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NO3.四气五味——五味
酸味 有收敛固涩作用,即酸收。一般具有酸味的药物多用于治疗虚汗、泄泻 等证。
苦味 有清泄、燥湿作用,即苦坚。一般清热、泻火、通便、燥湿药多具苦 味 ,主治热证、火证、湿证。
甘味 有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作用,即甘缓。一般滋养补虚、调和 药性及止痛药多具甘味,主治虚证、痛证。
NO2.阴阳五行说——阴阳转化
四)阴阳的相互转化
指对立的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方向转化。 即阴可转化成阳,阳也可转化成阴。 阴阳消长(量变)阴阳转化(质变) 如“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某些急性热病,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机体元气,在持续高热、汗出的 情况下,可突然地出现体温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阳气暴 脱的危象,这种病证变化,即是由阳证转化为阴证。
如春夏阳气上升且盛,抑制了寒凉之气,因而春夏温热;秋 冬阴气上升且盛,抑制了温热之气,因而秋冬寒冷。
阴与阳相互制约和相互斗争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了统 一,即取得了动态平衡。故阴与阳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NO2.阴阳五行说——阴阳对立
阴平阳秘
阳阴
阴阳对立
阴阳失衡
NO2.阴阳五行说——阴阳消长
NO2.阴阳五行说——五行学说
二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行的相生 五行的相克 五行制化 五行的相乘 五行的相侮
NO2.阴阳五行说——五行学说 五行相生相克
பைடு நூலகம்
五行相乘相悔
NO2.阴阳五行说——五行学说
五行的母子相及:指五行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遭到破坏
后,引起的相生关系的反常。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
1、母病及子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子行,
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
次序与相生一致:肝病传心,心病传脾,脾病传肺,肺
病传肾,肾病传肝。
临床常见:水不涵木,就是由于机体肾水不足,不能滋
养肝木,导致“肝肾精血不足”或“肝肾阴虚”。 2、子病及母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影响到其母行, 终致子母两行皆异常。
又称“子病犯母”或“子盗母气”。 次序与相生相反:肝病传肾,肾病传肺,肺病传脾,脾 病传心,心病传肝。 临床常见:心肝血虚:由心血不足,再累及肝脏,而使肝血 亏虚,形成心肝血虚;心肝火旺:若心火亢盛,然后波及到 肝,引动肝火,则可出现心肝火旺病证.
寒凉属阴,温热属阳。如附子、肉桂、干姜等药 性温热,用治四肢厥冷、脘腹冷痛、面色苍白、 脉微欲绝等阴寒证。
寒凉药多具清热降火、凉血解毒、滋阴退热、泄 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 止痉等作用,主治实热烦渴、温毒发斑、血热吐 衄、火毒疮疡、热结便秘、热淋涩痛、黄疸水肿、 痰火咳嗽、高热神昏、热极生风等阳热证;
辛味 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作用,即辛散。一般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 具辛味,主治表证和气滞血瘀证。
咸味 有泻下、软坚散结作用,即咸软。
NO4.君臣佐使与配伍——君臣佐使原则
NO4.君臣佐使与配伍——配伍原则
相须 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 相使 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 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物的疗效。 相畏 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相杀 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相恶 即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药物相作用而致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 失药效。 相反 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中药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目录
一 本草 二 阴阳五行说 三 四气五味 四 君臣佐使与配伍
NO2.阴阳五行说
中医理念: 1.整体观念
1.自身与外界相统一 2.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2.恒衡观念 3.辩证论治
辩 证 论治
阴阳消长转化 五行生克制化
辩证求因, 论治求果。
NO2.阴阳五行说——阳与阴
运动着的、外向的、 上升的、温热的、 明亮的 对于人体具有推进、 温煦、兴奋等作用的 物质和功能
二)阴阳消长 是指阴阳之间的相对平衡,不是静止或绝对平衡,而是指在一定限 度内的“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相对平衡。
生理过程:物质-功能(能量)-物质。 病理:(1)阴阳的偏胜 “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 损其有余 “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 (2)阴阳的偏衰 “阳虚则寒” 补其不足 “阴虚则热”
NO2.阴阳五行说——五行学说
NO2.阴阳五行说——五行学说
NO3.四气五味
什么是四气五味? 中医上说四气五味就是药物的性
味,代表药物的药性和滋味两个方面。 其中的“性”又称为“气”,是古代 通用、沿袭至今的名词,所以四气也 就是四性。性和味的作用,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
NO3.四气五味——四气
相对静止的、内守 的、下降的、寒冷 的、晦暗的
对于人体具有凝聚、滋 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 和功能
NO2.阴阳五行说——阳与阴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对立 2.阴阳消长 3.阴阳互根 4.阴阳转化
NO2.阴阳五行说——阴阳对立
阴阳对立: 阴阳的属性都是相互对立、相反的。
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任何一方对另一方都具有抑制、约束 和排斥作用。
NO2.阴阳五行说
相互之间的关系: 阴阳对立和阴阳互根阐明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 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形式 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在阴阳的不断消长和转化过程中实现的; 阴阳的消长和转化是以阴阳的对立互根为基础的。 阴阳消长是在阴阳对立互根基础上表现的量变过程,阴阳转化是在量
变基础上的质变。
石膏、知母、黄连等药性寒凉,用治高热烦渴、 面红目赤、咽喉肿痛、脉洪而数等阳热证。
温热药多温具温中散寒、温肺化饮、暖肝散寒、 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通经络、引火归原、回 阳救逆等作用,用治中寒腹痛、肺寒喘咳、寒疝 作痛、阳痿早泄、宫冷不孕、阴寒水肿、风寒痹 痛、血寒经闭、虚阳上越、亡阳厥脱等阴寒证。
NO2.阴阳五行说——阴阳互根
三) 阴阳互根 指阴阳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为根基。
如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就无所谓上。 “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 气和血,气属阳,血属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二者是互根互用的。
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互损 阴阳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不能资助或促进另一方的生化,导致另一方也不足。 “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孤阴不长,独阳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