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两件申请的原因:客户A公司给出的交底材料中一共给出了三个实施方式,其中前两种实施方式所共有的且与现有技术相区别的特征是:“·····”;第三种实施方式和现有技术想区别的特征是:“······”。
上述两个区别技术特征不是相同或者相应的特定技术特征,因此第三种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和前两种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不属于一个总的发明构思,不符合《专利法》第31条第一款和《专利法实施细则》第43条关于单一性的规定,不能够合案申请。
所以应当分别撰写两项单独的申请。
说明书公开充分:《专利法》第26条第3款规定,说明书应当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
《专利法审查指南2010》中规定,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是指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按照说明书记载的内容,就能够实现该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其技术问题,并取得预期的技术效果。
根据·····都可以明确的看出,现有技术中的····完全能够适用本发明,并使本发明在整体上得以实施。
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说明书的记载,采用现有技术中已有的···,足以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能够解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取得本发明预期的技术效果。
一、无效宣告请求书尊敬的专利复审委员会:本申请人A公司(以下简称申请人)依据《专利法》第45条以及《专利法实施细则》第65条的规定,对名称为“·····”的中国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以下简称“该专利”)提出无效宣告请求。
该专利的专利号为ZL201202····,申请日为····,优先权日为···,授权公告日为····。
请求人体统的证据如下:附件1:该专利的授权公告文本。
附件2:名称为“·········”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专利号为····,申请日为·····,授权公告号····。
附件3:名称为“·········”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专利号为····,申请日为·····,授权公告号····。
附件4:该专利的优先权文件的中文译文(以下简称“该专利优先权文件”),申请日为请求人具体提出的无效宣告理由是:1.该专利的权利要求1和附件2相比,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2款规定的新颖性;2.该专利的权利要求2与附件2和/或附件3以及公知常识的结合相比,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3.该专利的权利要求3未以说明书为依据,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4.该专利的权利要求4引用权利要求1和2部分的技术方案不清楚,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5.该专利的权利要求书1缺乏必要的技术特征,并且未以说明书为依据,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2款、《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
请求人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具体陈述如下:1.该专利的权利要求1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2款新颖性的规定由于该专利的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与附件4的权利要求1中的技术方案是相同的,并且该专利的申请日在该专利优先权文件的申请日之后的12个月内,所以该专利权利要求1可以享受附件4。
因为附件2中的专利申请日在该专利的优先权日之前,公开日在该专利的优先权日之后,并且这两个专利都是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的,所以附件2能够用于评价该专利权利要求1的新颖性。
【第一段:对比文件可用于评价该专利的理由】从附件2说明书中的(标题、第三段、第五段以及附图1)中可以看出,该专利权利要求1已经被附件2全部公开。
具体是,附件2公开了一种····,即相当于该专利的···。
还包括···,前述特征相当于该专利中的如下特征:···,其中,附件2中···即为该专利权利要求1中的·······,···相当于···的下位概念。
【技术方案中全部技术特征一一对比】进一步地,由于该专利权利要求1与附件2的技术领域、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技术效果均相同,而该专利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也已经被附件2完全公开了,因此附件2构成了该专利权利要求1的抵触申请,因此权利要求1相对于附件2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2款规定的新颖性。
【比较技术领域、技术问题、技术效果是否相同】【从属权利要求的新颖性对比】惯用技术手段的直接置换:《指南》2. 该专利的权利要求2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三步法:1.确定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技术领域,技术问题,技术效果,技术特征)2.找出区别技术特征和本发明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依据说明说中的技术效果,重新确定发明要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3.判断要求保护的发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是否显而易见。
(公知常识,惯用技术手段的替换;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手段相关的技术手段;为另一份对比文件中披露的相关技术手段,且所起作用相同)4.显著进步的表述。
表述一下区别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技术效果,这些技术效果是对比文件所无法取得的。
该专利权利要求2~4中有多项技术特征,如:········,在该专利优先权文件(附件4)中均没被披露。
因此该专利权利要求2~4不能享受附件4的优先权,其新颖性和创造性的判断时间应该以该专利的实际申请日为准。
【优先权,将权利要求书中的每一项权利要求均与原申请文件记载,看该权利要求中高的所有技术特征是否均记载在原申请文件中】由于附件····中的公开日期均早于该专利的实际申请日期,所以可以用于评价该专利权利要求·····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该专利要求2进一步限定了所述隔挡片为······。
在附件2公开了透水性滤网(即为隔挡片的下位概念)固定于···上(说明书第五段第三行),因此完全公开了隔挡片的位置特征。
该专利权利要求2与附件2之间的区别特征为:该专利权利要求2中的隔挡片为一层气密性礴膜·····。
而附件3中公开了如下技术特征:·······这些特征与该专利权利要求2中挡隔片的特征完全相同,并且其目的都是为了·····,因此其技术效果也就完全相同。
由于附件2和附件3与该专利权利要求2的技术领域相同,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将附件2和附件3和/或公知常识结合起来,通过将附件3中的····代替附件2中的···以得到该权利要求2的技术方案。
所以该专利权利要求2与附件2和附件3和/或公知常识的结合相比是显而易见的,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创造性的规定。
3.该专利的权利要求3未以说明书为依据,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
参见说明书最后一段,······而该专利的权利要求3并没有记载····这一技术特征,因此····也包括是用···的情况,概括了一个比说明书公开的内容更宽的保护范围。
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并无法得知······。
因此,该第4款的规定。
4.该专利的权利要求4引用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2部分的技术方案不清楚,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
该专利的权利要求进一步限定了刺尖部在常态下·······。
但在该专利权利要求4所引用的权利要求1和2的方案中,均没有披露····这个特征。
因此,该专利的权利要求4引用权利要求1和2的方案部分,缺乏引用的基础,使得保护范围不清楚,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
5.该专利的权利要求1缺乏必要的技术特征、并且未以说明书为依据,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2款、《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
审查员认为权利要求2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2款规定的创造性,这一结论值得商榷,我们可以与审查员进一步沟通与解释,原因如下:权利要求2引用权利要求1,其附加技术特征进一步限定:·······我们可以在答复审查意见通知书的意见陈述中强调:“·········,即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这些使得权利要求2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争取能够说服审查员接受上述意见。
综上所述,关于权利要求2的创造性问题可以进一步与审查员争辩交流,但要做好审查员不接受时的后续修改准备。
二、修改权利要求书根据专利法第33条的规定,申请人可以对其专利申请文件进行修改,但是,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不得超过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
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51条第3款的额规定该,在答复审查意见通知书时,对申请文件进行修改的,应当针对通知书指出的缺陷进行修改,不能为了克服权利要求不具备新颖性或创造性的缺陷,而在权利要求中增加申请文件中未记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