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真种子:指整个籽粒由受精的胚珠发育而成的种子。
2.农业种子:泛指用于农业播种的植物器官。
3.种脐:指种子成熟后从种柄上脱落时留下的疤痕。
4.发芽口:又称种孔,是胚珠时期珠孔的遗迹。
5.脐条:又称种脉、种脊,是倒生、半倒生胚珠从珠柄通到合点的维管束遗迹。
6.内脐:胚珠时期合点的遗迹,位于脐条的终点部位,稍成突起状。
7.种阜:靠近种脐部位种皮上的瘤状突起,是外种皮细胞增值或扩大而形成。
8.外胚乳:由珠心细胞发育而成的贮藏组织。
9.内胚乳:由极核受精发育而成的贮藏组织。
10.糊粉层:种子胚乳的最外层组织,含有较多蛋白质颗粒和结晶。
11.合子:雌雄配子经受精形成的二倍体细胞。
12.盾片:禾本科植物的外子叶发育不全,只有内子叶发育,着生于胚轴的一侧,形状如盾,称为盾片。
13.自由水:不被植物细胞内胶体颗粒或大分子所吸附、能自由移动、并起溶剂作用的水。
14.束缚水:被细胞内胶体颗粒或大分子吸附或存在于大分子结构空间,不能自由移动,具15.次生胚根:后于初生胚根突破种皮的胚根,位置一般和初生胚根相对。
16.无胚现象:一批种子中,发现外形似乎正常但内部无胚的种子。
17.多胚现象: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或成熟种子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胚的现象。
18.无性种子:凡通过无融合生殖产生胚而形成的种子的统称。
19.种子败育:胚珠能顺利通过双受精过程,但却不能发育成具有发芽能力的正常种子的现象。
20.无融合生殖:在植物中不经过配子融合而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1.临界水分:临界水分是种子的结合水达到饱和程度并将出现游离水时的水分。
22.安全水分:指种子的水分在临界水分以下,可以安全储藏的水分含量。
安全水分受温度的影响而不同。
23.平衡水分:指在规定温度和规定相对湿度相平衡时的水分。
24.脂肪酸价:指中和1克脂肪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25.脂肪碘价:指每100g油脂所能吸收碘的质量(以克计)。
26.油质酸败:指天然油脂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引起变质的现象。
27.种子毒物:由生物或环境引起,种子中存在的有毒物质。
28.内源性毒物:种子本身固有的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因植物种类品及种不同而异,可遗传。
29.外源性毒物:种子在生长发育及贮藏过程中,由于外界生物的入侵或有毒物的侵入而产生的有毒成分。
30.种子休眠:有生活力的种子由于内在原因,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仍不能萌发的现象。
32.硬实:豆科、锦葵科、藜科、樟科、百合科等植物种子,有坚厚的种皮、果皮,或上附有致密的蜡质和角质,被称为硬实种子或石种子。
33.种子发芽力:种子在实验条件下发芽并长成正常幼苗的能力。
34.种子生活力:种子发芽的潜在能力或中种胚具有的生命力,通常指一批种子中具有生命力种子数占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35.种子活力:指在广泛的田间条件下,种子迅速整齐出苗并长成正常幼苗的潜在能力。
36.种子发芽势(%):种子发芽粒数达到高峰时的发芽总数占供测种子粒数的百分比。
37.种子发芽率(%):种子发芽率=(发芽种子粒数/供试种子粒数)*100%38.发芽指数(GI):发芽指数(GI)= ∑(Gt/Dt)Dt—发芽日数,Gt—和Dt相对应的每天发芽种子数。
40.种子寿命:种子从完全成熟到丧失生活力所经历的时间。
