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管理学知识点

安全管理学知识点

安全管理学复习、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

本质安全技术是指不是从外部采取附加的安全装置和设备,而是依靠自身的安全设计,进行本质方面的改善,即使发生故障或误操作,设备和系统仍能保证安全。

、重大危险源  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安全评价:安全评价是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采用科学和工程的原理和准则,预选识别分析评价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其风险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达到系统安全的目的。

、危险——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安全生产——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安全生产管理——是指国家应用立法、监督、监察等手段,企业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对危害因素进行辨识、评价、控制,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在生产过程中,造成人员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它损失的意外事件。

注:没有造成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它损失的事件也称为险肇事故或未遂事故。

事故特性: 因果性、普遍性、随机性、突变性,偶然性与必然性,潜伏性、危害性、可预防性。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系统安全理论 把人、机械、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整体),研究人、机械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反馈和调整,从中发现事故的致因,揭示出预防事故的途径。

、风险管理 是经济单位透过对风险的认识、衡量和分析,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方法。

、风险与保险的关系两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风险是保险产生和存在的前提。

风险的发展是保险发展的客观依据。

保险是风险处理的传统有效的措施。

保险经营效益要受风险管理技术的制约。

、灾难性事件是在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众久停止,并且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

、灾难性事件的类型:火灾、台风、爆炸、洪涝、地震、人为破坏、辐射。

、危险化学品 属于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的化学品。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是指为建立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和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运行模式为:方针、组织、计划与实施、评价、改进措施。

、 ☜原则☜⏹♑♓⏹♏♏❒♓⏹♑—工程技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不安全因素,实现生产工艺、机械设备等生产条件的安全。

☜♎◆♍♋♦♓☐⏹—教育:利用各种形式的教育和训练,使职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掌握安全生产所必须知识和技术。

☜⏹♐☐❒♍♏❍♏⏹♦—强制:借助于规章制度、法规等必要的行政、乃至法律的手段约束人们的行为。

、轨迹交叉理论 人的运动轨迹与物的运动轨迹发生意外交叉。

即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 的不安全状态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相遇时,则将在此时间和空间发生事故。

、事故预防措施(从能量意外释放论角度):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限制能量;防止能量蓄积;缓慢地释放能量;设置屏蔽设施;在时间和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信息屏障。

、海因里希法则、伤害分类:根据人员受到伤害的严重程度和伤害后的恢复情况,可将伤害分为 类。

☎✆暂时性失能伤害:受伤害者或中毒者暂时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或休息可以恢复工作能力的伤害。

☎✆永久性部分失能伤害:导致受伤害者或中毒者肢体或某些器官的功能发生不可逆的丧失的伤害。

☎✆永久性全失能伤害:使受伤害者或中毒者完全残废的伤害。

☎✆死亡。

、事故与安全生产事故分类( )按事故伤害的对象分类事故可分为伤亡事故和非伤亡事故。

)伤亡事故伤亡事故是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人身伤害、急性中毒等突然使人体组织受到损伤或某些器官失去正常机能,致使负伤机体立即中断工作,甚至终止生命的事故。

)非伤亡事故非伤亡事故是指企业在生产活动中,由于生产技术管理不善、个别职工违章、设备缺陷及自然因素等原因,造成的生产中断、设备损坏等,但是无人员伤亡的事故。

(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 人以上死亡,或者 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 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重大事故,是指造成 人以上 人以下死亡,或者 人以上 人以下重伤,或者 万元以上 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较大事故,是指造成 人以上 人以下死亡,或者 人以上 人以下重伤,或者 万元以上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一般事故,是指造成 人以下死亡,或者 人以下重伤,或者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 )按事故类别分类)按致害原因分类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国家标准☝一 )按致害原因将事故类别分为 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安全生产 “五要素”及其关系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和安全投入。

安全文化是灵魂和统帅,是安全生产工作基础中的基础;安全法制是安全生产工作进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必要条件,是开展其他各项工作的保障和约束安全责任是安全法制进一步落实的手段,是安全法律法规的具体化安全科技是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现代化的工具安全投入为其他各个要素能够开展提供物质的保障。

、安全生产五大原则)生产与安全统一的原则:谁主管、谁负责;管生产必须管理安全;搞技术必须搞安全。

)三同时原则:新建、改建、扩建的项目,其安全卫生设施和措施要与生产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

