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I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第一目货币的本质一、教学目标:(本目《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表述为:货币的本质【即考点一】)知识目标:1.明确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学科指导意见》不作拓展的内容,但本人认为学生要掌握)2.了解货币的含义和产生过程(《学科指导意见》的表述)3.理解货币的本质(《学科指导意见》的表述)能力目标: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商品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货币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货币的产生与本质教学难点:商品的基本属性三、考点解读导入: 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曝光了浙江新昌儒岙镇的一些无良企业用废旧皮革加工成医药毒胶囊的黑幕,新昌县每年生产药用胶囊一千亿粒,占全国胶囊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胶囊之乡”曝出的这一特大丑闻,顿时在公众中引发了对药用胶囊的恐惧感。
问1:用废旧皮革加工成的医药毒胶囊是不是商品?问2:过节时商场“买一赠一”活动中的赠品是不是商品?(请学生思考并回答,讲好商品的知识后再回答一次)1.商品(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注意: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大条件:a是劳动产品;b用于交换a .商品、劳动产品与物品的关系:b.用于交换又叫进入流通领域,商品一定离不开流通领域,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它就成为消费品。
自然界的空气和水、自产自用的蔬菜、赠送的礼物、捐助给灾区的物品不是商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价值不同点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表示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与人(相互交换劳动成果)的关系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但是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是商品的特有(本质)属性,(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没有价值,一定不是商品)外显为商品的质量,如质量好、经久耐用、物美等外显为商品的价格,如价廉、经济实惠等也指生产商品所需要的成本。
商品劳动产品物品关系(对立统一)(1)统一:(对商品本身而言)①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两者缺一不可;②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通过使用价值体现出来;③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没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
(2)对立(对商品的拥有者而言)①任何人不能同时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②商品生产者让渡使用价值,得到(实现)商品的价值;③消费者付出价值,得到使用价值。
注意:1.凡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缺一不可。
一种劳动产品虽然用于交换,但若不具有应有的使用价值,也不在属于商品,因此有毒食品、假冒伪劣产品不是商品。
2.判断:①任何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
②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
③有使用价值的一定是商品④有价值的一定有使用价值⑤有使用价值的一定有价值⑥没有使用价值的一定没有价值⑦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⑧某商品卖不出去,生产者则无法实现使用价值。
2.货币(1)产生:货币产生比商品要晚,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商品交换发展阶段:简单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注意:1.产生货币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2.物物交换成功的前提是交换双方恰好都需要对方的商品;(物物交换有困难)3.一般等价物:是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能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历史上,牲畜、布帛、贝壳等均充当过一般等价物。
4.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原因——贵金属金银的优点: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
5.前3个阶段的商品交换为物物交换(w-w);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w-G-W)(2)货币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注意:1.一般等价物与货币的关系一般等价物货币不同点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直接和一切商品交换,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不固定性(贝壳、大米、布匹等)固定在金银上(最主要区别)时间早时间迟相同点①功能相同:都可以和一切商品交换,表现一切商品价值。
(两者与一般商品的最主要区别)②来源相同:都从商品中分离出来;③与商品关系:两者均是商品,自身均有价值,都是社会财富的代表。
④两者关系:金银货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2.判断:①货币与商品交换同时产生②货币就是金银,金银就是货币③货币就是一般等价物④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四、近年来高考试题分析命题趋势:以选择题为主,重视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例1(2011江苏卷)某公司向计算机个人用户提供免费的安全和杀毒服务,占据了国内网络安全软件市场的半壁江山。
该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之所以免费提供,是因为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BA.属于公共物品B.价值通过其他形式实现C.使用价值不大D.未用于交换而没有价值例2(2003上海高考)现在日本有些企业从多雨的日本接来雨水,用轮船运往阿拉伯国家,用它换取外汇或国内短缺物资。