41.种子劣变:指种子生理机能的恶化。
42.超干贮藏:将种子含水量降至5%以下,密封后在室温或稍微降温条件下贮藏种子的方法。
45.种子萌发:种子的胚从相对静止状态变为生理活跃状态,并长成营自养生活的幼苗的过程。
48.种子容重:单位容积内,种子的绝对重量,单位为g/L。
49.种子比重:指一定绝对体积种子的重量和同体积水的重量之比,即种子绝对重量和其绝对体积之比。
50.种子千粒重:以克表示的一千粒种子的重量,它是体现种子大小和饱满程度的一项指标,是检验种子质量和作物考种的内容,也是田间预测产量时的重要依据。
51.种子堆孔隙度(%):种子堆空隙体积站种子堆总体积的百分数。
52.种子堆密度(%):指籽粒和固体杂质体积占种子堆总体积的百分数。
53.静止角:是指物料在不受任何限制和外力作用时,由一定高度自然下落到水平面上达到相当数量和高度之后会自动形成一个圆锥体,圆锥体母线和底平面(即水平面)所构成的夹角。
54.自流角:当种子摊放在其他物体的平面上,将平面的一端向上慢慢提起形成一斜面和水平面所成之角(即斜面的陡度)亦随之逐渐增大,种子在斜面上开始滚动时的角度和绝大多数种子滚落时的角度。
55.种子散落性:即自然流动性,由子粒间摩擦力的大小所决定,一般用静止角表示。
56.种子自动分级:57.种子发热:种温在数日内超出仓温影响的范围,发生异常上升的现象。
58.种子结露:指当温热的空气和较低温度的某一堆层相遇,种粒间隙中的水汽量达到饱和时,水汽便凝结在种子表面,形成雨露水相似的水滴的现象。
60.种子加工:对采收的种子进行清选、分级、干燥、消毒、脱毛或包衣等处理,以提高播种品质和保持种子较长寿命的措施。
61.种子包衣和丸化:前者指利用非种子物质包裹在种子表面,在种子表面形成一层膜,并不明显改变种子形状和大小的种子处理方法;后者指利用黏着剂,将杀菌剂、杀虫剂、染料和填充剂等非种子材料黏着在种子外面,通常做成大小和形状上没有明显差异的单粒单位种子,以便机械播种的方法。
62.扦样:利用一种专用的扦样器具,从袋装或散装种子批取样的工作。
69.人工种子:人工种子又称合成种子或体细胞种子,指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将植物的体细胞诱导在形态上和生理上均和合子胚相似的体细胞胚,然后将它包埋于有一定营养成分和保护功能的介质中,组成便于播种的类似种子的单位。
70.胚状体:(1)在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体外培养过程中,由一个或一些体细胞经过胚胎发生和发育过程,形成的和合子胚相类似的结构。
可进一步发育成植株。
(2)动物中通过人工胚泡移植手术产生的具有胚层结构的小体。
1.园艺植物:良种繁育的植物材料,应该具有个体小,生长或发育周期短的特点。
2.种子:指农作物和树木的种子或繁殖体,包括籽粒、果实、根、茎、叶、芽、苗3.良种繁育:保持品种种性和大量生产优质种子种苗等繁殖体的技术。
包括质量保持和数量增加,还有混杂退化品种的逆向提纯复壮。
4.退化是就生产上推广的品种在扩大繁殖继续推广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使该品种的基因和基因型的频率发生改变,造成品种劣变的现象,才是真正的退化。
5.杂种优势: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杂种一代(F1)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品质等方面比双亲优越的现象.6.雄性不育性:普遍存在,可以遗传,在两性花作物中,雄性器官表现退化、畸形或丧失功能的现象。
7.雄性不育系:通过一定的方法,按照一定的选育程序育成的雄性不育稳定的系统8.嫁接:嫁接是将母本树的枝或芽接到砧木上,使其结合形成新植株的一种无性繁殖方式9.种子春化型:有些二年生蔬菜从种子萌动就能够感受低温的现象(白菜、萝卜、菠菜、莴苣、芥菜等)10.种子硬实:因其特殊种皮结构,过于干燥情况下严重失水,播种后不能吸水膨胀,发芽率低。
