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LCD背光模组的详细介绍

LCD背光模组的详细介绍

LCD背光模组的详细介绍
制作材质:在PET基材上涂布覆盖锯齿状或波浪状的PMMA微结构
上下稜镜片两种.区别为基材上微结构方向(相互垂直)不同.
作用:提升正面辉度
种类:
BEFⅡ---(规则稜柱)单一方向增量大概60%,而两张垂直方向重叠可增加120%
BEFⅢ---(不规则稜柱,避免干涉现象)单一方向增量大概59%,而两张
垂直方向重叠可增加111%
RBEF---微结构非直角而是圆弧状,亮度比较:BEFⅡ>RBEF视角比
较:RBEF>BEFⅡ
DBEF---3M专利,结构由多层可反射偏极光片相互贴附而成,可改变光的进行方向,经由反射后再加以利用
反射板
制作材质:PET及PC基材,反射率达90%.
作用:一般侧光式背光模组的反射板放置于导光板底部,将自底面漏出
的光反射回导光板中,防止光源外漏,以增加光的使用效率:而直下式背光模组则是置于灯箱底部表面或黏贴于其上,将经扩散板反射之光束由灯箱底部再次反射回扩散板以被利用。

导光板
应用于侧光型背光模组,是影响光效率的重要元件,用射出成型的方法将丙烯压制程表面光滑的楔形板块,然后用具高反射率且不吸光的材料,在导光板底面用网版印刷印上圆形或方形的扩散点。

导光板主要功能在于导引光缐方向,以提高面板光辉度及控制亮度均匀。

冷阴极管位于导光板厚侧的端面,冷阴极管所发的光以端面照光的方式进入导光板,大部分的光利用全反射往薄的一端传导,当光线在底面碰到微结构正面射出,利用疏密、大小不同的微结构图案设计可使导光板面均匀发光。

在外型上又区分为:1.楔型板.2.平板。

一般笔记型电脑因考虑空间关系均采用楔型板,而LCD Monitor与LCD TV则采用平板为主。

材质:PMMA---光学亚克力板,即有机玻璃
特性:具有较低的表面粗糙度和良好的光学特性
作用:接受光源,引导光的散射方向
类型:印刷式(以网板印刷的方式印上扩散点)、非印刷式(利用设定好网点或纹路的摸具制作)
非印刷式包括机械加工、蚀刻及薄板取代等方式
直下式(光源在LGP背面)、侧光式(光源在侧边)
矩形、楔型、弧型等
偏光转换膜
因在现有LCD液晶面板设计中,对光源模组给予过濾掉S-ray平行光,允许P-ray光源通过,并利用这单一的偏极态光來驱动或照明LCD液晶面板,产生所要的功能。

所以会在光缐进入液晶面板前会先经过一偏光板,此一偏光板会有吸收掉某一偏光方向的能量,而冷阴极管所产生的光为非偏极化光,在通过第一片偏光版时,有一半以上的光能量会被吸收掉,使得光的使用效率非常差。

为解决这个问题须采用偏光转换技术,以提高背光模组中一必要的关键元件,它的功用是使光源做偏极态转换。

其方法是利用反射偏光板将可通过与不可通过LCD偏光板的光分離,然後利用反射板将反射回來的光转换成可用的偏光,达到亮度提高的目的。

一般偏光转换技术是藉由特殊的光学涂布以及结构特殊的排列方式构成光分離板,将出射分離成P偏光及S偏光,S偏光经反射後又成为P偏光,即可通过LCD的偏光板;也有利用一片胆固醇型液晶片跟1/4波片构成偏光反射板,将导光板的出射光分離成左旋及右旋圆偏光,左旋圆偏光通过1/4波片後成为直缐偏光,可直接通过LCD的第一面偏光板,而右旋圆偏光经反射板反射後,亦成为可用的左旋偏光而被利用。

国内背光模组厂商在笔记型电脑及LCD监视器产品已累积相当的量产
经验,在设计开发上具技术基础,对于开发LCD TV用背光模组上应有助益,惟目前所欠缺的是通过认证後,进一步导入量产的经验,未來也唯有与国内面板厂不断合作,由专案开发经验中累积实力,预期随著LCD TV产品及市场的渐趋成熟,国内背光模组厂商的技术能力将可更上层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