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青河灌区灌溉系统规划设计指导书一、灌区开发缘由 (一)基本情况灌区位于界荣山以南,马清河以北,(20m 等高线以下的)总面积约12万亩。
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适宜于农作物生长。
年平均气温16.5℃,多年平均蒸发量1065mm ,多年平均降水量1112mm ,马清河灌区地形图见附图。
灌区人口总数约8万,劳动力1.9万。
申溪以西属兴隆乡,以东属大胜乡。
根据农业规划,界荣山上以林、牧、副业为主,马头山以林为主,20m 等高线以下则以大田作物为主,种植稻、麦、棉、豆等作物。
灌区上游土质属中壤,下游龙尾河一带属轻砂壤土。
地下水埋深一般为4~5m ,土壤及地下水的PH 值属中性,无盐碱化威胁。
界荣山、龙尾山等属土质丘陵,表土属中粘壤土,地表5~6m 以下为岩层,申溪及吴家沟等沟溪均有岩石露头,马头山陈村以南至马清河边岩石遍布地表。
吴家沟等沟溪纵坡较大,下切较深,一般为7~8m ,上游宽50~60m ,下游宽70~90m ,遇暴雨时易暴发洪水,近年来已在各沟、溪上游修建多处小型水库,山洪已基本得到控制,对灌区无威胁。
马清河灌区为马清河流域规划的组成部分。
根据规划要求,已在兴隆峪上游20km 处(图外)建大型水库一座,坝顶高程50.2m ,正常水位43.0m ,兴利库容1.2×1380m ,总库容2.3×1380m 。
马清河灌区拟在该水库下游A A -断面处修建拦河坝式取水枢纽,引取水库水发电则利用尾水进行灌溉。
A A -断面处河底高程30m ,砂、卵石覆盖层厚2.5m ,下为基岩,河道比降1/100,河底宽82m ,河面宽120m 。
水库所供之水水质良好,含沙量极微,水量亦能完全满足灌区用水要求。
(二)灌区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首先,该灌区灌溉面积近12万亩,其种植的作物包括有棉早稻、中稻、双季稻和棉花,都是相对来说耗水的经济作物,种植比为50:30:20:30。
其次,就目前来说,该灌区位于河流冲击所形成的平原带,其正南方有马清河通过,而在马清河上游有一兴利库容1.2×138m ,总库容2.3×138m 的水库,同时其水源方便、水质良好,符合灌溉的条件。
最后,在灌区其现在仅有两条河流,但是只是小流量河流,并不能满足灌区对于水量的需要,因此修建渠道十分必要。
二、灌溉渠系与渠系建筑物规划布置(一)水源与取水口选择以马清河为灌溉水源,同时采用无坝取水的方式进行,而取水口选择在A 断面,其不仅来说水源方便、渠道距离短,同时灌区处于高程小于20m的A区域,而若从马清河的河道取水,其路途不仅长,而且其位于低洼出,不能够在节约工程的前提下进行经济的引水,同时在沿河道周围岩石遍地,对于渠道的修建来说工程量大。
而在水库断面进行取水不仅能够满足取水高程的要求,同时在路程上来说也是较短的。
(二)各级渠道布置1、干渠干渠的布置是从取水出起,沿等高线向下直到等高线为20m出左右,贯穿整个灌区范围,总长度为17.7km,具体情况见图1.2、支渠支渠的布置以满足灌区的需水要求为大前提,同时由于灌区归属于两个不同的权属单位,因此要避免用水的冲突,不能够使同一支渠对该两权属单位进行灌溉,要分别的进行布置。
而该灌区中又包含有河流为两山夹一槽的地形,故为了能够满足灌排的需要,可以使支渠远离河流,布置了四条支渠,长度分别为4km、5.3km、6.9km、7.0km,其将灌溉区域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的面积为2.04万亩、2.89万亩、3.41万亩、3.78万亩,将干渠分为四段,各自的长度分别为3.05km、6.57km、4.83km、3.25km,具体的布置情况见图1.3、斗渠由于灌区相对来说比较平缓,因此斗渠沿等高线布置,设计的为典型斗渠,其斗渠均长为4km,间距为737m,一支渠包括有八条斗渠。
具体见图1.4、农渠典型农渠的设计为每条斗渠包括20条农渠,农渠长度为715m,间距为200m,具体的布置见图1.(三)渠系建筑物布置由于取水出够高,故可以不用设置节制闸,但是采用的是又坝取水,故要求有进水闸,而在干渠的渠首段其需要经过山丘然后走向下游,故可以采用涵洞或者是跌水。
在每条支渠的进水口还需要设置分水口,干渠要经过河流,故需要在其上设置渡槽,每级渠道也需要设置退水渠。
三、计算渠道设计流量(一)确定工作制度干支渠续灌,斗、农渠轮灌(各分两组,即10条农渠,4条斗渠)(二)计算典型支渠设计流量首先确定该灌区的棉花和早稻的灌溉制度。
棉花的田间耗水量等于其田间需水量,而对于干旱作物采用K值法求解其整个生育期的需水量,再运用模比系数求取每个生育阶段的需水量。
运用水量平衡法求取其灌水量,具体的求解方法及求解过程见表1。
