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运动系统

人体运动系统

第一篇人体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等组成,其功能是实位移或保持姿势。

人体最基本的位移运动是杠杆运动。

其中骨是运动杠杆,关节是支点肌肉是运动动力。

肌肉运动的主要部分,骨和关节是运动的被动部分。

第一节骨的概述
正常成年人共有206块骨,其中170块成双。

177块直接参与随意肌运动。

一、骨的形态各分类
1、长骨:分布在四肢,两端的上下为上端和下端,中间为骨干。

作用;主要
起运动杠杆作用。

2、短骨: 分布在手腕和足的位置,一般是立方体,常有六个面,
它们短小坚固,适合于人手和足的高度灵活的需要。

3;扁骨: 分布在头、胸一般成板状,薄而坚固,起保护作用。

4、不规则小骨: 呈不规规则形状。

如;髋骨、椎骨、聂骨。

5、籽骨:被肌腱和韧带包围起来的骨。

按部位分类;
颅骨脑颅8 面颅14 共22块
听小骨6块
舌骨1块
颈椎7
胸椎12
椎骨26 腰椎 5 躯干骨肋骨24 骶椎 1
尾椎 1
胸骨 1
肩带骨 4
上肢骨游离部位 6
四肢骨
腰带骨2
下肢骨游离部位60
二、骨的构造
骨是器官,它是由骨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等构成。

骨包括;骨膜、骨质、骨髓并有神经和血管分布。

1.、骨膜; 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被覆于除关节面以外的骨质表面,并有许多
纤维束伸入于骨质内。

《1》骨外膜;浅层中有丰富的血管、神经穿行。

深层分化出的成骨细胞,有制造新骨质的作用骨膜作用,沿途有分支进入伏克曼氏管,再
分支伸入哈佛氏管,以营养骨质。

《2》骨内膜:深层细胞处于稳定状态,它使终保特分化能力。

内层:较疏松,衬在骨髓腔面,骨小梁的表面及哈佛氏管内,骨内膜中的细胞分化出的破骨细胞,使骨髓腔不断扩大。

以形成新骨质和破坏、改造已生成的骨质,所以对骨的发生、生长、修复等具有重要意义。

老年人骨膜变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分化能力减弱,因而骨的修复机能减退。

2、骨质;骨质由于结构不同可分为两种:一种由多层紧密排列的骨板构成,叫做骨密质;另一种由薄骨板即骨小梁互相交织构成立体的网,呈海绵状,叫做骨松质。

(一)、骨密质质地致密,抗压抗纽曲性很强。

(二)骨松质则按力的一定方向排列,虽质地疏松但却体现出既轻便又坚固的性能,符合以最少的原料发挥最大功效的构筑原则。

不同形态的骨,由于其功能侧重点不同,在骨密质和骨松质的配布上也呈现出各自的特色。

《1》、以保护功能为主的扁骨,其内外两面是薄层的骨密质,叫做内板和外板,中间镶夹着当量的骨松质,叫做板障,骨髓即充填于骨松质的网眼中。

《2》、以支持功能为主的短骨和长骨的骨骺,外周是薄层的骨密质,内部为大量的骨松质,骨小梁的排列显示两个基本方向,一是与重力方向一致,叫做压力曲线;另一则与重力线相对抗而适应于肌肉的拉力,叫做张力曲线,二者构成最有效的承担重力的力学系统。

、《3》、以运动功能见长的长管状骨骨干,则有较厚的骨密质,向两端逐渐变薄而与骺的薄层骨密质相续,在靠近骨骺处,内部有骨松质充填,但骨干的大部分骨松质甚少,中央形成大的骨髓腔。

在承力过程中,长骨骨干的骨密质与骨骺的骨松质和相邻骨的压力曲线,共同构成与压力方向一致的统一功能系统。

骨松质主要分部在骨骺及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它的内部结构疏松,呈海棉状,弹性大,按骨板排列有四种形式.
<1> 外环骨板; 位于骨密质的外表面,由数层呈环形排列的骨板构成.
<2> 内环骨板; 位于骨髓腔周围,由数层不甚完善的骨板呈环形排列构成.
<3> 哈佛氏骨板; 哈佛氏骨板和哈佛氏管组成哈佛氏系统.
<4> 间骨板; 位于哈佛氏系统之间,是陈旧的哈佛氏骨板被吸收后的残
余. 骨密质内还有许多横行隧道,称为伏尔克曼氏管,管内有血管和神经
穿行.
3. 骨髓分布于骨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内,可分红骨髓、黄骨髓两大类。

