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整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整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202 学科门类:工学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掌握必备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机械设计、制造、控制以及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能够在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中,面向智能制造第一线,开展机械系统运行与维护、集成与设计、工业机器人应用,从事机械制造工程领域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特色1、以中国制造2025为人才导向,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传统工科专业进行改造,以智能制造最新的技术产业发展为特点,培养符合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的工业机器人技术方向和智能制造技术方向的应用型人才,构建新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思路。

2、引进实力企业,加强合作,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应用能力培养环节,把全体学生学习效果作为关注的焦点,质量持续改进,建立“评价—反馈—改进”闭环,形成持续改进机制。

3、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定位,培养学生基础应用能力,学以够用为主,用以工程实际为度。

对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智能制造技术两个特色培养方向,进行项目化、案例式课程体系教学,辅以线上线下融合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机械基础、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方面的专业复合型人才。

三、毕业要求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达到如下12点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智能制造第一线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工艺与编程、机电一体化设备设计与维护、智能制造设备编程与调试工程中所涉及的复杂应用系统工程问题。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并能够将其用于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表述;(2)掌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等学科基础知识,能够将其用于机械工程问题的建模和求解;(3)掌握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机械制造工程原理与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能够将上述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控制等一般问题的推演、分析、计算和设计;(4)掌握智能制造装备的应用技术、自动化技术、检测技术、机电微机控制技术等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技术前沿,能够将上述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一般问题解决方案的提出、评价、比较和综合。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和判断机械设计制造过程的一般问题,借助文献研究进行分析,以获得有效结论。

(1)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原理,识别和判断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的常一般题关键环节和因素;(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原理和方法,准确表达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的复杂问题;(3)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原理和方法,借助文献研究,理解解决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的复杂问题有多种方案,并能够根据应用条件选择和替代;(4)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原理和方法,借助文献研究,分析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的复杂问题的影响因素,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熟练使用设计制造过程中所需的工具及软件,设计出满足特定需求的组部件、系统和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

(1)熟悉机电产品的一般设计流程,掌握机械零部件的一般设计标准,能够提出多种设计方案并进行优化,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2)能够设计/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机械产品、部件、零件或制造工艺流程,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并能够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3)能够在设计中综合考虑社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相关标准、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并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论证,确定合理方案;(4)能够利用工程图纸、设计报告、软件、模型等形式,准确和规范呈现设计/开发结果。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方法,制定一般机械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2)能够针对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实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方案、搭建实验系统,开展有效的实验并获取准确数据;(3)能够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针对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选择、使用和开发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1)了解本专业技术领域常用的仪器设备、信息技术工具、现代工程工具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2)能够运用本专业常用的设计、分析工具及工程技术手段,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3)能够针对具体的对象,开发或选用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工具,模拟和预测专业问题,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理解工程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了解机械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能够评价机械工程实践和复杂机械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给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带来的影响,并理解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1)了解机械行业及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2)能够分析和评价机械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机械工程项目实施的影响,并理解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机械行业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理解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2)能够站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机械工程实践的可持续性,评价产品周期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1)有正确的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国情,明确机械工程技术人员的责任和使命;(2)理解诚实公正、诚信守则的职业道德和规范,并能够在机械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3)理解机械工程师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具备较强的协作、组织和管理能够力。

(1)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具有与其它学科成员有效沟通和合作共事的能力;(2)能够在本专业领域独立承担和完成团队分配的工作任务,并能与成员配合,合作开展和完成团队工作;(3)能够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10.沟通能够就复杂机械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使用设计报告和文稿、陈述发言、软件、模型,特别是工程图纸等途径,理解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交流的差异性;(2)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热点,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包括文化习惯、工程标准及语言等;(3)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理解跨文化背景下的专业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能够就专业问题进行基本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机械行业所涉及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掌握工程项目中涉及的管理与经济决策基本方法,了解机械工程及产品全周期、全流程的成本构成,理解其中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2)能够在具有多学科环境下,在设计开发解决机械工程问题方案中,运用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基本方法。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够力。

(1)在社会发展大背景下,能够认识到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2)具备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具有对技术问题的理解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提出问题能力等,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具备适应本专业及相关领域技术发展、变化的能力。

四、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五、专业核心课程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工艺、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数控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微机原理及单片机应用技术、机电传动控制与PLC技术。

六、学制及修业年限学制:学制4年,学习期限3~7年。

七、毕业学分与学位授予本专业须修满培养方案规定173学分方可毕业。

其中通识教育课程模块54学分,专业教育课程模块96.5学分,职业教育课程模块22.5学分。

总学时:3640学时。

实践教学学时:1504学时,占总学时的41.3%。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八、教学计划各学期教学活动时间安排1.一般每学期共19周。

2.一般每学年寒假6周,暑假8周(最后一学年不安排暑假)。

3.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社会实践安排在假期进行。

4.毕业设计(论文)的部分时间可以与其它环节平行(同时)进行,如表中带括号的数字。

5.其他年级参照执行。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计划表一、通识教育课程模块注:体育类课程1学分对应36学时。

保健与康复课程适用学生为:因身体健康原因申请免修体育课的学生,此课程与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分开计算学时。

大学外语含大学英语和大学日语,开课时由学生选择,不在表中体现。

二、专业教育课程平台三、职业教育课程平台九、修读指南1、本方案中,专业限选课程分两个特色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工业机器人技术”与“智能制造技术”,修读时只要选其中一个方向模块课程进行学习以满足自己的个性化发展。

于第五学期开始区分,学生需要在第四学期末确定自己的兴趣方向与特长进行选择,此目标方向的分流仅在专业限选课程中有所区别,其余模块的选择均不受方向限制。

2、专业任选课程中,共设置13门不同课程,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发展在第五学期末选取其中的3门课程进行修读,并且所选3门课程的总学分要达到专业任选课程模块所要求的6学分。

3、职业类课程中,职业资格认证学分由学生在1-8学期课外时间自由完成,学校不统一组织实施,但会提共相应的资格认证平台。

编制人:郭雄审核人:时间:2020年10月10日附录: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矩阵表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提炼出4点要点,实现培养目标与12点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之间的矩阵关系如下: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跨职业教育课程模块注:跨职业教育课程模块是为本专业以外专业学生设置的课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