棉花设计灌溉制度计算表表1生育阶段幼苗期(21/4-16/6)现蕾期(21/4-16/6)开花结铃期(17/6-28/7)吐絮期(27/8-6/11)全生育期(21/4-6/11)计划产量(kg/亩)120需水系数(m3/kg)2.67土壤最大含水率(%)88.000土壤最小含水率(%)61.600全生育期蓄水量(m3/亩)320.4n 0.480计划湿润层深(m)0.4-0.5 0.5-0.6 0.6-0.7 0.700Wmax(m3/亩)140.870 169.044 197.219 197.219Wmin(m3/亩)78.887 98.609 118.331 138.053模比系数(%)18.000 30.000 24.000 28.000 100.000 阶段需水量(m3/亩)57.672 96.120 76.896 89.712 320.400 k/et(%) 10 20 22 25K(m3/亩) 5.767 19.224 16.917 22.428Wr(m3/亩)21.131 24.012 26.893 0.000P0 (m3/亩)54.400 40.800 8.293 30.311W0(m3/亩)102.000期末土层储水125.626 113.542 88.750 111.777量(m3/亩)灌水量(m3/亩)0 0 60.000 60.000灌水后土壤含0 0 148.750 171.777水量(m3/亩)(1)棉花全生育期的需水量ET总=K*YK-----2.67m3/kg Y----计划产量120kg/ m3(2)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ET=模比系数*ET总(3)Wt=667*n*θ平均*Δh,求取各阶段随着计划湿层增加而增加的储水量。
(4)地下水补给K=ET*补给系数(5)P0=α*P,其中α取0.2-0.3,P为个生育期的降雨量(6)计算土层允许的储水上限值和下限值Wmax=667*n*H*θmaxWmin=667*n*H*θmin(7)再运用公式H0+P0+K+Wt-ET,当结果介于Wmax和Wmin之间时,无需灌水,但是当结果小于Wmin是便需要灌水,同时取每一阶段的中间日期灌水,具体的灌溉制度见表2.棉花设计灌溉制度表2灌水次序灌水时间(日/月)灌水定额(m3/亩)1 8月15日602 9月30日60 汇总灌溉定额100 早稻灌溉制度的确定,首先来说早稻的需水量+田间深层渗漏量=田间耗水量,需水量ET= 该阶段模比系数*该阶段的蒸发量,田间深层渗漏量=该阶段渗透强度*该阶段生长天数,然后遵循当田间淹灌水层深度H=H0+P0-ET大于最大蓄水深度Hp时要排水,排水量Δh=H-Hp;反之当H=H0+P0-ET小于适宜的最小淹没层深度Hmin时则需要灌水,而灌水量m需满足max(m+H)≤Hmax(适宜的最大淹没层深度),同时由于其黄熟期为自然干落,故不考虑其耗水,只考虑黄熟期之前的水量平衡,具体的求解过程见表3.早稻生育期灌溉制度计算表表3日期月日生育期设计淹灌水层逐日耗水量逐日降雨量淹灌水层变化灌水量排水量(1) (2) (3) (4) (5) (6) (&) (8)42410.0025复苗期10-30-5025.9020.02621.802717.70281.50 15.102911.0034.10 26.9020.051 22.802 18.703 3.40 18.004 92.00 50.0055.95分蘖前10-40-801.20 46.706 7.90 50.107 28.50 74.108 69.609 65.10160.60112.50 58.60126.40 60.50 134.50 56.00 1451.50 15分蘖后20-50-9146.30166.00 47.10 1724.50 66.40 1885.70 1980.50 275.30 2170.10 2210.60 75.50 2310.70 81.00 245.20 75.80 2570.60 2665.40 271.10 61.30 283.70 59.80 2954.60 349.40 3144.206 1 39.002孕穗20-50-1017.40 48.50 3 1.90 42.504 34.605 7.90 26.706 48.80 30.07 40.908 33.009 25.1010 47.2030.01139.30 1231.40 1323.5014 1.90 47.5030.01539.60 1631.7017抽穗20-50-91 7.20 24.5018 47.3030.01940.10 232.90 2125.70 2249.20 67.70 2360.50 2435.40 88.70 2581.50 261.50 75.80 2768.602861.40 2954.20 347.007 1乳熟10-40-5041.002 35.003 29.004 23.005 17.006 6.00 11.007 35.0030.08 29.009 23.00117.001111.0012黄熟湿润1314154.80 10.00164.101718192校核:H始+ΣP-Σd+Σm-ΣWC=H末10+307.3-55.9+190-440.40=11.00 与7月11日的淹没水层的深度相等,计算无误。
早稻的灌溉制度见表4早稻设计灌溉制度表表4灌水次序灌水时间(日/月)灌水定额mm(m3/亩)1 4月25日20 13.3332 4月30日20 13.3333 6月6日30 20.0004 6月10日30 20.0005 6月14日30 20.0006 6月18日30 20.0007 7月7日30 20.000 汇总灌溉定额190 126.667(注1mm=2/3 m3/亩)然后结合其他作物的灌水制度及灌水、泡田的延续时间进行灌水率图的绘制和修正,具体的绘制、修正过程和结果见下表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