✆五同时原则企业领导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

✆ 三同步原则-企业在考虑经济发展、进行机制改革、技术改造时,安全生产方面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投产(运行)。

✆四不放过原则发生事故后,要做到事故原因没查清不放过,当事人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责任人未追究不放过。

、消除、预防设备、环境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基本原则:① 消除: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和有害因素。

(本质安全)②减弱:防护减弱、低毒代替高毒。

③屏蔽和隔离:当根除和减弱无法做到时用。

④设置薄弱环节:达到预先破坏,如保险丝。

⑤联锁:相互制约而使机器在声音时不能启动。

⑥防止接近:栅栏、双手按扭。

⑦加强:提高结构强度。

⑧时间防护:缩短有害环境中的工作时间等。

⑨距离防护:对放射性、辐射、噪声等。

⑩取代操作人员:机器代替人工操作和。

⑾传递警告和禁止信息:指令、声、光、信号等。

、预防事故的安全技术( )控制能量对于任何事故 其后果的严重程度与事故中所涉及的能量的大小紧密相关 因为事故中涉及的能量绝大多数情况下就是系统所具有的能量 因而用控制能量的方法 可以从根本上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 )危险最小化设计通过设计消除危险或使危险最小化 是避免事故发生 确保系统的安全水平的最有效的方法。

而本质安全技术则是其中最理想的方法。

所谓本质安全技术 是指不是从外部采取附加的安全装置和设备 而是依靠自身的安全设计 进行本质方面的改善 即使发生故障或误操作 设备和系统仍能保证安全。

( )隔离隔离是采用物理分离、护板和栅栏等将已识别的危险同人员和设备隔开 以防止危险或将危险降低到最低水平 并控制危险的影响。

隔离是最常用的一种安全技术措施。

预防事故发生的隔离措施包括分离和屏蔽两种。

前者指空间上的分离 后者指应用物理的屏蔽措施进行隔离 它比空间上的分离更加可靠 因而最为常见。

利用隔离措施 也可以将不相容的物质分开 以防止事故。

隔离也可用于控制能量释放所造成的影响 如在坚固的容器中进行爆炸试验 防止对人或其他物体的影响。

隔离也可用于防止放射源等有害物质等对人体的危害。

如✠光室医生的含铅防护服即可防止✠射线对医生的伤害。

护板和外壳也常用于隔离危险的工业设备 如各种旋转部件、热表面和电气设备等此外 时间上的隔离也是一种隔离手段。

( )闭锁、锁定和联锁✆闭锁和锁定所谓闭锁 是指防止某事件发生或防止人、物等进入危险区域。

如油罐车上的闭琐装置 可防止在车体未接地的情况下向车内加注易燃液体锁定则是指保持某事件或状态 或避免人、物脱离安全区域。

✆联锁联锁装置主要应用于电气系统中 主要目的是保证在特定的情况下某事件不发生。

、工伤保险的实施原则“无过失补偿”原则个人不缴费原则因工伤残与非因工伤残相区别的原则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相区别的原则工伤保险与工伤预防、工伤康复相结合的原则、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响应基本程序报警(准确)—启动( 快速) 救援(高效)—恢复(有序)、我国安全管理体制( )政府领导☎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监督监察体制、监管机构、法律体系( )监督管理国家监察:综合监管、专项监管(特种,煤矿)部门监察 民航,铁路,消防,邮政等本行业、本领域( )企业负责( )社会监督:新闻媒体等( )个人遵纪守法、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安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符合法规标准、协调一致、可操作性 、人员和机构保证、监督检查制度、企业安全管理的六大方向:实体与环境安全,人事安全,信息安全,紧急应变计划,企业安全稽核及事件调查,企业安全教育训练及宣导。

、应急救援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

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抢救受害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

迅速控制危险源,并进行监测。

做好现场清洁,消除危害后果。

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安全管理以安全管理为目的,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方面的活动。

、灾难性事件指在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

、系统安全在系统寿命周期的所有阶段,已使用效能、时间和成本为约束条件,应用工程和管理的原理、准则和技术,使系统获得最佳的安全性。

、工伤保险工伤保险亦称职业伤害保险,是对在劳动过程中遭受人身伤害(包括事故伤残和职业病以及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的职工、遗属,提供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