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布线系统管槽容量计算

综合布线系统管槽容量计算

技术交流群:只限加四川朋友群68170373四川IT技术综合布线系统管槽容量计算1、订货总量(总长度M)=所需总长+所需总长*10%+总点数*62、整数用线量(总长度M)=楼层*每层用线量每层用线量=[0.55*(最远点距离+最近点距离)+6]*楼层信息点数3、总长度=最短信息点长度+最长信息点长度/2*总点数*3.3*1.2注:得出的长度为英尺用线箱数计算用线箱数=总长度(单位米)/305+1用线箱数=总长度(英尺)/1000+11.确定电缆长度确定媒介布线方法和布线路由确定每个电信接线间所要服务的区域确定距服务接线间最近的to位置的最短电缆走线a确定距服务接线间最远的to位置的最长电缆走线b按照可能采用的电缆路径测量每个走线距离:计算平均电缆长度al=(a+b)/2计算上下浮动的电缆长度s=al*10%确定接线间端接容差c<视接线间培植不同而变化>确定工作区落差长度d<只在头顶上方布线时按这一参数>计算总平均电缆表度tcl=al+s+c+d2.订购电缆:计算实例最大订购长度/电缆走线的平均长度=每箱的电缆走线数305m/23.6m=12.8走线数(箱)<舍点尾数后为12>因为没个电信插座代表单根导线,则总电缆走线数等于电信插座总数,所以:电信插座的数量/走线数(箱)=电缆的箱数即:140/12=11.6 近位后=12水平子系统订购线缆计算实例1、平均电缆长度=(最远F+最近N两条电缆总长)÷2总电缆长度L=(平均电缆长度+备用部分(平均长度的10%)+端接容差(一般设为6 m))×信息总点数楼层用线量L=[0.55(F+N)+6 ]×nn楼层信息点数总用线量L= L i i=1,….,m m为总楼层数2、鉴于双绞线一般按箱订购,每箱305 m(1000英尺,每圈约1 m),而且网络线不容许接续,即每箱零头要浪费,所以每箱布线根数=(305÷平均电缆长度),并取整则所需的总箱数=(总点数÷每箱布线根数),并向上取整3、计算实例a) 例题(错误计算)设有140个信息点。

单位走线长度24m,线缆包装305m(1000英尺)一箱,需要多少箱线?解:24 ×140 = 3360m3360÷305 = 11 箱需要11箱电缆b) 例题(正确计算)设有140个信息点。

单位走线长度24m,线缆包装305m(1000英尺)一箱,需要多少箱线?解:305 ÷24 = 12.7每箱12根双绞线(正确取整)140 ÷12 = 11.6 舍入得12需要12箱线结构化综合布时,线水平布线子系统中线缆长度计算公式里工作区接口到信息点的距离值一般情况下选择6 .需求电缆量的计算公式有3种:(1)定货总量(总长度m)=所需总长+所需总长×10%+n×6所需总长指n条电缆所需的理论长度;所需总长×10%为备用部分;n×6为端接容差.(2)总栋楼的用线量=N(楼层数)×C (每层楼用线量)C=[0.55×(L(本楼层离水平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S(本楼层离水平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6]×n (本楼的信息点总数)0.55为备用系数;6为端接容差;(2)总长度=A(最短信息点长度)+B(最长信息点长度)/2×n(楼内需要安装的信息点数)×3.3×1.23.3-将米(m)换成英尺(ft)的系数;1.2-余量参数(富余量);用线箱数=总长度/1000+1其中,所需总长指n条布线电缆所需的理论长度;所需总长×10%为备用部分;n×6为端接容差.在结构化综合布时,线水平布线子系统中线缆长度计算公式里工作区接口到信息点的距离值(端接容差),一般情况下选择6。

计算需要多少线的公式1、最长的线距+最短的线距)/2=平均值(平均值+5米)X点数=总长度总长度/305(标准每箱米数)+2箱=总箱数+的数量也可自己定,第一次的话,宁可多备点,不要事后2、每个服务需一条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或2芯(62.5/125微米多模)光缆;每个通讯间中水平电缆的总数量=(由通讯间提供服务的工作区的数量)*(每一工作区提供的服务的数量)工作区水平布线计算:A:最近信息点距离B:最远信息点距离;C:每层工作区信息点数量每层所需电缆长度=(A+B)/2*1.1*C总共所需电缆箱数=各层电缆长总和/305米/箱(电子工业出版社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3、C=[0。

55(F+N)+6]Xn(m)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F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简单公式:1.(最长线距+最短的线距)/2*1.1= 平均线长平均线长*信息点=需要的线缆总数线缆总数/305=需要多少箱线2. 线数:(最长+最短)/2x1.1+2x楼高箱数:线数x信息点数/3053. (最远距离 + 最近距离)/ 2 *1.1 + 层高)* 节点数)/ 305 = 线缆箱数其中:1.1系数是损耗;层高是楼层高度,如果水平线槽走天花板,则必须计算;如果是架空地板可以不计;305是1000英尺换算。

