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精品PPT课件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精品PPT课件

4
阴阳学说
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 双方属性的概括。最初是指日光的向背, 向日光为阳,背日光为阴。阴阳学说的内 容包括:阴阳交感与互藏、对立制约、互 根互用、阴阳消长、相互转化。
5
五行学说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 其运动变化。五行学说的内容包括:相生、 相克、制化、胜复、相侮、相乘、母子相 及。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 宋代陈无择提出“三因学说”:外所因、内所因、不内外 因。
• 近代则将病因分为五类: • 外感病因: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和疠气。 • 内伤病因:包括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失宜、劳
逸失度。 • 继发病因:包括痰饮、瘀血、结石。 • 其他病因:包括外伤、寄生虫、胎传、诸毒、医过。
10
结束语
• 经络系统包括经脉和络脉。 • 经络在中医学的重要性正如《扁鹊心书》
所说:“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盖经络不明,无以识病证之根源,究阴阳 之传变。”
9
病因学说
《黄帝内经》将病因分为阴阳两类:“生于阳者,得之风雨 寒暑”,“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 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把病因分为三类:“经络 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 不通,为外皮肤所中”,“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6
藏象学说
藏:指人体内的五脏六腑、奇恒之府,通称为脏腑。象:一指 “形象”,即脏腑的解剖型态;二指“征象”,即脏腑表现于 外的生理病理;三指“应像”,即脏腑相应于四时阴阳之象。 藏象是指人体内五脏六腑及其表现与外的征象和与自然相通应 的现象。透过外在“象”的变化,以测知内在“藏”的生理病 理状态,称为“从象测藏”。即“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
1
中国医学是以人类实际生活经验与整个宇宙的变 化为实验室,即疾病由日常生活中罹患,而疾病 的痊愈,亦可由日常生活中寻求自然的解决,是 由先贤智能的推理与经验累积,对大自然,环境 的各种冲击与适应,不论在任何变因之下,中医 皆以“阴阳五行生克”不变应万变,也确能为人 类健康医疗,实际应用之实用医学。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在诊断治疗疾病时,采取辨证论治的方法,即将 望、闻、问、切四诊收集到的资料、症状和体征, 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 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定为某种性质的 “证”,以探求疾病的本质,从而得出结论,并 在此基础上确定治疗原则与具体治法。
2
• 精气学说 •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 藏象学说 • 气血津液 • 经络学说 • 病因学说
• 气有推动、抑制、温煦、凉润、防御、固摄、气 化、营养等作用。
• 人的气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脏腑 之气、经络之气。
•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称为“气机不调”。 其表现形式有气滞、气逆、气陷、气脱、气闭等。
8
经络学说
•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津液、联络脏腑形体 官窍、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基本学说
3
精气学说
精源于“水地说”,气源于“云气说”。气是构 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气的运动称为“气 机”,有“升降出入”四种形式。由运动而产 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如动物的“生 长壮老已” ,植物的“生长化收藏”。气是天 地万物之间的中介,使之得以交感相应。 如:“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天地之 精气化生为人。
“脏腑”不单是解剖型态的概念,而是包括解剖、生理、病理在 内的综合概念。
五脏:指肝、心、脾、肺、肾,功能为“化生和储藏精气”。 六腑:指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功能为“受盛和传
化水谷”。 奇恒之府: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7
气血津液
• 气、血、津液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 物质 气的生成源自先天与后天。禀受于父母的精 气,称为“先天之气”。肺吸入自然的清气,与 脾胃运化水谷产生的水谷之气,合称为宗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