11.先期抽薹:指肉质根或叶球未充分发育,甚至未形成,这时就抽薹开花。
12.扦插:剪取某些植物的茎、叶、根、芽等(在园艺上称插穗),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
13.压条:将连着母体枝条压埋土中或包埋于生根介质中,待不定根产生后切离母体,形成一株完整的新植株。
14.植物组织培养: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原生质体),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下(适宜的人工培养基、无菌条件、培养条件),培养发育成完整再生植株的技术。
15.植物细胞全能性:植物的每个细胞携带该植物的全部遗传信息,在适当的条件下,可表达出该细胞的所有遗传信息,分化出植物有机体所有不同类型的细胞,形成不同类型的器官甚至胚状体,直至形成完整再生植株。
16.脱毒苗:根据科学家的长期研究,农作物品质衰退的原因主要是植物病毒的感染。
为获得高产,生产中就必须培养出无病毒苗木,即脱毒苗17.现代育苗技术: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现代的设施和现代的经营管理从事育苗的方法。
18.工厂化育苗(广义):使用具有现代化设施的育苗温室,进行大规模、机械化、自动化育苗方式.19.保护地育苗:在人为设置的保护设施中建苗床进行育苗的方式。
褐变现象:在植物的外植体初始培养和继代培养中,培养物不断向培养基中释放出一些褐色物质,使培养基变色,随着培养时间的延续,变色逐渐加重,甚至引起培养物死亡。
20.层积:将种子和潮湿的介质(通常为湿沙)一起贮放在低温条件下(0—5 ℃),以保证其顺利通过后熟作用,也称沙藏处理。
1.种子成熟,(1)形态上的成熟:种子形态、大小的变化已经稳定,物质合成和积累基本完成。
(2)生理上成熟:种子生理、生化的变化和生理上成熟2、安全水分,低于临界水分种子能安全储藏的种子含水量称为安全水分。
3、种子休眠:凡是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在适应萌发的条件下不能萌发的现象。
4、田间检验:是在作物生育期间,在种子生产田中进行的设点取样鉴定,主要检验品种的真实性和纯度,其次检验杂草、异作物混杂程度、病虫感染率、生育状况和倒伏程度等。
通过田间检验确定该田块作物是否可以留种极其纯度高低。
简答题1、所有农作物种子各部分化学成分的分布的共同点(1)作为保护组织的皮层含有较多纤维素和灰分。
(2)作为养分储藏组织的胚乳或子叶含有大量的该类种子的主要储藏物质。
禾谷类主要为淀粉,豆类主要是蛋白质,油料主要是脂肪。
(3)种胚除了具有较多的结构Pr外,还有较多脂肪、灰分和糖份。
2、玉米制种中提高授粉率和结实率的技术要点(1)剪短母本雌穗苞叶如果制种区母本开花晚于父本,把母本苞叶的顶端剪去3cm左右,可使母本提前2~3天吐丝。
提早去雄也有提早雌穗吐丝的作用。
(2)剪母本花柱父本晚于母本吐丝时,如时间较长,造成母本雌穗花柱伸出过长下垂,影响下部花丝授粉,可把母本花柱剪短,留1.5cm即可,可延长母本的授粉时间,有助于受精结实。
如果不剪,母本将会有半边穗不结实,影响产量和质量。
(3)种植采粉区在制种田旁边单独种植一小块采粉区,将父本分期播种,供人工辅助授粉用。
(4)变正交为反交如果父本散粉过早(5~7天),可将原来的父本改为母本进行人工去雄,将原来的母本改作父本不去雄,使花期达到相遇。
由于原来的父母本的行数是按比例种植的,所以父本行数少,改作母本后,制种田的产量必然要降低,但是毕竟可以获得到产量。
此法是万不得已的时候才能采用,且要正交和反交的配合力相差不大的组合才能使用。
3、扦样中应遵循的原则。
在扦样时必须制订严格的取样规程,采取有效的取样工具,同时还必须遵守以下原则:(1)扦样前检验人员必须对整批种子情况做全面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