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管理学重点内容

安全管理学重点内容

安全管理意义:1.防止伤亡事故、职业危害的根本2.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保证3.安全技术措施需要有效的安全管理才能发挥作用4.在现有技术经济力量下要突出安全管理作用5.有助力于企业促进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企业。

安全性与可靠性:(1)定义:安全性:系统在可接受的最小事故损失条件下发挥其功能的一种品质,常与可靠性联系。

可靠性:系统在规定条件下,实现规定性能的可能程度。

(2)区别:安全性:是一种性能、品质、能力,是针对系统损失,核心是危险分析,分析对象是危险。

可靠性:是针对系统功能,核心是失效分析,分析对象是故障。

系统安全:在系统寿命周期的所有阶段,以使用效能、时间和成本为约束条件,应用工程和管理的原理、准则和技术,使系统获得最佳的安全性。

事故隐患:现存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

安全管理的定义:以安全为目的,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控制事故是其核心。

安全管理学的主要任务: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和原理,探讨提示我国安全管理活动的规律,建立健全我国安全管理机构、机制和安全管理的科学方法,以达到提高管理效益、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关系:不同点:内容不同,安全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安全生产,重在预防。

劳动保护:不断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合理组织劳动和休息;提供劳动防护用品和保健用品。

立场角度不同:安全生产:从企业角度出发,强调在发展生产同时,必须保证企业员工的安全、健康和企业财产不受损失。

劳动保护:劳动保护是站在政府的立场上,强调为劳动者提供人身安全与身心健康的保障。

相同点:均为安全管理范畴,有时统称为“劳动安全卫生”或“职业安全卫生或健康(国外)”。

基本观点相同,均为系统的观点;预防为主的观点;科学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1.社会国际舆论(1)新闻媒介的作用(2)国际社会的影响(人权)2.人的价值,以人为本 3.人员素质4.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完善5.总体管理水平人本原理定义:安全管理活动中心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系统原理定义:指人们在从事安全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安全生产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安全管理的优化目标。

预防原理定义: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使发生事故的概率降到最低,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系统原理原则:1、动态相关性原则2、整分合原则3、弹性原则4、反馈原则5封闭原则人本原理原则:1、动力原则2、能级原则3、激励原则预防原理原则:1、偶然损失原则2、因果关系原则3、3E原则工程技术,教育,法制对策4、本质安全化原则强制原理原则:1、安全第一原则2、监督原则事故调查的定义;事故发生后,为获取有关事故发生原因的全面资料,找出事故的根本原因,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而进行的调查。

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未查清、当事人和群众未受到教育、未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

结案类型(1)责任事故:因有关人员过失造成的事故(2)非责任事故:因自然因素、未知领域技术引起(3)破坏事故: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蓄意制造的事故。

重罚的情形:1,隐瞒不报、谎报、虚报或者故意拖延不报,2故意毁灭、伪造证据,伪造、破坏事故现场,3不积极组织抢救或指挥抢救不力,造成更大伤亡的,4逾期不消除隐患而发生伤亡事故的,5屡次不服从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职工冒险作业的,6对批评、制止违章行为和如实反映事故情况的人员进行打击报复,7故意拖延事故调查处理,不按时结案的。

伤亡事故统计分析定义:以大量的伤亡事故资料为基础,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及原理,从宏观上研究伤亡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规律。

4p技术;事故现场勘察工作是一种信息处理技术,由于其主要关注四个方面的信息,即人,部件,位置和文件。

职业病定义:职工因受职业性有害因素影响引起的、由国家以法规形式规定,并经国家指定医疗机构确认的疾病。

职业病特点:(1)起因复杂性(2)缓发性(3)内伤性(4)不可逆转性(5)群发性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法制(3E)。