红骨髓是造血器官,有造血功能,胚胎及婴儿时期的骨髓都是红骨髓,以后随年龄的增长,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成为黄骨髓,从而失去造血功能,但长骨、短骨、扁骨的松质内的红骨髓都终身保存。

黄骨髓在人类大量失血或贫血时可转化为红骨髓从而恢复造血功能。

三、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质
化学成分有机物;占35% 成分胶原蛋白、粘多粮蛋白
无机物;占65% 成分(骨盐)碱性磷酸钙、碳酸钙等钙盐。

骨不仅坚硬且具一定弹性,抗压力约为15kg/mm2,并有同等的抗张力。

这些物理特性是由它的化学成分所决定的。

骨组织的细胞间质由有机质和无机质构成,有机质由骨细胞分泌产生,约占骨重的1/3,其中绝大部分(95%)是胶原纤维,其余是无定形基质,即中性或弱酸性的糖胺多糖组成的凝胶。

无机质主
要是钙盐,约占骨重的2/3,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结晶,是一种不溶性的中性盐,呈细针状,沿胶原纤维的长轴排列。

将骨进行锻烧,去除其有机质,虽然仍可保持原形和硬度,但脆而易碎。

如将骨置于强酸中浸泡,脱除其无机质(脱钙),该骨虽仍具原形,但柔软而有弹性,可以弯曲甚至打结,松开后仍可恢复原状。

一、骨的生长
《一》、骨的生长是指骨体积增大的过程。

骨的长长和骨的长粗骨的发育基于两种机制:一是骺软骨不断增生,骨干端又不断骨化,使骨得以不断长长,直至20岁左右,骺软骨不再增长也被骨化,骨干与骨骺相连,二者的嵌接处形成一条粗糙的骺线;另一是骨膜内层不断地层层造骨与改建,其内部骨髓腔也不断造骨、破骨与改建,从而使骨干不断增粗、骨髓腔也不断的扩大。

由于造骨和破骨互相矛盾互相制约的作用,使骨在长长变粗的同时,依据内、外环境诸多因素的影响,骨质的构筑得到不断的改建,使骨达到了以最少的原料而具有高度的韧性和硬度统一体的效能(图)。

短骨的骨化过程与长骨骨骺相似,但首先从软骨膜开始化骨,然后再进行软骨内化骨。

《二》、影响骨生长的某些因素
1、遗传因素第一、是种族的影响,第二、是亲代的影响。

2、机械力的作用;在骨机械应用力处于最适宜值时,骨组织的增长和
再吸收是平衡的在骨机械应力的极限内。

骨的到适当的锻炼,骨的增生
占优势。

若骨机械应力超过极限应力的上限时,骨组织会被病理性再吸收所伤害。

若骨机械应力小于极限应力的下限时,骨组织再吸收停止。

3、营养,激素、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

《五》、骨的功能
1、支持功能;骨构成身体坚固支架。

2、保护功能;骨构成体腔的外壁,保护内部的重要器官。

3、运动杠杆功能;骨为肌内提供附着面,在神经系统作用下,肌肉
收缩牵动骨以关节为中心做各种运动。

4、造血功能;骨是重要的造血器官,红骨髓有造血细胞的作用。

5、储存钙、磷的功能;体内的大量的钙、磷储存在骨中,并随体内
钙、磷代谢状况而储存或释放。

《六》、体育锻炼对骨的影响
1、促进骨的生长发育
《1》、锻炼可以促使骺软骨的细胞正常增殖,有利于骨的长长。

《2》、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保证骨的营养供给和新陈代谢立刻加强。

2、骨增粗,提高骨的机械性能
《1》、锻炼可使骨承受各种机械作用,促使骨表面隆突更显著,骨质增厚,管状骨增粗,骨小梁排列更符合力学规律。

〈2〉、使骨抗压、抗弯、抗扭性能加强。

《锻炼可以使骨的承受力加强;
一般股骨承受力为263kg——400kg的压力,而经常锻炼者承受力达700kg》不过锻炼停止,骨所获得变化就会逐渐消失。

3、不良影响
静态压力对髓软骨的生长不利
长时间从事某一项专项练习,而缺乏全身身体锻炼,就会造成骨骼发育不平衡,局部负担过重,锻炼不当还会造成骨质肥大,骨质增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