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基础知识课件
和核爆炸 三类。
急剧氧化分解反应 势能迅速转变动能 温度压力快速增加
对周围物体做功 造成极大破坏
物理爆炸
是体第指积二装迅在速节容膨器胀燃内,液导烧体致类或容气器型体压由力于急物剧理增变加化,引由起于
超压或应力变化使容器发生爆炸,且爆炸前后 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变的现象。
液体燃烧的本质
2、物质的闪点
(1)闪点的含义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
成混合物,遇火源能够产生闪燃的液体的最低温度,称 为闪点,用℃表示。
(2)闪点在消防上的应用 根据闪点,将能燃烧的液体分为 可燃液体和易燃
液体。 根据闪点,将液体生产、加工、储存场所的火灾危
险性分为甲(闪点<28 ℃的液体)、乙(28 ℃ ≤闪点 <60 ℃的液体)、丙(闪点≥ 60 ℃的液体)三个类别, 以便根据其火灾危险性的大小采取相应的消安全措施。
?2、助燃物 (氧化剂):凡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 和支持燃烧的物质。
?3、引火源: 凡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 称为引火源。
三、燃烧的条件
?(二)充分条件 ?一定的可燃物浓度 ? 一定的含氧量 ? 一定的着火能量
? 相互作用 ?汽油的最小点火能量为0.2mJ, 乙醚的最小点火能量为0.19mJ 。
燃烧的氧学说 ?“燃烧是可燃物和氧的化合反应”
1774 年,普利斯特利(英) 在实验室发现了氧!
近代化学之父——拉瓦锡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77 “燃烧是可燃物和氧的化合反应”
一、燃烧的定义
?1. (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燃烧三个基本特征。
?2.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 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 现象。
“燃素说”
?火是由无数细小的微粒(燃素)构成的物质实体。只 含有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并在燃烧时被释放出来, 变成灰烬;物质燃烧需要空气的原因在于,空气能够 吸收燃素。
?虽能解释一些化学现象,但燃素毕竟是仅凭空想臆造 出来的,经受不起实践的检验。
燃烧的氧学说
?1774年,普利斯特利(英)在实验室发现了氧! ?1777年,化学之父——安东尼·拉瓦锡 (法)提出了
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自燃的 危险性就越大。
四
爆炸
1、爆炸的概念 由于物质的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
压力增加或两者 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
从广义上讲,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 变成另一状态, 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
2、爆炸的分类 按爆炸过程的性质不同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
由于热的来源不同,物质自燃分为 受热自 燃和本身自燃 两类。
物质的自燃点
在规定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 温度称为自燃点。
与空气(氧)接触
不需要明火
最低温度
发生燃烧
自燃点
2、物质的自燃点 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
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然点。在这一温 度时,物质与空气(氧)接触,不需要 明火的作用,就能发生燃烧。自燃点是 衡量可燃物质受热升温形成自燃危险性 依据。
燃烧条件图形表示
燃烧 点火源
燃烧
闪燃 着火 自燃 爆炸
第二节 燃烧类型
燃烧按其发生瞬间的特点不同分为
闪燃
着火
自燃
爆炸
一 闪燃
1、闪燃的含义
? 在液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 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闪燃 。 ? 可燃液体之所以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是因为液体在闪燃温度下蒸发速度较慢,所蒸发 出来的蒸气仅能维持短时间的燃烧,而来不及提 供足够的蒸气补充维持稳定的燃烧,故闪燃一下 就熄灭了。 ? 闪燃往往是可燃液体发生火灾的先兆。
(2)危险性的判定及应用机理 根据可燃物的燃点高低,可以衡量其火
灾危险程度。物质的燃点越低,则越容易着 火,火灾危险性越大。
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
三
自燃
1、自燃的含义 可燃物质在 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 的
作用下,因 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 所产生的 自 然燃烧 ,称为自燃。
也就是说,可燃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 下,由于其自身所发生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变 化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自行 燃烧起来的现象。
注意
?燃烧不仅在空气(氧气)存在时能发生,有的可燃物 在其他氧化剂中也能发生燃烧。如金属镁可以在二氧 化碳中燃烧,氧化剂是二氧化碳。
?2Mg+CO 2=2MgO+C
二、燃烧的本质
?燃烧是一种游离基的连锁反应,即有游离基(自 由基)在瞬间进行的循环连续反应。
?链反应机理大致分为 链引发、链传递和链终止。
二
着火
1、着火的含义 可燃物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一定温度时,
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 并不断扩大的燃烧现象称为着火。
着火是燃烧的开始,并且以出现火焰为特征。
2、物质的燃点 (1)定义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 ,应用外部热源使
物质表面起火并 持续燃烧 一定时间所需的 最 低温度 ,称为燃点或着火点,用℃表示。
?游离基的链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 烧过程中发生的物理现象。
?燃烧是氧化反应,而氧化反应不一定是燃烧。
三、燃烧的条件
?(一)燃烧的必要条件 ?(二)燃烧的充分条件 ?(三)燃烧形成和持续的要素
三、燃烧的条件
?(一)必要条件
?1、可燃物 ( 还原剂):凡能与氧或其它氧化剂起 燃烧反应的物质(分为固体、液体、气体)。
古代“五行学说”
?由于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低下,对火的认识是充满 迷信色彩,火是万物之源,火能化育万物。
?古希腊 -火由天神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偷来; ?古中国 -火是由圣人“燧人氏”发明; ?古中国 -“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 ?古印度 -“四大学说”(地、水、火、风) ?古希腊 -“四元学说”(水、土、火、气)
内容
第一节 燃烧的本质与条件 第二节 燃烧类型 第三节 燃烧过程及特点
第四节 燃烧产物 第五节 影响火灾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 第六节 防火与灭火的基本原理
一 燃烧的定义 二 燃烧的本质 三 燃烧的条件
人类对火的认识
1 、燃素学说:可燃物 都含有“燃 素”, 在空气作用下释放出来构成燃 烧。 2、氧学说:燃烧是可燃物与氧的化 合反应同时放出光和热。 3、现代学说: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 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 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