三同时:建设项目的安全与卫生技术措施和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及投入使用。

预防事故的安全技术对策:1.能量控制方法(1)限制能量(2)用较安全能源代替危险能源(3)防止、控制、延缓能量释放(4)人物屏蔽或隔离2.内在安全设计3.隔离4.闭锁、锁定和联锁5.故障——安全设计(1)故障——安全消极设计,系统→故障→停止工作→能量最低(2)故障——安全积极设计,系统→故障→带有正常能量的限制工作(3)故障——安全工作设计,系统→故障→正常工作6.故障最小化设计7.告警装置生产岗位职工的安全教育⑴三级安全教育①厂级安全教育:由厂安全技术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②车间安全教育:由车间负责人组织实施;③班组安全教育:由班组长组织实施⑵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⑶经常性安全教育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交通肇事后逃逸或有其它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重大责任事故罪: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危险物品肇事罪: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消防责任事故罪(特别法):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五新”作业安全教育: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和新设备作业。

主要内容有:与该作业有关安全操作知识,安全技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等。

四查五整顿:查思想:各级生产人员对安全认识;查管理:工作落实情况,制度是否健全。

查隐患:深入现场一线进行检查;查整改。

五整顿:劳动,操作,工艺,工作,施工纪律安全决策方法和含义:针对特定安全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拟订各种安全行动方案,并从中作出满意选择,以更好地达到安全目标的活动过程。

安全决策的作用:1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2决定企业的安全发展方向、轨道和效率3各级管理者的主要职责4贯穿于安全管理活动全过程安全决策的步骤: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拟定方案评估方案方案优选工伤保险定义:对在劳动过程中遭受人身伤害的职工、遗属提供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条例》2003.4.16国务院15次常务会议通过,2004.1.1施行,2010年12月20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共8章67条享受工伤保险的资格:《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规定:①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案例:上洗手间,滑倒;某员工爬屋顶瞭望,掉下;上班时,走路不有坑,摔倒②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伤害的;;案例:换工作服,房屋倒塌;③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案例:抓贼受伤,上下班途中,受到暴力伤害的④患职业病的;⑤因工外出期间,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发生事故下落不明;案例:出差拜访客户,溺水⑥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案例:合理路线、时间,为工作目的, 因公加班,与自行车相撞。

工伤保险的实施原则:(1)强制性实施原则。

(2)无责任赔偿原则,又称无过失补偿原则.(3)个人不缴费原则。

(4)损失补偿与事故预防及职业康复相结合的原则。

工伤保险与工伤事故预防:(1)工伤保险与工伤事故预防的区别:工伤保险侧重于对意外事故的善后处理;事故预防注重生产全过程中意外事故的防范和降低发生概率。

(2)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的关联①事故预防措施得力,可减少工伤保险费用的支出和与之相关的大量善后工作;②工伤保险可促进工伤事故预防工作管理过程:(1)预防阶段: 一是防止发生事故;二是基于事故必然发生的假设下,通过采取措施,降低或减小事故影响范围或程度。

(2)准备阶段:设置应急组织机构、落实职责、建设及培训应急队伍、编制及演习预案、准备和维护应急设备(施)、协调外部应急力量等。

(3)响应阶段:事故的通报、人员的紧急疏散、工程设施抢险措施、应急决策和外部求援等。

(4)恢复阶段:事故原因调查、损失评估、清理废墟、现场警戒与安全、保险索赔等。

文件体系:一级文件——总预案:包含应急管理政策、应急预案的目标、应急责任、现场应急、恢复及训练等。

二级文件——程序说明某个行动的目的和范围,内容要具体,格式要简洁明了,其目的是为应急行动提供指南。

三级文件——说明书说明程序中的特定任务及某些行动细节,以供应急组织内部人员或其他人使用。

四级文件——应急行动的记录在应急行动期间所做的通讯记录、每一步应急行动的记录等。

问题分类:不足项:辨识出的应急缺陷,不能确保应包体系采取合理措施,规定时间整改。

整改项:单独不会造成不良影响,下次演练前整改好。

改进项:应予改善的问题,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注意:当整改项共同作用时,或反复出现的整改项,列为不足项安全激励方法需要层次论:ERG 理论是美国学者阿尔德弗在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基础上于1969 年提出的一种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密切相关但有所不同的需要理论。

所谓ERG 就是生存、关系和成长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即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

安全目标管理定义:在一定时期内,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总目标,从上到下确定安全工作目标,并为达到这一目标制定一系列对策、措施,开展一系列的计划、组织、协调、指导、激励和控制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