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管超外差收音机原理
一、无线电波和无线电技术
无线电波是指在自由空间(包括空气和真空)传
播的射频频段(300KHz~30GHz)的电磁波。
无线电技术的原理就是利用高频电磁波传送声音 、图像、视频等信息。
无线电系统分为发射端和接收端两部分。 发射端将声音等信号经过调制,成为调幅波或调
频波等已调信号,再通过功率放大,最后经由天 线发射出去。
两种频率的信号在VT1中混频,混频后由VT1集电 极输出各种频率的信号。其中包含本机振荡频率和 电台频率的差频,即465kHz的中频信号。
差频项的产生
电台信号: sin1t
本机振荡信号: sin2t
晶体管的近似平方率特性: (s i1 n tsi n2t)2
两信号相乘:
si1 tn si2 tn 1 2 [c1 o 2 s ) t ( co 1 s2 ) t( ]
接收端由天线接收到无线电波信号后,利用解调 电路,将原来的声音等信号分离出来,经放大后 ,通过扬声器等设备形成声音等信号。
二、调制、解调
调制就是将信号源的信息(调制信号)加到载 波上,使载波信号的参数(幅度、频率、相位 等)随调制信号改变的技术。
解调就是从已调信号中恢复调制信号的过程。 常见的调制方式:幅度调制(AM)和频率调制
调谐回路
调谐回路由天线线圈“ab”和可变电容CA组成。 通过调节可变电容CA,选择不同频率的电台信号。
当回路的固有频率等于某电台频率时,回路产生谐 振。由线圈“cd”将该信号耦合到下一级变频回路。
变频回路
线圈“cd”将电台信号耦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三极管VT1的基极。本 机振荡信号通过C2耦合到VT1的发射极。
利用双联电容同步调节CA和CB,使本机振荡频 率和电台信号频率的差频始终保持465kHz。
选频电路
由中周(中频变压器)T3内部的初级线圈和谐振电容 组成并联谐振电路,其固有谐振频率为465kHz。
因此,VT1集电极输出信号(包含各种频率)中的 465kHz的中频信号,将使谐振电路发生谐振,初级线 圈上产生最大的电压(频率为465kHz ),并且通过次级 线圈耦合到下一极。即只有465kHz的中频信号能够有 效地耦合进入下一级电路,实现了选频。
安排值日:每个班级负责5天;每天安排人 员负责实验室管理。制定值班表。
安全:用电安全,防火、防盗。
采用变压器T5将音频信号耦合进入由VT5、VT6 组成的推挽式功率放大电路 ,实现音频信号的功 率放大。然后,通过C9耦合进入扬声器和耳机。
课程设计内容: 收音机制作(3—5天); 滤波器电路设计制作(3—5天)
;
直流电源设计制作(选作)。
课程设计时间:2号—11号,共10天。 上午8:30—11:30;下午2:00—5:00。
中放回路
三极管VT2是中放回路的核心。选频电路输出 的中频信号输入VT2的基极,并得到放大。
中放回路的负载是中周T4,其固有谐振频率也 是465KHz,可以使中频信号顺利通过。
检波和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中频信号由T4的次级线圈耦合进入VT3的基极,VT3的 be结实现检波,C4、C5滤除中频成分,电位器RP上得 到低频率的音频信号,并通过C6耦合进入下一级。
(FM)。
三、外差和超外差
外差: 输入信号和本机振荡信号产生差频的 过程。
超外差:输入信号和本机振荡信号产生一个固 定中频信号的过程。调幅中频国际上统一为 465KHz或455KHz。因为,它是比高频信号 低,比低频信号又高的超音频信号,所以这种 接收方式叫超外差式。
四、超外差收音机原理
超外差收音机原理框图
检波和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前置放大电路
旋转RP可以改变滑动抽 头的位置,控制音量的大 小,然后送到前置放大管 VT4 进行放大。经过放大 可将信号电压放大几十到 几百倍。低频信号经过前 置放大后已经达到了一至 几伏的电压,但是它的带 负载能力还很差,不能直 接推动扬声器,还需要进 行功率放大。
功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