干燥表面 [m 2]
τd —— 相应的干燥时间 [s]
dw ——汽化的水分量 [kg]
因为 dx G dw c -=
故式(3)可改写为 τ
ττ∆∆=-==A x G Ad dx G Ad dw u c c (4) 式中: Gc —— 湿物料中绝干物料的质量 [kg]
x —— 湿物料含水量 [kg 水/kg 绝干料]
通过实验,测得x ∆、τ∆即可求出u 。
以u 为纵坐标,某干燥速率下的湿物料的平均含水量x 为横坐标,即可绘出干燥速率曲线。
三.实验装置与流程
本实验装置主要包括三部分:沸腾床干燥设备、调节仪表和控制系统。
沸腾干燥实验装置的流程如图4所示(插入:教案下载\图片\实验六沸腾干燥装置图)。
设备床身的筒体部分由不锈钢(内径100mm ,高100mm )和高温硬质玻璃段(内径100mm ,高400mm )组成,顶部有气固分离段(内径150mm ,高250mm )。
不锈钢段筒体上设有物料取样器、放净口、温度计接口等,分别用于取样、放净和测温。
床身顶部气固分离段设有加料口、测压口,分别用于物料加料和测压。
空气加热装置由加热器和控制器组成,加热器为不锈钢盘管式加热器,加热管外壁设有1mm 铠装热电偶,它与人工智能仪表、固态继电器等连接,实现空气介质的温度控制,同时,计算机可实现对仪表的控制。
空气加热装置底部设有空气介质的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接口,以测定空气的干、湿球温度。
本装置安装有旋风分离器,可除去干燥物料的粉尘。
每套实验装置设有7块仪表,分别为:加热器温控、床身温度、干球温度、湿球温度、空气流量、空气压力和床层压降。
四.操作要点
1.准备工作
(1)将电子天平开启,并处于待用状态;
(2)将快速水分测定仪开启,并处于待用状态;
(3)准备一定量的被干燥物料(以绿豆为例,约2kg ),取1.5 kg 左右放入热水(或沸水)中泡数分钟后取出,并用毛巾吸干表面水分,待用。
(4)往湿球温度计水筒中补水,但液面不得超过警示值。
2.床身预热阶段
启动风机及加热器,设定加热管表面温度(在80-100℃范围内)。
待数分钟后,关闭加热器和风机,打开进料口,将待干燥物料徐徐倒入,关闭进料口,再开启风机及加热器,并确定风速在某一流量下操作。
3.测定干燥速率曲线
(1)取样:用取样器(推入拉出)取样,每隔5-10分钟一次,取出的样品放入小器皿中,并记上编号和取样时间,待分析用。
共做8-10组数据。
做完后,关闭加热器和风机电源;
(2)记录数据:在每次取样的同时,要记录床层温度、空气干、湿球温度和流量、床层压降等。
(3)分析含水量:在用烘箱烘干水分之前,应先将称量瓶和湿试样称重。
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见《附录5 电子天平的使用说明》。
4.测定流化曲线
将气量控制阀开至最大,待数分钟后,调节控制阀开度(关小),每次改变开度(即改变风速),都应记录相应的床层压降和空气流量,直至阀门关闭,共做8-10组数据。
若使用计算机控制系统,改变风速的方法是改变变频器的频率。
取大频率为50Hz。
五.注意事项
1.加料时,要停风机,加料速度不能太快;
2.取样时,取样器推拉要快,槽口要用小布袋套住,以免物料喷出;
3.湿球温度计补水筒液面不得超过警示值;
4.电子天平和快速水分测定仪要按使用说明操作。
六.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简述实验原理和操作要点;
2.画出实验流程示意图;
3.数据处理:根据计算机自动数据采集系统打印出的实验结果(数据及曲线图),任取其中一组为例进行计算;
4.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七.思考题
1.影响干燥速率的因素有哪些?本实验若要提高干燥强度,可采取哪些措施?
2.如何提高床层的稳定性以提高流化效果(可结合本实验写)?
3*.为了大型流化干燥器的设计,需测定其体积给热系数,如何对实验装置进行适当的改造来实现?请设计出实验方案、步骤等。
4*.对间歇操作的沸腾床干燥器,利用固相法研究干燥动力学性能,必须不断地从床层中取料,不仅操作繁琐,而且会破坏操作连续性,引入较大的随机误差。
针对这个问题,是否有其它的研究方法,如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