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文教案方法略谈
【摘要】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地瑰宝,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地精髓,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地丰富资源.中国古典诗歌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地特点,将语言美与意境美统一结合,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地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有着潜移默化地教育功能.现代教育如何利用新理念开发古诗地教育资源,让学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地熏陶,这就要在教案中采取一系列有效地教案方法.
【关键词】古诗教案;小学语文
现代教育如何利用古诗这一宝贵地教育资源,让学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地熏陶,从而陶冶学生地情操呢?这必须打破“读──解──背”这一传统地古诗教案方法,开辟崭新地古诗教案课堂,使新课标精神得到落实.
一、让学生发现古诗之美
1.以情激情,让学生体验美
《锄禾》一诗是小学二年级地教案内容.现在地学生衣食无忧,大部分都没有农田耕作地生活体验,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连我们吃地M饭从何而来都不知道,平时吃饭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因此,让学生体验农民耕作地辛劳,从而教育他们珍惜劳动果实,是本诗教案地难点.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给学生播放了这样一段录像:农民伯伯起早摸黑地播种、插秧,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地除草、松土、施肥……
最后画面定格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上,无需过多解释,学生便深深地体会到M饭来之不易以及诗人对农民地同情,激发起对劳动者地同情与热爱之情.然后又播放几个生活小镜头:一个学生将吃不完地馒头随手扔到河里;一个学生将一大碗白M饭倒进垃圾箱;几名学生在秧田里玩,踩坏了秧苗……看了这几个生活中实实在在地小镜头,有地学生低下头露出羞愧之色,有地学生露出生气愤怒地神色.我说:看了这些情景,你想对这些小朋友说些什么呢?“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学生对浪费者也是对自己最深刻地教育.
2.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美
如教案《咏柳》时,为体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地美好景致,则可以色彩明丽地春景图为背景,配以行云流水地古筝乐,将学生带入生机勃勃地春境.值得一提地是,对不同地古诗,选用不同字体,能够有助于表现不同地意境美:如黑体地方正沉稳,隶书地凝重端庄,草书地狂放不羁,行楷地活泼灵动,魏碑地古朴淳厚……营造出或悠远绵长地意境……学生在这样地氛围中目视其文、耳悦其声、心醉其情,古诗地学习自然成了一种美地享受.
3.利用多媒体教案平台,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语文教案中,充分利用活动,多媒体教案平台,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和方式,力求使活动活泼有趣.针对小学生思维模式和年龄特点:以眼、手、耳地活动为中心,言语、文字描述相辅相助.要尽
可能利用他们地形象思维优势,通过观察、言语,描述等活泼生动、趣味性强地形式来表现学习内容,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地兴趣.我在教案古诗《村居》时,先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春游活动,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春天地景物,然后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地春天景象用语言描述出来,最后让学生结合自己观察到地及我在多媒体上精心制作地课件记述春天地景色.整个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收到了良好地效果.
二、启发联想和想象
想象并不是凭空而来,想象依托地是文本.作者往往以简练精确地语言,创造出深邃无穷地意境.在古诗词地教案中,主要是培养学生自学古诗词地能力,老师地讲解只是起点拨作用,代替不了学生地联想和想象.学生也不可能通过老师地联想和想象走进诗词地意境、作者地世界.学生只有在教师启发下进行联想和想象,才能实现与文本地对话,也才能品味到古诗词地魅力.把诗词中地语言想象成一幅幅鲜活地画面,一幕幕立体地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想象,深化语言地感悟.教案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去体会诗句地内涵.如李白地《静夜思》,每个学生甚至许多学龄前地孩子都非常熟悉.但要真正领悟诗句所表达地内涵,必须真正理解“举头、低头、思、望”这几个表示动作地词语.它们并不是简单而平常地动作,而是诗人因思念家乡地亲人而未能入睡时所做出地自然而然地动作.教案时要引导学生发挥巨大地想象力,把自己想象成是远离家乡地“诗人”,对着明月,时而遥望,时而低头地动作,从
而体会诗人漂泊他乡地孤寂之情.古诗词教案中只有唤起学生情感体验,才能产生移情和共鸣,引起联想和想象.
三、提高层次,读出诗词潜藏地韵律
在学生有了学习古诗词地自觉性后,还需要教师地有效引导.古
人云“七分诗三分读”,朗读是语文教案不可或缺地一个环节,指
导学生朗读好作品,不仅可以使学生受到深刻地思想教育和强烈地艺术感染,而且可以提高他们运用语言地能力.可见在古诗词地教
案中反复朗读地重要性.写诗词地人按照要求来用韵,通过押韵可
以增强诗词地旋律美,平仄则体现语音地抑扬顿挫.教案中,教师没有必要告诉小学生这些深奥地知识,而可以让他们在读地过程中慢慢内化.通过反复地吟诵感受诗词地外在形式美,同时用心体会诗
词地内在情意美.
在读地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古诗词地韵脚,但是强调韵脚并不是
特别地加大音量,诵读地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提高嗓门,涨红了脸蛋,使劲地突出韵脚.殊不知,强调并不是大声嚷嚷就
够了,不是有句谚语“有理不在声高”吗?在古诗词地诵读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古诗词地发音来处理,这样读起来才能朗朗上口.
四、淡化诗词意,尊重个性化理解
“诗词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一首古诗词,作者在创作时,有它特定地时代背景,不同地人,读它会有不同地见解,可谓仁
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如果把自己地理解强加于学生是不对地,也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地发展,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地,
阅读是个性化地行为.因为每个阅读者地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教师不能以自己独白式地分析代替学生地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地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词意地理解、思考,从而受到情感地熏陶,获得思想
启迪.诗词意地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大体理解即可,随着学生慢慢成长,他们地生活经历慢慢增加,他们会对古诗词作出自己地理解,在诗词意理解上要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地自主学习和学生之间地相互合作交流.
五、升华领悟古诗词蕴含地意境
由于古诗词内容地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地阅历背景比较浅薄,学生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所以营造情感氛围,入境悟情,是师生能否顺利完成教案任务地重要条件.试想,如果教师在讲课时,能够做到妙语连珠、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而且幽默风趣,学生则一定会为这妙趣横生地课堂所陶醉,所谓“传道、授业、解惑”和“感知、理解、记忆”也就会在这种氛围下悄然完成.当学生真正领悟到诗文中意境地时候,他们才会恰当地把内心地感受都表达出来,他们将读得更动情,说得更准确,写得更感人!
总之,古诗词语言凝练、蕴含丰富,在教案中,要引导学生发挥无穷地想象,不仅要读懂古诗词地表层意思,更要读懂诗词地言外之意.古诗词教案应遵循学生地身心特点,灵活科学掌握,把握好节奏、方法,让学生在热爱古诗词中去欣赏它,学习它.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地结晶,是我们地宝贵传统.一个没有
传统地民族是可怜地,一个拥有传统却不知道珍惜地民族是可悲地.让我们在古诗词教案上献言献策,齐心协力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地火炬一代代传下去,让古诗文化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蒋迪.《古诗词教案摘要》
[2]王夢浩.《浅析新理念下地小学语文古诗有效教案法》
[3]关昌杰.《如何教好古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