雨水之所以能够成为商品是因为C A.雨水有使用价值 B.雨水是用来交换的,C.接运的雨水成为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D.雨水是一种特殊商品例3(2004年湘鄂川渝卷).宋代的庄在《养柑蚁》一文中说:“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橘以图利,常患小虫,损失其实。
惟树多蚁,则虫不能生,故园户之家,买蚁于人。
遂有收蚁而贩者,用猪羊浮脂其中,张口置蚁穴旁,蚁入中,则持之而去,谓之养柑蚁。
”一些人捕捉蚂蚁进行买卖,使蚂蚁具有价格,是因为C A.蚂蚁能够消灭虫害 B.蚂蚁具有交换价值C.捕捉蚂蚁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 D.蚂蚁对柑橘农户具有使用价值例4(2009年广东高考)“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但是人们还是喜欢金银,这是因为 CA.从起源看,是和商品同时产生的B.从作用看,是财富的唯一象征C.从本质看,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D.从职能看,具有价值尺度、贮藏手段两种基本职能例5.(2009年浙江卷)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一切商品都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B. 只有货币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C. 凡是劳动产品都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D.仅仅金银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必修I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第二目(考点二)货币的基本职能一、教学目标:(本目《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表述为:货币的基本职能【即考点二】)知识目标:1.理解货币的基本职能(《学科指导意见》的表述)2.知道价格的含义(《学科指导意见》的表述)3.了解货币的其他职能(《学科指导意见》中不作拓展的内容)4.区别价格与交换价值、商品流通和物物交换、流通手段与贮藏手段(《学科指导意见》中不作要求的内容,但本人认为应让学生掌握)能力目标: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货币的职责与功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货币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教学难点:区别价格与交换价值、商品流通和物物交换、流通手段与贮藏手段三、考点解读导入:2012年本市房地产交易会上,小张订购了一套价格为105万的现房,首付40万,在15年内付清银行贷款65万及利息25万。
问:105万房价、40万首付现金、25万利息分别体现了货币的什么职能?(请学生思考并回答)1.货币本质与职能的关系货币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2.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商品流通。
(1)价值尺度:①价值尺度的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对应一般等价物含义)注意:a货币能执行价值尺度的原因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b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均可以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如商品、一般等价物、金银货币等;c本身无价值的东西不能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如纸币(人民币)、信用卡等。
②价格的含义: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即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
如某商品标价为100元。
注意:a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货币产生之前,交换价值表现商品价值,如1把斧子=2只羊,2只羊是1把斧子的交换价值;货币产生之后,价格表现商品价值,如1把斧子=1两黄金,1两黄金是1把斧子的价格;货币产生之前的商品交换是物物交换;货币产生后的商品交换是商品流通。
③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想、说、写一下即可)(2)流通手段①流通手段的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对应一般等价物含义,理解为何是基本职能)注意:a流通手段在现实生活中指某人花(支付)X元钱购买了某物,又叫“购买手段”;B无论是金属货币还是纸币、电子货币均能承担流通手段职能。
②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实实在在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③商品流通的含义: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注意:a区别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的作用,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商品流通强调商品如何交换,是商品交换的一种形式。
b区别商品流通和物物交换:物物交换商品流通含义是物与物的直接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W-w w-G-w时间在货币产生之前就存在,现在也未消失在货币产生之后才存在特点买和卖同时进行买和卖在时空上分离表现价值形式交换价值价格④商品流通对生产者的启示:要使自己的商品卖出去,并卖出好价钱,商品生产者就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3.货币流通规律:货币能与一切商品相交换,不是意味着流通中的货币量越多越好,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
(做计算题)公式如下:4货币其他职能: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逐步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含义要求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做社会财富的代表被保存起来。
必须是现实货币,(只能是足值的金属货币,不能是纸币或金银首饰)支付手段随着商品赊帐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必须是现实货币,(可以是金属货币,也可以是纸币、信用卡等)世界货币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转移时。
必须是现实货币(可以是金银,也可以是某些发达国家的纸币)注意:1.从关键词区分货币的各种职能:价值尺度多用“标价”“价格”等词语;流通手段多用“购买”“买卖”“现场交易”等词语;贮藏手段多用“保存”“退出流通领域”等词语;支付手段多用“还债”“赊销赊购”“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词语;世界货币多用“国际收支或结算”等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