4. 最长的网线和最短网线的平均值X总的点数,然后再加10%的冗余不按公式的算法:按公式算线长,以我的经验是一定不准的但是也没有一定准确方法在施工的过程里还有不可预测的变动呢我们国家对八芯双绞线(包括五类,超五类,六类)最长布线距离规定在一百米以内设计院设计图纸的时候一定也会考虑到那么一般情况下最短的线应该在十米左右,最长的线在九十米左右(留十米的余量)平均一下,每根线在五十米左右如果穿越楼层的话,每根再加个楼层高度就可以了误差不会太大最关键还是要看现场情况,以及要熟练看懂图纸,这个是要时间和磨练的!以前记得还看过几个公式,和你这不太一样,发出来让大家看看的:1、整数用线量(总长度M)=楼层*每层用线量2、订货总量(总长度M)=所需总长+所需总长*10%+总点数*6每层用线量=[0.55*(最远点距离+最近点距离)+6]*楼层信息点数3、总长度=最短信息点长度+最长信息点长度/2*总点数*3.3*1.2注:得出的长度为英尺用线箱数计算用线箱数=总长度(单位米)/305+1用线箱数=总长度(英尺)/1000+1l平均=[l(水平)最长+l(水平)最短]/2*1.1+l(垂直)+l(余量)l总长=l平均*信息点数upt箱数=roundup(l总长/305,0)+n(自定数量)价格=utp箱数*单价管槽线缆容量对照表1 PVC槽(型号) 20*10 24*14 39*19 59*22 99*27 99*402 五类线(根数) 2 4 9 16 32 483 PVC管(型号)ф16ф20ф25ф32ф40ф504 五类线(根数) 2 3 6 9 15 245 度锌线槽(型号) 25*25 25*50 25*75 50*50 50*100 100*1006 五类线(根数)7 15 22 30 60 120容量公式:管槽容量=INT(管槽面积*K)对CAT5 UTP来说K=0.012例如: 100*100的桥架算法: 100*100*0.012结果: 120根另一种算法100*100*0.4/28.6=139根,100*100为桥架的尺寸,0.4是因为桥架线缆敷设时的容量,28.6为线缆的横切面积注:规范要求弱电的槽满率是40%,强电的槽满率是50%N应该代表信息点数,每个信息点对应一条水平链路,而每条链路由二根跳线组成,分别为工作区一条跳线,管理间一条跳线,每条跳线两边都是水晶头,所以就4个水晶头。

这就是为什么要*4的原因了。

N应该代表信息点数,每个信息点对应一条水平链路,而每条链路由二根跳线组成,分别为工作区一条跳线,管理间一条跳线,每条跳线两边都是水晶头,所以就4个水晶头。

这就是为什么要*4的原因了。

整幢楼的用线量=∑NCN:楼层数C:每层楼用线量:C=[0.55*(L+S)+6]*n 。

L:本楼层离水平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

S:本楼层离水平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

n:本楼层的信息插座总数0.55:备用系数。

6:端接容差。

水平线缆长度计算公式:c=[0.55(f+n)+6]*n(m)式中: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f-最远的信息插座(io)离配线间的距离n-最近的信息插座(io)离配线间的距离m-为每层楼的信息插座(io)的数量(f+n)也可称为平均距离平均线缆长度:l=(l(min)+l(max))÷2 ×1.1 +2倍楼高每箱线敷设的根数:n =305米÷l(取整)所需线缆箱数: m =信息点数÷n(取整)需要多少箱线:C÷305=箱数还有这种计算方法,我也只是看到过,并没有用过。

其实计算方法都是大同小异,都是先计算出平均距离,然后计算出总量,在核算要多少箱,记住计算平均距离的时候是以每个配线点为范围的,就是说这里所说的平均距离是一个配线间所管理的信息点的平均距离。

网络综合布线垂直干缆用量垂直主干线缆的计算方法:垂直线缆长度(单位:米)=(距MDF层数×层高+电缆井至MDF距离+端接容限)×(每层需要根数)综合布线一般计算公式2009年02月05日星期四19:30穿线要求一、穿线准备1.检查管槽穿线前要严格进行穿线检查,具体要求参见相应的管槽检查要求,下面罗列的是严重影响穿线质量和进度的几个管槽质量问题:Ø 管槽规格小。

Ø 接口处有毛刺。

Ø 埋地安装管槽阻塞、有水等。

埋地管槽穿线前必须全面试穿。

2. 文档准备Ø 布线系统系统图Ø 布线系统平面图Ø 穿线技术要求Ø 空白穿线报告3.穿线组织策划Ø 理解布线系统总体结构,不要穿错路线。

Ø 能明确区分要敷设的各种电缆,不要用错电缆。

Ø 熟悉电缆要经过的管路。

Ø 有丰富的穿线经验,懂得预防典型的影响穿线质量和进度的问题。

Ø 理解并牢记我们对于综合布线系统电缆敷设的特殊要求。

Ø 思路清晰,把信息点分组,一组一组地敷设,不多穿,不漏穿。

每组应不超过20个信息点,否则同时穿放的电缆量大,穿放费力容易导致电缆损伤,也容易缠绕、打结,非常影响进度。

Ø 忠实严谨地做标号,并记录长度刻度。

Ø 严格地组织测试,用万用表逐条电缆测通断。

4.穿线技术要求所有的钢管口都要安放塑料护口。

穿线人员应携带护口,穿线时随时安放。

余长:电缆在计算机出线盒外余长30cm,余线应仔细缠绕好收在出线盒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